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系辞下传

系辞下传

《系辞下传》,别名《系辞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原文

〔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第二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木为,揉木为耒,耒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周易,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木为舟,剡木为,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第三章〕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第四章〕《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易》曰:「公用射于高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子曰:「颜氏之子,其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第五章〕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第六章〕《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辩义,巽以行权。

〔第七章〕《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第八章〕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周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第九章〕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

第一二章注释和解释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八个卦排成行列,卦象就在其中了。八卦两两相因重叠在一起,六爻就在其中了。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命,定命,定势。

刚和柔两种力量相互推移,变化就在其中了。系附卦辞爻辞作为行动的定命,变动的规律就在其中了。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是吉还是凶是悔还是吝,产生于变动和自己因应的行动中。

刚柔者,立本者也;

立,确立。

刚与柔两种力量,确立了周易的根本。

变通者,趣时者也。

趣,之。趣时,顺因时机。

变化而通达之,是说顺因时机,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吉凶者,贞胜者也;

贞,正也。

吉和凶的断定,是正道胜利的结果。吉祥事须正道而行,凶险时更需要走正道。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贞,正确。观,观察。

天地的道理,我们要正确的观察它。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日月发光的道理,是走正道得光明。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天下的变动是要求我们走正道而专一。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

确,确实。

乾卦的道理,确确实实指示人很容易。

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隤然,确然。

坤卦的道理,确确实实的指示人以简单。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辞,效法乾坤的简单容易;卦名卦象效法乾坤的简单容易。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卦辞爻辞的现象在心内变动,吉凶表现于外在的言行。功业表现成就于变化中,圣人的情感表现在卦辞爻辞彖辞中。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天地的大德是生生不息,圣人们能教化人民的大宝是有其位。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用什么来守住高位,用仁德。用什么可以聚集人,财物可以聚集人力。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理顺财政关系,端正言辞;禁止人民干坏事,这个叫做义。

〔第二章〕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仰,抬头。俯,俯身。宜,适宜。

古代包牺氏领导天下的时候,抬头观察天上的天象,低头观察大地的法则;观察鸟兽之文理状况,与大地产生万物的适宜的道理。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就近取象于人的身体,远处取象于万事万物。

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创作。明,明白。类,类比。

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来通达神明其德行,用抽象的方法类比万物的情况。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作,创作,发明。罔,网也。罟,从网,网也。佃,捕鸟兽。渔,捕鱼。盖,大概。

用结绳索的方法 发明创作了网,用来猎取鸟兽和捕鱼,大概取象于离卦。周易离卦上下是上下两个离卦,八卦中的离卦中间断口是阴,外面是阳,象网眼。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

没,过世。作,兴。

包牺氏过世,神农氏兴作。

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斲,从斤,砍。耜,从耒,农具。揉,弯曲。耒,农具。

砍木做成耜,弯曲木头做成耒。耒耨之便利以教导天下人务农,大概取象于益卦。巽震益卦,上卦巽为木为耒耜,下卦震为动为入土,农作之象。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市,市场。致,招来。退,回去。

日中作为市场交易时间,招来天下的人民,聚集天下的货物,交换贸易再回家,各自得到其所需之物,大概取象于噬嗑卦。离震噬嗑,上卦离为太阳为日中,下卦震为行动为致民聚货为交易。噬嗑的意思是咬合,正是交易双方讨价还价的现象。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通,通达集团。倦,厌倦,疲倦。适,适宜。

神农氏过世,黄帝、尧、舜氏兴起。通达其变化,使人民不知厌倦;神明其变化,使人民适宜的生活。周易的道理,穷极就变化,变化了就通顺,通顺就长久。因此来自苍天的保佑,吉祥没有不顺利。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黄帝、尧、舜垂下衣裳,自己不用动手而天下得到治理,大概取象于乾、坤两卦。任贤使能则垂衣裳而天下治,劳心者治人也,劳力者治于人。又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刳从刀。剡从刀。楫,桨也。济,渡过。致,到达。

挖木做船,削木做桨,船和桨的便利以渡过不通的地方;到达远处以便利天下,大概取象于涣卦。巽坎涣卦,涣卦上卦巽为风为木为木船,下卦坎为水;是木船行于水中的现象。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服,服务。乘,乘坐。引,牵引。

用牛服务于人类,乘坐马车,牵引重物到达远方,以便利天下的人民,大概取象于随卦。取牛马随人之义。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重,一重一重的,重复。柝,从木。击柝,敲木。待,防备。暴客,强盗。

