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要求新成立的学院,坐落在扬州大学江阳路南校区。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扬州师范学院政史科,至今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

1998年,扬州大学合并前原6所住扬高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社科部(系)以及原师范学院政法系合并组建扬州大学政法学院(社科部);2001年,由原6所高校德育教研室于1998年合并成立的扬州大学德育教研室合并到政法学院(社科部);2004年,政法学院分设,分别成立扬州大学法学院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科部);2011年4月,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科部)分设,分别成立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和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办学条件

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博士、硕士、学士等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能力,负责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本学院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培养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任务。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省重点建设专业和扬州大学品牌专业。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中共党史硕士点、全日制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点以及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学位点。另外,有江苏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研究中心、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扬州公共文明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挂靠学院。在2012年度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3,在涵盖全国大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的121个参评高校中并列第39位,江苏省并列第2位。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全院现有教职工76人,教授13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7人,具有博士学位20余人。学院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333培养对象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青蓝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博士生25人、硕士生109人、本科生近200人。

办学成果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强化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学院教师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强化科研。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党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CSSCI收录200余篇,出版专著5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部省级科研项目40余项;2013年学院新承担国家、省社科基金科研项目6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7项。

文化传统

学院将秉承“坚苦自立”的校训,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水平为目标,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