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华微囊藻
群体为球形、长圆形,形状不规则网状或窗格状,微观或肉眼可见。群体无色、柔软而具有溶解性的胶被。细胞球形或长圆形,多数排列紧密;细胞淡蓝绿色或橄榄绿色,往往有气泡。自由漂浮于水中,或附着于水中的各种基质上。
形态特征
水华微囊藻,植物团块黑绿色或碧绿色,由许多群体集合而成,为肉眼可见,是各种水体中常见的浮游性蓝藻。群体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成熟的群体不穿孔、不开裂。群体胶被均匀,但不十分明显。细胞球形,直径3—7μm,密集。原生质体蓝绿色,有或无假空胞。群体为球形、长圆形,形状不规则网状或窗格状,微观或肉眼可见。群体无色、柔软而具有溶解性的胶被。细胞球形或长圆形,多数排列紧密;细胞淡蓝绿色或橄榄绿色,往往有气泡。自由漂浮于水中,或附着于水中的各种基质上。
分布范围
水华微囊藻分布极广。飘浮生活在各种水体中,生长旺盛时形成水华。国内分布:北京、吉林省(长春市、吉林、二松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大连地)上海市(淀山湖)、江苏省(南京、苏州市、太湖、澄湖)、浙江省(杭州市)、安徽(合肥市、巢湖)、福建省(福州市、漳州市、台屿、同安、城关)、江西(南昌)、湖北(武汉)、湖南(南岳、洞庭湖)、广东(广州)、海南(坝王岭)、广西(桂林)四川(重庆、成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西藏自治区、陕西省(西安市)、新疆(疏勒县)。
栖息环境
水华微囊藻在全球有25种,中国有18种。其中有不少种是世界性分布的种类。多数生活于各种淡水水中,罕生于海水或盐水中,在某些种的大量繁殖时,往往在水面形成一种绿色的粉末状团块,称做水华。该属很多种形成蓝藻水华,其中有一些种,例如铜锈微囊藻的毒株,含有微囊藻毒,它是由1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致死的最低剂量是每千克体重0.5毫克。不少动物吞食后中毒范围。
治理
原水藻类变化特征明显,春秋季以绿藻门为主,藻类含量较低;夏季由于水华微囊藻的大幅增殖,蓝藻成为优势类群,藻类含量较高,温度对藻类群落结构变化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预沉池放养鲢鱼对藻类去除效果,在春季和秋季不佳,在夏季去除效果好,但是对绿藻效果不佳。“效能分析表明,预沉池放养鲢鱼通过对夏季引原水中占优势的水华微囊藻的高效去除,达到大幅降低预沉池出水藻类含量的目的,但其对水中绿藻并无良好控制效果。”崔福义院长说道。另外,预沉池中放养鲢鱼的生物预处理对总磷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同时预沉池对浊度有良好的稳定作用,并且在高藻期间有更好的除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