一重又一重的门,晚上打更敲击木棍,以防备强盗,大概取象于豫卦。震坤豫卦,下卦坤卦象一重一重的门,上卦震为击柝。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断,砍断。杵,从木,木棍。掘,挖。臼,小坑。济,帮助。

砍断树枝做成杵,挖到做成臼;臼杵市之便利,帮助人民迅速的加工粮食,大概取象于小过卦。小过卦中间两爻为阳爻,外四爻为阴,象地上小坑中有粮食。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弦,安弓弦。弧,弓。剡,从刀。矢,箭。

给木安弦做成弓,学木做成箭,弓和箭的锋利,以威吓天下变乱之心,大概取法于睽卦。天下睽离,威之以弓矢。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穴,挖洞。居,居住。野,荒野。易,改变。栋,从木,房屋。宇,房屋。待,防备。

上古的时候,在大地或山坡上挖个洞,居住在荒野,后代的圣人变更成居住宫室,上下都是房子,以防备风和雨,大概取象于大壮卦。大壮卦上面两阴爻象屋顶,下面四阳爻一个整体,象房屋。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葬,埋葬。衣,覆盖。薪,树木树枝。中野,野地中。封,从土,土堆。树,栽树。数,定数。

上古时埋葬死者,只是用材薪厚厚的覆盖,埋葬在原野中。没有埋葬的土堆,也不再旁边栽树,吊丧的时间也没有定数。后代圣人变革,改为放在棺椁中,大概取象于大过卦。大过卦,上下两阴爻象大地,中间四阳爻象棺椁。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结绳,打个绳结,以备忘。治,治理。易,改变。书,文书。契,契约。以察,因书契而明白。

上古时人民较淳朴,打绳结备忘就可以得到治理。后代的圣人改进,用书契来记事记理以及圣贤的言论,设立百官治理天下,万民因书契明白事理,大概取象于夬卦。夬者绝断也。夬卦上面一阴爻象书契,下面无阳爻象具体的实体。

第三四五章注释和解释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象,抽象,卦名卦象。像,从人,人类社会的现象。彖,彖辞。材,材质器具。效,效法。著,明显。

所以周易的卦名使用了抽象的方法,所谓的卦名卦象是指人类社会的现象。彖辞是把人类心灵模式分成不同的材质器具。爻辞是仿效天下的变动。(由卦辞爻辞彖辞)因此吉和凶就产生了,是后悔还是艰吝就很明显了。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奇,单数。耦,偶数。

八卦中除乾坤两卦,阳卦阴爻多,阴卦阳爻多,是什么原因呢?阳卦阳爻数是奇数,阴卦阳爻数是偶数。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君,领导。民,人民,下属。

阳卦阴卦的德行是什么呢?阳卦是一个领导,两个人民,这是君子之道;阴卦俩个领导,一个下属,这是小人之道。两个领导发令,下属就无所适从了。所以艮震坎乾是阳卦,巽离兑坤是阴卦。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憧,从心。憧憧,心思不定的样子。朋,志同道合者。尔,你的。思,考虑。

心思往来不定,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听从你的思索。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同,相同。归,归属。一致,一个目的的。百虑,百种思想。

孔子说:天下诸子百家,在思考什么在想些什么?天下的归属于治理是相同的,一个目的地一百种学说,天下思什么,想什么,天下无思无虑也。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往,过去。来,到来。推,推移。明,光明。

太阳过去了,月亮就来了;月亮过去了,太阳就来了;日月相互推移就产生了光明。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严寒过去了,酷暑就到来;暑热过去了寒冷就到来;寒和暑相互推移就形成了一年。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屈,退也。信,伸也。感,感应。

过去的事物是屈,将来的事物是伸;屈与伸相互感应,随顺屈伸的变化有利就形成了。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观察小虫尺蠖的运动,它弯曲身体,是为了求得伸展。龙和蛇的蛰伏,以此来保存身体不受伤害。。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精通义理进入到神明的境界,以致其运用。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向有利的方面运用,使自己身心安全,来崇高自己的德行。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往,发展下去。未,不。或,也许。

超过这个发展下去,也许我就不知道了。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穷极神的作用知道变化,是道德的丰盛。

〔第四章〕

《易》曰:「困于石,据于;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据,处。蒺藜,从草,有刺。宫,私人住所。入,进入。

