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熙(1923年-2015年7月16日),男,原名张宝康,艺名“小张麻子”,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1923年,张永熙出生于北京。1932年,他拜相声名家赵少舫为师。随后他随师在北京、大同市包头市绥远省等地流浪卖艺。1950年, 张永熙与关立明结成搭档,在南京红楼书场(今金陵饭店附近)演出,随后加入南京曲艺工作团,与刘宝瑞、关立明被观众亲切地称为“相声刘、关、张”。 1952年,张永熙加入上海北方曲艺团, 任副团长。在上海他逐渐转变风格,受到更多人的喜爱,被誉为“相声界的江南大旗”。1956年,张永熙定居南京,先后任南京曲艺团副团长、团长, 连续三届当选为南京市人民代表,被评为江苏省文教先进工作者。1958年,张永熙在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上演出相声《坐享其成》,并获优秀节目奖, 还受到周恩来、董必武的亲切接见。1997年,张永熙应邀赴天津市参加《中国传统相声集锦》第二辑的录像,他与赵世忠共同录制了《南弹北弦》《故事谜语》《珍珠倒卷联》《京评越》等优秀相声节目,留下了珍贵资料。2015年7月16日15时05分,张永熙在南京逝世,享年92岁。

张永熙与相声泰斗侯宝林先生齐名,合称“北侯南张”。他的相声说唱并重,表演细腻,台风潇洒,模仿传神,不仅唱功精湛,还善于学话,各地的方言学起来惟妙惟肖。他的代表作有《训徒》《糊涂知县》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永熙原名张宝康,艺名“小张麻子”,1923年生于北京留学路板章胡同。张永熙自幼家境贫寒,1932年,9岁时拜相声名家赵少舫为师,三个月后即上台演出,一举成名,听众赠送艺名“小张麻子”。随后他随师在北京、大同市包头市绥远省等地流浪卖艺。青年时的张永熙不仅能娴熟地演唱各种戏曲、曲 艺唱段、唱腔外,还能操京胡二胡三弦琴打击乐器,这为他后来演出风格的 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演艺经历

1950年, 张永熙与关立明结成搭档,在南京红楼书场(今金陵饭店附近)演出,一炮打响,双双加入南京曲艺工作团,与刘宝瑞高元钧一起成为团里的主要演员。张永熙与刘宝瑞、关立明被观众亲切地称为“相声刘、关、张”。

1952年, 因南京曲艺工作团撤消,张永熙加入上海北方曲艺团, 任副团长。在上海他与侯宝林、刘宝瑞同台献艺,开始注意自己演出风格的创立, 对台风、表演、语言都严格要求,力求跟上时代节拍,逐渐形成说唱并重、 表演细腻、台风潇洒、模仿传神的艺术风格,享誉大江南北,被誉为“相声界的江南大旗”。同年,张永熙参加抗美援朝慰问团,慰问伤员,荣获 “优秀演员奖章”。1956年,张永熙定居南京,先后任南京曲艺团副团长、团长, 连续三届当选为南京市人民代表,被评为江苏省文教先进工作者。1958年,张永熙在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上演出相声《坐享其成》,并获优秀节目奖, 还受到周恩来、董必武的亲切接见。之后他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界代表大会,成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1961年起,张永熙享受高级知识分子待遇。 1983 年后, 张永熙应邀担任安徽省滁州市歌舞团艺术顾问,并常随团演出,足迹遍于十几省,多家报纸将他与侯宝林相提并论, “北侯南张”由此得名。1997年,张永熙应邀赴天津市参加《中国传统相声集锦》第二辑的录像,他与赵世忠共同录制了《南弹北弦》《故事谜语》《珍珠倒卷联》《京评越》等优秀相声节目,留下了珍贵资料。2001年、2010年,张永熙两次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邀请,担任CCTV第二届、第五届电视相声大赛的评委。张永熙七十多岁的时候,他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收集南派相声,将传统的老段子录下来传给后人。随后他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相声作品,如:《训徒》《糊涂知县》《对诗》《探亲丢驴》、太平歌词《姜太公卖面》、数来宝《诸葛亮押宝》等等。2015年7月16日15时05分,张永熙在南京逝世,享年92岁。

个人作品

张永熙的主要代表作品有:《解放济南府》《新旧婚姻》《不要上当》《训徒》《糊涂知县》《模范菜场》《对诗》《探亲丢驴》、太平歌词《姜太公卖面》、数来宝《诸葛亮押宝》等等。

艺术特点

张永熙长于“学”,他的学唱涉及面很广,评弹、单弦和各种大鼓都在他的相声中得以再现,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南方观众的喜爱,被誉为相声界的“江南旗”。

张永熙不仅能娴熟地演唱各种戏曲,还能操京胡四胡三弦琴打击乐器,这为他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演出的曲目非常丰富,子母哏、贯口、腿活儿、柳活儿以及数来宝、太平歌词,表演起来均能潇洒自如。他的相声说唱并重,表演细腻,台风潇洒,模仿传神,不仅唱功精湛,还善于学话,各地的方言学起来惟妙惟肖,相声《方言误》充分展现出了他的精湛技艺,堪称一绝。

人物轶事

张永熙在生活中和在舞台上一样,是一个幽默的人。1984年,张永熙得了胃穿孔,进手术室的时候,医生怕他紧张,想给他做做思想工作,还没等医生说话,他便说:“这个胃甭管切下来多少,得给我留着。”医生问:“干吗呀”,他表示“我得回家炒肚片”。他这个“包袱儿”逗得医生哈哈大笑。在当时,医疗条件比较简陋,手术后进行鼻饲、输氧、输液等,需要插许多的管子。领导来看他的时候,他又“砸挂”,说:“我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很少下馆子,这回我可下足了管子了。”张永熙的徒弟曹跃海每天在他身旁伺候,有一次,不知道怎么着就踩到了他的氧气管。张永熙突然呼吸困难,便说:“我告诉你吧……我家有个箱子……里头有一堆相声本子……我还有钱,都在那个抽屉里头了,你把它全拿走,我……就算给你留遗产了。”

所获荣誉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纪念

2015年7月18日,张永熙的追悼仪式在南京殡仪馆举行,400多名相声界人士及南京的相声观众自发送张永熙老先生最后一程。在追悼会上,江苏省曲协、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徽、山东省河南省上海市等地曲协的领导和相声同仁也都到场;姜昆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发来唁电,侯耀华李金斗相声名家也都发去唁电;苏省海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宣读了悼词,并宣读了中国和各省曲艺家协会发来的唁电。

人物评价

“永志学先生一代宗师名扬四海,熙光照后人百年相声名洒江南。”(张老先生灵堂前的挽联)

张永熙是行内人公认的泰斗。除了‘刘关张’、‘北侯南张’这些名号,他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收了很多徒弟,徒弟又收了很多徒弟,把相声这门艺术带到了南方。(天津谦祥益茶楼的总经理史清元评)

张老一生淡泊名利,做人比较低调。(江苏省曲艺家协会相声艺术委员会主任卢明评)

参考资料

相声界“江南旗”张永熙去世,与侯宝林合称“北侯南张”.澎湃新闻.2025-02-01

“北侯南张”之张永熙病逝 被誉为相声界"江南旗".中国新闻网.2025-02-01

相声大师张永熙逝世 代表作《训徒》《糊涂知县》.凤凰网.2025-02-01

相声界“江南旗”张永熙去世,与侯宝林合称“北侯南张”.澎湃新闻.2025-02-02

相声大师张永熙追悼仪式举行 400多人到场送别.中国新闻网.202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