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若泽·曼努埃尔·杜朗·巴罗佐

若泽·曼努埃尔·杜朗·巴罗佐

若泽·曼努埃尔·杜朗·巴罗佐(Jose Manuel Durao Barroso)出生于葡萄牙里斯本,是一位葡萄牙和欧盟的卓越政治家。曾在里斯本、佛罗伦萨纽约研读法学和政治学,后于日内瓦大学经济学社会学毕业。

曾任葡萄牙总理,从2004年11月22日开始他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任职欧盟委员会主席以来,致力于推动欧盟内部的制度建设和权力结构调整。

人物简介

巴罗佐1956年3月生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他毕业于里斯本大学法律系,1978年获日内瓦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85年,巴罗佐当选葡萄牙议会议员。1987年,他担任葡萄牙外交部国务秘书。1992年,他出任葡萄牙外交部长。2002年4月,他出任葡萄牙政府总理。

2004年11月,他出任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2005年7月,巴罗佐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正式访华。在2005年9月和2007年11月,他分别来华出席第八次和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巴罗佐在里斯本、佛罗伦萨纽约读法学,他于日内瓦大学经济学社会学毕业。此后他在里斯本大学任助理教授,他的主要工作题目是国际政治,后来他又在日内瓦和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乔治城大学政治学系进行研究工作并在那里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回到葡萄牙,从1980年开始他成为波尔图足球俱乐部的大学的国际关系系的系主任。

巴罗佐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这对他后来成为欧洲委员会主席非常有利。

巴罗佐先生有1个妻子和3个孩子。

2015年10月20日,澳门理工大学举行仪式,授予欧盟委员会前主席、葡萄牙前总理巴罗佐名誉教授证书。

主要经历

葡萄牙总理

巴罗佐在其学生时代就开始从事政治,在1974年4月25日的丁香革命前他是一个比较哲学性的毛派左派党派的首领,但他很快就退出了这个政治派别,1980年12月他加入葡萄牙社会民主党,这个党虽然名为社会民主党,但它实际上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党派,今天在欧洲议会中它属于欧洲人民党。巴罗佐至今属于这个党派。

他在葡萄牙曾任以下职务:

从1985年到1987年内政部副国务秘书。从1987年到1992年外交和国际合作国务秘书。从1992年到1995年任外交部长。1990年他促成安哥拉内战中解放安哥拉人民运动和若纳斯·萨文比领导的安哥拉彻底独立国家联盟之间的停火协议。巴罗佐还支持东帝汶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运动。

1995年葡萄牙社会民主党在大选中失败后巴罗佐未能如愿成为该党的主席。1999年在经过党内的激烈斗争后他才终于成为社会民主党的主席。当时许多人认为他缺乏政治上的强硬和顽强,不会在党内的激烈斗争中坚持到底。事实证明这个影像是错误的。在2002年的议会选举中社会民主党勉强胜过社会党,由于巴罗佐所执行的节省措施在2004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他的党勉强败给了社会党。

从2002年4月6日到2004年7月12日他任葡萄牙总理。在他任期内他的一些政策遭到国内的反对,比如2003年春他支持美伊战争,此外他促进葡萄牙国家企业的私有化和强烈节省公共财政。他本人认为出于恶劣的经济状态和前任的社会党遗留下来的财政缺陷这些步骤是必须的,此外为了实现“稳定和增长协定”这些措施也是无法避免的。此外他在任期间试图改善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巴罗佐的强处尤其在于外交,作为葡萄牙的外交部长甚至连反对党也不得不对他出色的工作表示赞赏。他对外交政策的兴趣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形成了而且始终陪伴着他的政治生涯。

欧委会主席

2004年6月29日,欧洲理事会提名巴罗佐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同年7月22日欧洲议会选举赞同这个提名,413位议员投赞同票,251位反对,44位弃权,24位议员没有参加投票。此前德国和法国曾试图提名比利时首相居伊·费尔霍夫施塔特,保守派政府曾试图提名出任欧盟外交事务专员的英国政治家彭定康,但都因无法获得多数而未成功。

巴罗佐一开始提名的欧洲委员会未能得到欧洲议会的支持,他不得不替换了两名委员,将一名委员的部门改变后才于2004年11月18日获得欧洲议会多数的支持。

2009年7月9日,欧洲理事会正式任命巴罗佐为欧盟委员会主席。

2009年9月16日,正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会16日选举巴罗佐为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成功实现连任。

2014年10月1日,巴罗佐任期届满正式离职。10月31日是巴罗佐在欧盟委员会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重要贡献

为政举措

2009年,巴罗佐主席推动了《里斯本条约》的签署。这标志着困扰欧盟长达两年半的制宪危机暂告一个段落。该条约获得各成员国批准,为欧盟的机构改革铺平道路。

2009年初,在中欧关系跌入谷底的情况下,巴罗佐展开一系列外交动作,推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欧。

2010年9月,巴罗佐在欧洲议会发表欧盟历史上首份“国情咨文”,指出未来一年欧盟将面临五大挑战。这是欧洲联盟历史上首份国情咨文。

培养人才

2008年10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大礼堂出席了中欧法学院成立庆典并致辞。

李克强同志在致辞中说,中欧法学院作为中欧双方政府间教育合作项目,是中欧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在中国举办、中欧合办、面向世界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的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培养更多法律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呼唤。希望中欧双方相互尊重、真诚合作,把中欧法学院办成一个了解借鉴相互法律、培养通晓中欧法律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推动中欧合作向纵深发展。李克强总理祝老师们教有所获、同学们学有所成,并将会在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中展现才华与成就。