周易爻辞说:逃避困在石头堆之间,处于荆棘之中。回到自己家里,见不到自己的妻子,凶。这就是谚语所说的:夫妻本是同命鸟,大乱来时各自飞。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据,处也。将,就要。至,到了。

孔子说:不应该困的地方困在那里,名声必然受辱;不应该处的地方处在那里,身心必然危险。可能死期就要到了,妻子还能够见到吗?这就是干了不该干的事,遭到惩罚。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公,有位者。墉,从土,墙也。获,猎获。

公在高墙之上射箭,猎获它,没有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

孔子说:隼是鸟纲,弓和箭是器具,射它的是人。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藏,收藏。器,器具,比喻有才能。

君子收藏器具于自身,等待时机行动,有什么不利的呢?

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括,收缩,犹豫。出,动作。获,收获。语,说的是。成器,成就某种才能。

行动时没有犹豫退缩,心有成竹,因此一动作就有收获,说的是已经成就某种能力在身而行动的人。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

小人,心小为小人。劝,劝进。

小人不以不仁爱为羞耻,自己不道义也不知道害怕,见不到利益就不能劝进,不见威就不知道惩戒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小小的惩罚,大大的戒惧,这是小人的福分。

《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屦,带上。校,脚镣。灭,伤害。

周易爻辞说:犯了小罪,脚上带上了脚镣,磨灭了脚趾,如果能因此反省自己,则无有咎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善行不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会成名,恶行如果不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不会灭自己的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以,认为。为,是。弗,不,为,做。去,拒绝。

小人认为小善是没有多大益处的,因此不为小善;认为小恶对自己没有伤害,因此不拒绝小恶。

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所以小恶的积累到了不可以掩盖的程度,罪过积累到很大不可以解除了。

《易》曰:「何校灭耳,凶。」

何,荷也,背负。校,颈部枷锁。灭,磨灭。耳,耳朵。

周易爻辞说:颈部背负着枷锁,磨灭了耳朵。凶险。枷锁到了颈部,比喻要灭整个身了,大罪不可解。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危险存在于安安稳稳在其位的人,灭亡的危险在于保有其存在的人,动乱的危机存在于有其治理的人。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所以君子平安时不忘记潜伏的危险,存在不忘记灭亡,治理好了,不忘记会有动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因此身心安泰,国家可以长久保持下去。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苞,丛生。桑,桑树

周易爻辞说:危险啊危险啊,就象国家体育场系附在丛生的桑树枝上。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知,智也。鲜,少。及,至于。

道德微薄但是地位尊贵,智慧狭小但是却要谋划大事,力量小而担子重,很少不至于覆败。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鼎,食器,比喻有位。覆,倒也。公,有位者。餗,从食。渥,从水,饮食满地状。

周易爻辞说:食器鼎折断了一个角,倒覆了公的食物,满地的食物水淋淋的。这是说公不能胜任他的位置。

子曰:「知几其神乎?

几,物之微也。

孔子说:知道于事物发展的几微之处,真是神啊。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谄,谄媚。渎,亵渎。

君子和上面人交往不谄媚,和下面人来往不亵渎他,这个算是知道事物发展的几微之处吗?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几,事物运动还很微细,吉祥的首先看见者。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作,行动。俟,等待。终日,整天。

君子见于几微而行动,不会整天都等待机会,该休闲时就好好的休息。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介,介立不移。于,象。石,石头。不终日,不整天紧张。贞,正。

象石头一样的介立不移,知几而作,不会整天的紧紧张张,走正道吉祥。

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

宁,难道。识,认识。

象石头一样介立不移,难道需要整天惕惕惧惧吗?认识事物决断之就可以了。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微,微细。彰,彰显。

君子知道事物发展微细的时候,也知道事物发展明了了是什么样子;知道何时用柔,何时用刚,万民都仰望他。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殆,大概。庶几,差不多。

孔子说:颜氏的儿子颜回,他的品行大概差不多了。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尝,曾经。

自己有不好的地方,未曾不知道;知道了自己的毛病未曾再如此行动。

《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只,少也,一点。

周易爻辞说:走错了路,走不远就觉察到返回来,没有一点后悔,原始吉祥。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絪缊,氤,气化之气场。醇,醇厚。

天地气场氤氲,万物醇厚的变化着。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构,交。精,父精母血。

男女交媾,父精母血。万物在天下间变化而生。

《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行,行走,在一起。致,成为。一,一个整体。

周易爻辞说:三个人或者多个人在一起,就会互相猜忌,从而损害一个人;一个人独行,就能找到朋友。这是说两个人容易达成一致,三个人很难成为一个整体。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孔子说:君子安定自身然后行动,平易内心然后与人语言,确定了交情然后对他有所求;君子修养这三条所以周全。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

