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The Affiliated Chinese Opera School of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位于中国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市莲花路211号,前身为上海市戏曲学校,成立于1954年3月,是一所以培养戏曲表演人才为主的多剧种、多学科、综合性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中戏曲表演专业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品牌专业,首任校长是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现任校长为张军。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前身为1954年成立的昆曲演员训练班、越剧演员训练班,隶属于华东戏曲研究院。1955成立。2002年并入上海戏剧学院,成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中专,对外仍称上海市戏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8.6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23万余平方米。建有教学办公楼、练功房、剧场、排练厅、琴房、健身房、宿舍楼、餐厅等教学设施和生活设备。学校先后开设了京剧、昆曲、越剧、沪剧、淮剧、扬剧、木偶剧、曲艺、话剧影视、音乐、美术、音乐剧等专业。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不仅有老一辈艺术教育家言传身教,更有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此外还面向全国聘请著名艺术家、优秀师资来校讲座和任教。2005年,上海戏校被授予“昆曲表演人才培训中心”称号;2008年成为“上海市首批传统戏剧综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4年获得“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称号;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历史沿革
1954年,党中央和政务院指示,筹建“华东昆曲演员培训班”,校址是华山路1448号原中华书局的一处房舍。1954年昆曲演员班开学。同年11月15日,越剧演员训练班相继入学。
1955年华东戏曲研究院奉令结束,昆、越两个演员班独立建制上海市戏曲学校。
1956年学校增设了京、沪、淮、评弹和戏曲音乐五个班级,成为初具规模的多剧种、多学科、综合性的中等专业学校。
1957年,上级任命由香港归来的京昆表演艺术家俞振飞为校长,著名梅派传人言慧珠也从京剧院调来任副校长。还聘请了陈秀华、朱传茗等一批名教师执教,组成了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1959年,学校从华山路迁入复兴中路597号新址,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同年9月,俞、言两位校长主演的昆剧《墙头马上》晋京献礼演出,大受欢迎,周恩来总理在怀仁堂亲自接见剧组人员。
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单位。
1961年,京昆首届毕业生组成的青年京昆实验团汇报演出的《杨门女将》、《白蛇传》,引起轰动。不久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组成上海青年京剧团赴港演出,受到中外人士的赞扬,展示新中国对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
1964年,言少朋、张少楼主演的京剧现代剧《柜台》进京参加会演,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六十年代初,学校又兴建了三千平方米的四层教学大楼,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影响、颇具规模的新颖的戏曲学校。
1966年,十年浩劫,副校长言慧珠、教导主任郭建英、梅派青衣名教师杨畹农,相继受迫害致死,学校处于瘫痪状态。
1984年,由72级京剧班毕业生组成实验剧团演出的《红楼十二官》参加上海市第二届戏剧节首轮演出,并被中国中央电视台摄成五集戏曲连续剧在全国播放,为三十年校庆向上一份厚礼。
1988年,市文化局聘请刘明祯为校长兼总支书记。剧团一批艺术家纷纷来校兼课,辛勤培育了史敏、胡璇、严庆谷(京剧)、谷好好、张军、沈昳丽(昆曲)、华怡青、方亚芬、张瑞虹、韩婷婷(越剧)、顾奇军、朱俭、程臻(沪剧)等一大批优秀戏曲表演人才。
1994年,王梦云任校长。学校迁入由市政府投资兴建坐落于中山西路1551号的新校舍其中有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赠的剧场“逸夫堂”。
1996年,学校通过上海市教委办学水平A级的评估。1997年,被评为市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
2001年,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2年,根据上海市政府决定,归并于上海戏剧学院,成为附属中专,校址迁入上海市莲花路211号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03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百所重点中等学校。
