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是山东传统民歌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在山东地区大部分人都会哼唱。歌曲由阮若姗作词,李林作曲,运用比较典型的小调体裁,向人们介绍、再现了沂蒙山的大好风光,歌曲本身细腻婉转、旋律动听,唱出了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深受人们喜爱。

《沂蒙山小调》最初版本创作于1940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扫除抗日障碍,动员群众,一次在临沂的短暂停留中,文工团成员阮若姗作词,李林作曲,借助当地的花鼓调创作了一首歌曲《打黄沙会》。1953年,李广宗、 李锐云等人重新修改记谱把《打黄沙会》中原有的抗日主题更改为家乡主题并增加两段全新歌词,歌名改为《沂蒙山小调》,该歌曲正式版本诞生。

《沂蒙山小调》在中原地区传统音乐中极具地位,现在已是临沂的文化招牌,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动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同时《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俗音乐,蜚声海内外。

创作背景

《沂蒙山创作小调》的前身《反对黄沙会》创作于1940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军民不但要对抗日本侵略者,还要时刻关注中国国民党对抗日形势的破坏,抗日文工团的文艺宣传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次在临沂市费县的一个小山村作短暂停留,文工团成员阮若姗作词,李林作曲,创作了一首歌曲《打黄沙会》,两人都参加过1935年北平学生救亡运动,李林将山东音乐语言作为主要素材,采用朴实的创作手法,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民歌作品和音乐形象。小村子三面环山,被绿树包围,村前流淌着小溪流,阮若姗用歌词再现了小山村的优美景致,同时将个人情感、思想渗透到作品中,体现出当地人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1953年,李广宗、 李锐云等人重新修改记谱把《打黄沙会》中原有的抗日主题更改为家乡主题并增加两段全新歌词,歌名改为«沂蒙山小调»,该歌曲正式版本诞生。

歌曲前身《打黄沙会》主要以抗日为主题,激励抗日军民不畏艰险、不惧牺牲,勇敢保家卫国。修改过后的《沂蒙山小调》以家乡为主题,引领人们产生对家乡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

相关故事

1940年6月,在沂蒙山区,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利用当地反动势力黄沙会,与抗日军民对抗。抗大一分校在临沂市地区的垛庄南山一带参加了反顽战役。当时驻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两位同志,受主任袁咸隆之命,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创作了歌曲《反对黄沙会》,这首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旋律谱写的民歌,就是《沂蒙山小调》的前身。

此歌在反顽战役的政治攻势阶段,出色地发挥了瓦解敌人、教育群众、鼓舞我军斗志的重大作用,受到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发展历程

1940年6月,为庆祝“打黄沙会”的胜利,驻扎在沂蒙费县薛家镇黄石屋村的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拟举行文艺演出,于是文工团成员阮若姗和李林根据民间音调编创了《打黄沙会》: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见牛羊。自从(那个)起了(哎)黄沙会,家家(那个)户户遭了殃。牛角(那个)一吹(哎)嘟嘟响,强逼(那个)青年上山岗。硬说(那个)肉身子能挡枪炮,谁知(那个)子弹穿过见阎王。装神(那个)弄鬼(哎)把人害,烧香(那个)磕头骗钱财。八路军(那个)神兵(哎)从天降,要把(那个)害人虫消灭光。沂蒙山的人民(哎)得解放,男女(那个)老少喜洋洋。

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故事片《南征北战》,以沂蒙山孟良崮战役作为背景运用了《打黄沙会》音调,这是这首歌曲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亮相。1953年,山东军区文工团将《打黄沙会》更名为《沂蒙小调》,删去了原作中的“打黄沙会”内容,保留了“沂蒙山好风光”等词句。20世纪50年代末,《沂蒙小调》更名《沂蒙山小调》,追加了两段歌词:“高粱那个红来豆花,万担那个谷子来堆满仓”“咱们共产党领导的好,沂蒙山的人民喜洋洋”。

在1964年“上海之春”音乐会上,山东籍歌唱家韦有芹演唱了《沂蒙山小调》: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高,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梁(那个)红来)哎)豆花香,满担(那个)果蛋(哎)堆满场。幸福的生活(哎)多美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1976年,《沂蒙山小调》经过山东省文艺工作者的整理后,作为“山东革命历史民歌”,刊载于在《战地新歌》第五集,歌名改成《毛主席领导的好》,“沂蒙山小调”作为副标题,歌词也有一些改动: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啊。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那个)看,风吹(那个)谷穗(哎)遍地香啊。解放区的军民(哎)心连(那个)心,开荒(那个)种地(哎)打胜仗啊。咱们的领袖毛主席领导的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啊。