与,应与,助也。

自己处在危险中而行动,那么人民就不会应与。内心恐惧而发言,人民就不会响应。没有交情而去请求,人民是不会帮助你的。

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没有人应与帮助,那么伤害的人就要来到了。

《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莫,不要。益,增益。或,也许。

所以周易爻辞说:不要再增益了,过分增益也许有人攻击你。不要长久的如此立心,凶险。无交而求深故凶险。

〔第五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

邪,音耶,吗。

孔子说:乾坤两卦是进入周易的门户吗?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乾是指阳性的事物,坤是指阴性的事物。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阴阳配合其德行,刚柔成为一体,用来体现天地的创造,用来通达神明的德行。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称,称谓。越,超过。稽,考察。意,意思,意义。

周易的称谓名辞,杂多却不超越规矩,考察其类别,他是有关于衰世的意义吧。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彰,明。察,观察。阐,阐明。幽,暗。开,开物,开智。当,正当。

周易,彰显过去考察未来;而显明隐微的事物、阐明幽暗的事理;开启人的智慧,辨别事物名称恰当;言辞公正断定吉凶很完备了。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

它的称谓名辞很小,它的取其一类而引申之,因此类别庞大广泛。

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旨,旨意。曲,委曲隐喻。中,切中要点。肆,广。隐,隐喻。

周易的意旨遥远深,它的辞语文雅,它的言辞委曲而切中要点,所表达的事物事理广泛而隐喻包含在某一具体事物中。

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因,凭借。贰,阴阳或刚柔。济,帮助成就。报,报应,返回来。

凭借阴阳刚柔的道理,成就人们的行为,以让人明白自己的行为会换来失与得的报应。

第六七章注释和解释

〔第六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周易的兴起,是在中古的时候吗?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创作周易的人,有忧患意思吗?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

所以履卦是道德的根基。履,鞋子,礼也,故为道德之基。谦虚是道德的把柄,秉持万德使不败落破灭。

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

复卦是道德的根本。犯错不远就回复,故为德之根本。恒卦是道德的巩固。恒,恒久于德。

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

损卦是减损自己的缺点毛病,是道德的修养。益卦是充益的意思,是道德的丰裕。

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困卦是处于困境,这时需要辨别德行。井卦是井水养人,井象贤人,井是道德之地。巽卦有谨慎进退之义,是道德制定的现象。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

至,达到。

履,行也礼也;礼之用,和为贵。履卦达到和谐的目的而和谐之。谦虚,受人尊敬而有光辉。

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

复卦,不远即复,辨别事物于微小。因为有恒心,所以处于杂乱的事物和环境中也不会厌倦。论语: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

后,后来。设,假设,虚也。

损卦先是遇到许多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后来掌握了规律就容易了。益卦能够长久的丰裕而不虚假。

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居,处。迁,迁移风俗。称,适宜,得当。隐,不过分显现。

困卦身处困穷,却能思维而行动通顺。井卦贤人居其所而能移风易俗。巽卦默默的暗合,处置得当不而又不显山不露水。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

礼,知和而行之。谦虚是礼节制定的的灵魂和目的。

复以自知,恒以一德,

能够回复根本,是有自知之明。道德是永恒的不变化的,一贯恒久的专一实行道德。

损以远害,益以兴利,

损是损失错误远离祸害,益是兴办各种有利的事业。

困以寡怨,井以辩义,巽以行权。

处困境则思减少怨恨,井卦养贤及民,在于辨别义理。巽进退柔和,是行使权力和国家政权的现象。

〔第七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屡,多次,经常。迁,变动。

周易这本书是我们不可以远离的,它的道理随实际的变化经常变动。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居,停留。流,流通。周,周遍。常,常态。典,经典。

变动不停留,周遍流通在六爻之间,上上下下没有常态,用刚用柔相互的变易,不可以拘泥于不变的经典要点,只有变化是适宜的。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它考虑问题随实际情况而有所出入,在外在家使人知道恐惧谨慎。

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故,原因。师,老师。保,保护。临,面临。

明白忧患和忧患产生的原因,没有老师保护,如有老师,就象面临父母护佑一样。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初,最初,开始。率,沿着。揆,度也。