2005年被文化部、财政部授予“昆曲表演人才培训中心”。
2008年被确定为“上海首批传统戏剧综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2014年被上海市教委授予“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称号。
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2019年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校园”称号。
2020年被认定为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2016-2020年)。
2021年被上海市文明办评为“2019—2020年度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
2022年被授予“上海职业心理学实践基地”称号。
学校情况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位于中国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市莲花路211号,学校占地面积8.6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23万余平方米。建有教学办公楼、练功房、剧场、排练厅、琴房、健身房、宿舍楼、餐厅等教学设施和生活设备。
办学条件
学校先后开设了京剧、昆曲、越剧、沪剧、淮剧、扬剧、木偶戏、曲艺、话剧影视、音乐、美术、音乐剧等专业。此外,还开设了评弹、滑稽、儿童剧、模特、音乐剧表演和器乐表演、民俗音乐演奏、舞台美术、武功师资、艺术管理等专业。播音主持与表演专业开设于1995年,是戏校重点专业之一。该专业设有声乐、台词、舞蹈、表演、视唱练耳、影视作品赏析等课程。影视表演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中,既有本校中青年优秀专业教师,也有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以及专业艺术团体等专家来校任教,保证了教学质量。
专业概况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京剧表演专业开设于1956年,至今已近60年历史。该专业设有唱念、表演、毯子、把子、形体等课程,学制6年,是戏校龙头专业之一,也是上海市重点专业。
京剧表演专业开办至今,先后培养了杨春霞、李炳淑、孙花满、齐淑芳、朱文虎、马博敏、徐幸捷、方小亚、张达发、赵国华、胡璇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艺术管理者;王珮瑜、史依弘、傅希如、齐宝玉、严庆谷、郭睿玥、耿露、高明博、杨楠等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中青年京剧名家;以及蓝天、田慧、高红梅、杨扬、郝帅、杨亚男、胡静、郝杰、王盾、朱何吉等优秀青年演员。
昆剧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昆剧表演专业开设于1954年,至今已近60年历史,是戏校龙头专业之一。该专业设有唱念、表演、毯子、把子、形体等课程,学制6年。
昆剧表演专业开办至今,先后培养了以蔡正仁、岳美缇、华文漪、张洵澎、梁谷音、计镇华、刘异龙、王芝泉、方洋、张铭荣、王英姿、顾兆琳等为代表的“昆大班”;以张静娴为代表的“昆二班”;以张军、沈昳丽、黎安、谷好好、倪泓为代表的“昆三班”;以翁佳慧、袁佳为代表的“昆四班”。目前,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的戏校04级昆演专业的倪徐浩、钱瑜婷、张莉、张前仓,及05级昆演专业的卫立、蒋珂、雷斯琪等均已在昆剧舞台上崭露头角。
越剧已由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支持的戏曲剧种之一。
越剧表演专业是学校1954年成立之初首创的专业之一,至今先后培养了八届表演专业学生,为上海市各越剧院、团输送了230多名人才,很多毕业生成为一级演员,并有多人获“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和“白玉兰奖”,如:章瑞虹、萧雅、方亚芬、韩婷婷等。在06年“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中,十名金奖演员中五名是学校毕业生,还有二名学生获银奖。
2007年招收的越剧表演专业学生,是上海越剧院委托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联合开办的定向培养班。实行六年中专、四年本科的教学模式,培养高层次越剧表演专业接班人。
该专业学生中专六年将享受全额助学奖励等各项优惠待遇,学生毕业后经文化考试进入大学深造,大学实行学分制,以利于学生的舞台实践。大学毕业符合要求进越剧院工作。未能升学者,由越剧院按有关规定聘用。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沪剧表演专业是戏校与上海沪剧院合作开办的专业。该专业设有唱腔、念白、形体、声乐、表演、化妆、剧种史、艺术概论等课程。学制5年,前4年在校学习,第5年进入上海沪剧院实习。毕业后成绩合格的学生,将进入上海沪剧院工作。
沪剧是上海市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剧种,自其发源以来,始终以独特文化载体方式记录着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历史轨迹。2006年,沪剧被确立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的戏曲剧种之一。