多年以来,《沂蒙山小调》的版本甚多,大多以4∕4拍记谱,也有以3∕4拍记谱的。这首歌曲音调流畅、优美、质朴,成为临沂市乃至整个山东省的文化标识。

作品记录

1999年,费县县委、县政府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记载了《沂蒙山小调》诞生的过程,以及现今流传的《沂蒙山小调》词曲及作者,以启后人,永志不忘。并请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国家农业机械部副部长袁成隆同志题写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名,词作者阮若珊同志题写了“深深怀念沂蒙好地方”,分别镌刻在白石屋村旁的巨形花岗石上。

相关活动

为纪念小调的诞生,当地政府在白石屋村前建了纪念碑亭,亭前一块巨石上刻着阮若珊女士亲笔题写的一行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寄托了作者对白石屋、对沂蒙山的满腔深情。

2023年8月5日晚,“小调情长·茉莉花开——2023沂蒙山小调音乐周”在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拉开大幕。现场欢声笑语,场内座无虚席,共同掀起一场属于天蒙景区的盛会狂潮。

歌词

人人那个都说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 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 见牛羊

高粱那个红来哎 豆花香

满担那个谷子哎 堆满场

咱们的那个共产党哎 领导好

沂蒙山的人民哎 喜洋洋

人人那个都说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

歌曲鉴赏

从《沂蒙山小调》的整体歌词来看,主要描述沂蒙山的风光,从中流露出当地人对美好新生活的喜爱和赞美。第一、二句歌词主要歌颂沂蒙山风光,第三句转为歌颂新生活,第四句进一步阐明美好生活的具体由来,要有共产党的领导。每句歌词都有“哎”这一衬词,增强了音乐趣味和想像空间。对比最初版本的《打黄沙会》和修改后的《沂蒙山小调》,后者的歌词更加凝炼。

《沂蒙山小调》为一段体单乐段曲式结构,更加严谨,虽然整首歌曲只有四个乐句,但完整包含了起承转合四部分,每个乐句均采用微调式拖腔结尾,增强了歌曲的可唱性。

《沂蒙山小调》融入了当地方言,以此凸显了独特的音乐语言风格,同时,长腔也是《沂蒙山小调》的特色。演唱者要唱好这首歌,首先要深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另外音色、气息和咬字三者缺一不可。

社会影响

1964年,沂蒙山区民歌手韦友芹带着这首歌参加演出,受到陈毅元帅和其他中央首长的称赞,后被录制成唱片,在全国引起轰动,不仅传唱全国各地,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蜚声中外的中原地区民歌

《沂蒙山小调》从诞生到现在已逾半个多世纪,分别经历了战火纷飞、建国胜利、动乱十年以及改革开放四个时期,歌曲中那种顽强的斗志和不怕输的精神也在与时惧进,我们从中能够学到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即使是在非常恶劣的生活状态下,也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沂蒙山小调》积极健康向上、彰显民族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热血沸腾地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洪流,讲述着先辈们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同时《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俗音乐,蜚声海内外;“沂蒙山区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

如今,《沂蒙山小调》这首反映沂蒙老区乡土气息的代表作,已进入电影、电视剧和戏剧、舞蹈、曲艺等多种艺术领域。

歌曲评价

《沂蒙山小调》从创作之初就是一首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爱国歌曲。歌曲一经传出,就以其通俗生动的歌词、美妙动听的曲调,很快传遍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半岛、渤海各抗日根据地,后又流传到华北、东北地区各抗日根据地,受到广大军民的喜爱。

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沂蒙山小调》,至今已被传唱了七十多年,使得“沂蒙山区好光风”伴随歌曲深入人心,也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意味的精神符号。同时,这首歌积极健康向上、彰显民族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热血沸腾地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洪流,讲述着先辈们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些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高尚革命精神的经典作品,都百听不厌、历久弥新。

重要演出

翻唱版本

参考资料

沂蒙山小调 (经典版).QQ音乐.2023-11-17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大众网.2023-11-17

走进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背后震撼人心的故事.光明网.2023-11-17

“查无作者” ,仅靠口头传播,这首民歌一唱就是70年.央视网.2023-11-21

《沂蒙山小调》:一首歌曲的演变.北京时间.2023-11-17

党迹寻访|第三代传唱人宋守莲,让大家从这首歌里看到沂蒙的美.生活周报.2023-11-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文艺路径.央视网.2023-11-21

小调情长·茉莉花开!2023沂蒙山小调音乐周盛大开幕.齐鲁晚报网.2023-11-17

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将揭开神秘面纱.央视网.2023-11-17

央视2012元宵节晚会.爱奇艺.2023-11-17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迎来百场演出盛典 .新华网.2023-11-17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民族歌剧《沂蒙山》:让沂蒙精神历久弥新.河北新闻网.2023-11-17

《沂蒙组歌》在临沂大剧院成功首演.临沂政府网.2023-11-17

沂蒙山小调.QQ音乐.20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