巴罗佐在致辞中说,教育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中欧法学院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重要成果。中欧法学院的成立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与理解,培养更多的法律人才有利于中欧更好地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将中欧法学院办成高水平的法学院。

成立庆典前,李克强在中国政法大学会客厅会见了巴罗佐一行并与其晤谈。李克强说,中欧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不断加深。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中欧双方应加强对话与交流,扩大并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巴罗佐积极评价中欧关系和各领域合作,表示愿推动双边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由中国政法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等16所欧洲著名学府合作举办,主要培养中国法律硕士和欧洲法学硕士,开展中国和欧洲的司法领域合作、学术研究,培训律师、法官和检察官。

对华关系

率团访华

2008年4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会谈。双方就中欧关系和重大全球性问题深入、坦诚地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

温家宝总理说,近10年来,中欧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明显加强,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框架,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双方确立了40多个对话磋商机制,涉及政治、经济、金融、科技、能源、文教等40多个领域。即将启动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将成为双方增进互信、实现互利共赢的又一个重要平台。欧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伙伴。中欧务实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温家宝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国与国之间依存不断加深,能源、环保、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突出,人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欧加强合作符合彼此的根本利益,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中欧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矛盾和分歧。只要中欧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相互借鉴,合作共赢,双方关系发展就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欧中关系保持着积极发展势头,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富有活力和建设性。此次随我访华的有9名欧盟委员会委员,这是欧盟历史上第一次派如此大型、高级别代表团出访,表明欧盟对发展对华关系的高度重视以及欧中合作的广泛和深入。巴罗佐表示,欧盟理解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面临的艰巨任务,钦佩并支持中国政府坚持改革开放,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致力于实现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的发展对欧洲、对世界有利。欧方愿本着真正伙伴精神,同中方密切合作,携手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双方领导人一致表示:要继续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保持高层交往和各级别磋商,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本着公平开放,互利互惠的原则,扩大经贸合作,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进程;创新科技合作模式,加强在节能减排、环保、气候变化和技术创新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深化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上的合作,切实维护双方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民间交往和青年交流,夯实双方关系的社会人文基础。

温家宝总理说,中国支持欧盟一体化建设,欢迎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愿意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与欧方分享机遇,携手应对挑战,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温家宝还介绍了西藏自治区局势并阐述了中方立场。

巴罗佐主席表示,欧方用战略和长远眼光看待和处理对华关系,希望同中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就双边和国际事务进行坦诚对话,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欧盟及其各成员国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台湾、西藏都是中国的一部分,维护中国的稳定与繁荣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欧盟反对抵制北京奥运会,祝愿北京奥运会取得成功。

会谈后,双方共同会见了记者,宣布启动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科技部部长万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海关总署署长盛光祖,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大使宋哲等参加会谈。

温家宝总理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25日上午进行会谈后,宣布共同启动首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将在当日下午共同主持对话。

会见习近平

2014年3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布鲁塞尔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习近平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欧是利益高度交融的命运共同体。推进中欧关系,合作共赢是关键。双方要牢牢把握中国发展和欧洲经济复苏两大进程带来的合作机遇,围绕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把以贸易为主要驱动力的合作,打造为更全面、更强劲、更高端的多引擎合作。中欧双方要尊重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加强在改革等方面对话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理念贯穿中欧合作始终。双方要坚持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共同管控经贸问题,把贸易摩擦的火花压下去,让繁荣发展的火焰旺起来。希望欧方保持市场开放,慎用贸易救济措施,管控好贸易摩擦。双方还要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制定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规则。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欧中关系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发展势头良好。欧方感谢中方在欧洲困难时给予的支持,也支持中国发展繁荣,关注中国改革开放举措,愿做中国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欧方希望在欧中合作2020战略规划指导下,以商谈欧中投资协定和自贸协定为契机,提升贸易和投资水平,并结合双方优势特点,在城镇化、创新、人文等领域扩大合作,通过谈判,妥善解决无线通信设备等贸易摩擦。欧方愿就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问题同中方保持沟通和协调。

会晤李克强

2014年10月1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米兰欧洲理事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会晤。李克强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赞赏两位主席任内为推动中欧关系发展所作贡献。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制定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方愿同欧方以明年中欧建交40周年为契机,开辟双方关系新的前景。

李克强指出,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欧互为发展机遇。双方要落实好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巩固互信,开展经贸、能源、城镇化、互联互通、金融、科技、人文等全方位合作,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步伐,办好明年“中欧伙伴年”。希望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通过对话与协商妥善解决摩擦和分歧,确保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李克强总理强调,欧洲的繁荣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当前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欧元作为国际主要货币保持稳定,将为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发挥积极作用。中欧应加强在国际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协调,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巴罗佐和赫尔曼·范龙佩一致表示,欧中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双方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欧盟正致力于结构性改革,推进欧洲一体化。欧方感谢中方对欧洲和欧元的信心与支持,将继续坚定奉行对华友好政策,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与中方保持密切的对话与合作,落实好《欧中合作2020战略规划》,妥善解决贸易摩擦,尽早签署欧中投资协定,为中方投资者提供更好环境。欧方愿与中方携手促进欧亚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使欧中关系更有活力地向前发展。希望双方尽早举行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参考资料

巴罗佐连任欧盟主席.新浪新闻.2015-05-21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将正式离任 任职十年“感慨万千”.环球网.2014-10-31

李克强与巴罗佐共同出席中欧合作项目实施典礼.中国政府网.2022-11-01

习近平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中国政府网.2022-11-01

李克强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会晤.新华网.201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