2006年3月,学校和上海沪剧院合作开办了沪剧表演专业。学校和沪剧院深度合作,在招生选才、教学育才、剧团用才等各个环节上形成合力,使得人才培养最大程度符合院团的需要。
淮剧
淮剧班由具有五十多年办学经验的上海市戏曲学校和具有优秀表演人才的上海淮剧团共同打造,学生在校期间由淮剧名家、名师及京昆名家亲自授课,并有机会参加实习演出。
该班五年中专学习期间开设:唱腔、念白、剧目教学、形体、基本功、把子功、毯子功及戏曲史、艺术概论等专业课程。文化课与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文科类科目相同。
该班学生将全额享受国家助学奖励等各项优惠待遇,第一学年学生入校减免学费50%,第二学年根据学业成绩和表现继续减免或全免学费。学生毕业符合要求,将进入淮剧团工作。对学业优秀者剧团将继续支持其到高等艺术学校深造。
扬剧
扬剧班由具有五十多年办学经验的上海戏校和具有优秀表演人才的仪征市扬剧团共同打造,学生在校学习的五年期间由名家、名师亲自授课,最后一年进团参加实习演出。
该班六年中专学习期间开设:唱腔、念白、剧目教学、形体、基本功、把子功、毯子功、基本乐理、舞蹈、锣鼓及戏曲史、艺术概论等专业课程。文化课与上海市普通中学文科类科目相同。学生毕业符合要求,进入仪征市扬剧团工作。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曾为上海木偶剧团培养过多批高质量木偶表演艺术人才。特别在2003年,学校和剧团的领导审时度势,发挥双方的优势,联合招收了定向委培03级木偶表演班。表演班的学生中专毕业后,绝大部分同学经专业和文化考试达标后,直接升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本科(木头表演专业)继续深造。如今,该班的学生已进团实习。在近八年的学习时间里,该班教学质量优异,学生成绩显著。在“金狮奖首届(2006年)、第二届(2008年)和第三届(2010年)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中,该班学生许倩、诸纹君、李莎莎三人获得金奖,顾正君等5人获得银奖,陈晟等5人获得铜奖。该班同学在本科实习期间,参加了上海木偶剧团排演的木偶神话剧。该班同学在本科实习期间,参加了上海木偶剧团排演的木偶神话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大型卡通人偶剧《黑猫警长在行动》,并在剧中均担任主要和重要角色,这二个剧目分别获得第二届上海国际木偶艺术暨邀请赛“优秀剧目奖”和“视觉艺术奖”。学生们在校期间还多次代表学校或剧团出国参加艺术大赛。
本专业将实行中专和本科相贯通的培养模式、学生中专毕业后,将通过专业和文化高考达标后,直接升入上海戏剧学院木偶表演本科班深造。本科毕业时,通过择优录取的原则,并将不低于80%的就业率进入上海木偶剧团工作。
本专业招生由具有五十多年办学经验的上海市戏曲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和具有优秀表演人才的上海滑稽剧团共同打造,学生在校期间由名家、名师亲自授课,并有机会参加实习演出。
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开设课程有:唱腔、方言、形体、声乐、音乐、表演、艺术概论等专业课程,主要课程由滑稽剧团优秀演员、名家、名师亲自授课。文化课与上海市普通中学文科类科目相同。
话剧影视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话剧影视表演专业开设于1995年,是戏校重点专业之一。该专业设有舞蹈、台词、声乐、表演、视唱练耳、影视作品赏析等课程,学制3年。
自话剧影视表演专业开办以来,毕业学生三百余名,保持了较高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表演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都有学校话影专业毕业生的身影。
音乐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戏曲音乐专业开设于1956年,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该专业设有戏曲文武器乐伴奏、民族器乐演、伴奏、大合奏(三重奏、五重奏)、视唱、乐理、音乐欣赏、基础乐理、戏曲音乐赏析与艺术实践等多项课程。学制6年,前期为基本功元素教学,后期为基本功教学、打击乐基础训练,以及排练、实践演出等。
戏曲音乐专业教学以戏曲音乐伴奏为主,同时兼有民族器乐演奏特色,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生源,为社会输送复合型音乐演奏人才。开办至今,已先后培养了顾兆琪、蒋阿炳、朱文龙、王永才、朱雷、金国贤等著名戏曲音乐演奏家,以及陈平一、周志良、童青青、钱寅、林峰、高均等中青年戏曲音乐尖子人才。
美术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美术专业前身为1973开设的舞台美术专业,2010年改为美术专业。该专业设有素描、色彩、速写、风景写生、美术构成、摄影、服装、化妆、灯光、音响及舞台美术基础知识等课程,学制3年。
美术专业以“一专多能,全面发展”为培养原则,以戏剧美术、影视美术基础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为教学方法,让学生熟悉绘画基本功,了解舞台美学、影视美学等专业知识,适量学习平面美术设计、摄影技术、化妆技术等课程内容。
音乐剧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音乐剧表演专业开设于2011年,定向培养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专业合格生源。该专业设有舞蹈、台词、声乐、键盘、音乐剧表演、艺术概论、音乐剧欣赏、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毯子功、身训等课程。学制6年。