开始接触其卦爻辞彖辞,沿着言辞的方向思考它的方法和规律,也有经典和常规可循。如果不是那个人有能力实行,道是不会自己空虚的实行的。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原,起点。要,约也,归纳。终,结束。质,实质。

周易这本书,从起点开始,归纳到结果作为其实质内容。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六个爻位相互杂合在一起,说的是一时之事物事理。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上,上爻,最好。初辞,初爻爻辞。拟,比拟。卒,最后,上爻。

事物发展的最初难以知道,到了最后面就容易知道。这是事物发展有本有末,初爻是本,上爻是末。初爻言辞比拟而成,到上爻生成其结果。

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若夫,至于。杂物,杂合事物。撰,写也。辨,分别。

至于杂合事物撰写德行,分别是和非,那么不是中间的二三四五爻就不完备。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噫,啊。要,归纳。居,居处。

啊!周易归纳存亡吉凶的规律,使人们居处就可以知道了。智慧的人观察到彖辞,那么思绪就过了一半了。

第八九章注释和解释

〔第八章〕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功,功用。善,擅长。近,近君。

二爻和四爻同为阴位,功用相同,位置不同。它们各自所擅长也不同,二位多赞誉,四位多恐惧,因为四位近君(领导),相当于京官,二位远君,相当于地方官。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远,远离。要,要点。中,恰到好处,无过不及。

柔顺者的道理,不利于远离阳刚和领导,它处世的要点是无有过失,它的运用是柔顺得中。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等,等差。胜,胜任。

三爻和五爻功用而相同位置不同,三爻爻辞多凶险,五爻爻辞多功绩,这是因为有贵贱的差别。那么刚的道理,柔弱就危险,阳刚就胜任吧。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悉,全部。备,具备。

周易这部书,广泛博大无所不包,有天的道理,有人的道理,有地的道理。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兼,合并。两,两分。

合并天地人三才的道理而阴阳刚柔仁义两之,所以有六位。六个爻位没有其它的原因,天地人三才的道理。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道理有变动,所以叫做爻。爻位有六等,所以每一爻一物一事理。事物相杂叫做文理,有不当的文理,吉和凶就产生了。,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周文王与纣之事邪?

周易的兴起,正当殷王朝的末世,周民族盛德之时吗?正当文王和帝辛之事吗?

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

易,平易。倾,倾败,倾覆。

因此周易的言辞充满危险。危险就想办法让他平复,并且揭示平易的事物会走向倾覆,要格外的留意。

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周易的道理很广大,各种事物都不废弃。从开始到结局始终戒惧,它的要点是局中人无有过失。这就是周易的道理。

〔第九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

险,危险,动态的,与下面的阻相对。至,最。

乾,是天下最刚健的事物,其德行恒久的容易而知道危险在哪里。

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阻,阻碍,静态的。

坤是天下最柔顺的事物,德行恒久的简单而知道阻碍在哪里。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说,悦也。研,研究。亹亹,勤勉不息貌。

能够让各种心志的人高兴,能够帮助诸侯研究考虑事物,确定天下事的吉和凶,成就天下勤勉不息者的事业。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云,语助词。为,作为。象,抽象比拟。器,器质。

所以变化作为,吉事有吉祥的做法。比拟出抽象的事理,知道事理的器质,占卜事情知道未来。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天地设定位置,圣人成就其能力于其中。人谋划鬼谋划,百姓能够参与其中。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八卦以现象告诉我们道理,爻辞彖辞以情态而言,刚和柔杂居在一起,吉凶就可以预见了。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

迁,迁移。

变动要导向有利的局面,以利而言。吉凶随着人的情感的善恶而发生变化。

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恶之则攻之,爱之不得亦攻之,爱之则亲之。所以因为爱恶,相攻击相亲近,吉和凶就产生了。

(人际关系的)远之近之相取相舍,后悔和艰吝就产生了。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凡,大凡。相得,相亲近。或,也许。

大凡周易的情态,相互靠得很近的人,如果关系疏远不相亲近,就凶。或许会相互损害,后悔而艰吝。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

叛,叛变。惭,惭愧。中心,心中。疑,疑惑。枝,枝枝节节。

将要叛变的人他的言辞是惭愧的,心中有疑惑的人他的言辞是枝枝节节的没有条理,东一句,西一句的。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吉祥的人言辞少,烦躁的人话多。

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游,游移不定。屈,不伸也。

诬陷善良的人,他的言辞游移不定。也许可能是这样。

失去节守的人他就会理屈辞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