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自公元9世纪起就采用“稻田养鱼”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独特的稻鱼文化。2005年6月,该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评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为中国首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自然环境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中下游,总面积达2493平方公里。全县下辖31个乡镇,总人口约为48.7万人。青田县素有“侨乡”之称,海外华侨分布于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超过23万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多种动植物以及用于制作石雕工艺品的青田石。青田稻田养鱼历史源远流长,迄今已逾千年。据清光绪年间《青田县志》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每逢秋季,当地人会举行庆祝活动,以新米饭和田鱼祭拜天地,祈求丰收和富足。

特征

稻鱼共生系统,即稻田养鱼,是一种生态型农业生产方式。在此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遮蔽和有机食物,而鱼类则负责除草、除虫、松土等工作,两者相互依存,形成自然的生态循环。这一系统减少了对外部化学物质的依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和农田生态平衡。研究表明,稻鱼共生系统内的磷和氮含量均高于单一作物种植系统。此外,鱼类还能促进土壤通气性,改善土壤环境。

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稻鱼共生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尽管稻田养鱼能够节约劳动力成本,但由于劳动力投入大,其经济效益较低。青田县的调查显示,青壮年劳动力占比偏低,而老年人口比例较高,这导致稻田养鱼的技术传承面临困难。现代化农业技术和城市化的推进,也对传统农业产生影响。然而,稻鱼共生系统也有发展机遇。它已被列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获得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提升了知名度。新农村建设也为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创造了条件。此外,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长,推动了对无公害产品的市场需求。稻鱼共生系统还有助于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保护与发展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对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当地政府也在方山乡和龙现村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举办了稻鱼共生博物园的奠基仪式。这些举措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稻鱼共生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参与保护的热情。许多村民开始利用稻鱼共生系统的优势,开展有机食品生产和乡村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青田县还积极开发稻鱼共生相关的有机农产品品牌,提升其市场认可度和品牌价值。

参考资料

浙江青田:惠民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中国政府网.2024-10-30

青田龙现村依托稻鱼共生系统和华侨优势,实现村美人和产业兴——“联合国村”里的共富故事.丽水市人民政府.2024-10-30

青田|一碗稻米饭、一桌田鱼宴,正是青田人最想念的味道....小时新闻.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