音乐剧表演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舞蹈、歌唱、表演基础的音乐剧表演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在以歌舞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戏曲毯子功、身训等课程,此外有“王洛勇”之称的音乐剧、影视表演名家王洛勇做为专家参与教学。
师资力量
校园文化
校训
崇德、求精、传承、创新
校徽
教学资源与成果
教学资源
戏校重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重视教材编写和剧目创作。先后编写了《戏曲龙套教材》《元代杂剧艺术》《中国历代服饰》《昆曲精编教材300种》(现更名为《昆曲精编剧目典藏》)、《京剧精编剧目典藏》《二胡演奏技术系统进阶教程》《琵琶教材》《简谱视唱练耳实用教程》《木偶操控基础教材》等校本教材。学校曾改编、创作演出《墙头马上》《柜台》《红楼十二官》《诸葛亮招亲》《穆桂英挂帅》等京、昆剧目。
教学成果
学校在校生在全国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屡获佳绩,获得全国京剧界和戏曲教育界的广泛肯定和鼓励。数千名毕业生中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和其它全国性大奖上百人次,还有不少毕业生走上了各院团艺术管理的领导岗位。
2019年,戏校积极挖掘传统戏曲文化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创排以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事迹为主题的京剧教学实践作品《英雄二小》,该剧入选2019年全国艺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校本剧(节)目优秀作品视频集,并赴北京各大高校巡演。
行政管理
校友情况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先后培养了蔡正仁、岳美缇、华文漪、张洵澎、梁谷音、计镇华、刘异龙、王芝泉、方洋、张铭荣、王英姿、顾兆琳、张静娴;杨春霞、李炳淑、孙花满、齐淑芳、朱文虎、马博敏、徐幸捷、方小亚、张达发、赵国华、胡璇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艺术管理者;以张军、沈昳丽、王珮瑜、史依弘为代表的中青年京昆名家和蓝天、田慧、袁佳、倪徐浩、钱瑜婷等优秀青年京昆演员。
所获荣誉
(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Introduction to STA.sta.2024-02-21
学校简介.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1
京剧.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0
上海市戏曲学校.中国知网.2024-02-21
2023年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招生简章.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0
戏校校史.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0
昆剧.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0
越剧.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0
沪剧.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0
淮剧.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0
扬剧.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0
木偶剧.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0
曲艺.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0
话剧影视.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1
音乐.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1
美术.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1
音乐剧.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1
转载 |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传承中创新 育时代新人.上海市戏曲学校.2024-02-21
学校领导.上海戏曲学校.2021-11-15
蔡正仁.光明网.2024-02-22
岳美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2-22
昆曲表演艺术家华文漪离世,享年81岁.澎湃新闻.2024-02-22
杨春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02-22
齐淑芳 Shufang Qi.豆瓣电影.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