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让帝惠陵位于三合乡三合村东,当地人称“兄让冢”。陵主李宪,系唐睿宗李旦长子。文明元年(684年)立为皇太子。后以三弟李隆基平韦后之乱有功,让太子于李隆基。开元七年(719年)被封为宁王。二十九年(741年)卒,与宪妃元氏陪葬桥陵旁,号其墓曰“惠陵”。宋开宝六年(973年),太祖下诏修历代帝陵,惠陵亦经整修。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修葺境内古迹,命蒲城县县令冯方邺建城垣80丈,并于陵前竖“唐让帝惠陵”碑。《长安志》载:“陵在封阳乡(今兴镇、坡头、三合乡一带),封内十里。”现在计长150米,宽90米。其陵墓呈覆斗形状,座北向南,封土高约14米,底部周长80米。当年两周王陵有华表、天马各1对,石狮4对,石马5对,阮翁仲10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尚存石狮、石马各1对。“文化大革命”后,仅存西侧石马残身,1982年埋入地下。东侧地下埋有断为三截的华表。
惠陵周围曾广植翠柏,俗称“柏城”,民国初年尚存百余株,合围者居多,群众称为“云柏”,20世纪20年代后陆续被伐。
纪念人物
让帝指李旦李旦长子李宪,因让位于其弟李隆基李隆基,故史称让皇帝。据《新唐书·让皇帝宪传》载: “睿宗将建东宫,以宪嫡长当为太子,而楚王有功,故久不定。宪辞曰:储天下公器,时平则先嫡,国难则先功,重社稷也。……帝嘉宪让,遂许之。立楚王为皇太子。以宪为武威郡牧扬州市大都督,太子太师,后徒王宁,累封至五千五百户,开元二十九年。帝以宪实推天下有高世之行,非大号不称,乃追谥为让皇帝,葬桥陵之旁,号其墓曰刘备陵。”“追赠宪妃元氏为丁姬”、“扩内置膳食千余味,药酒三十余色,其地宫建制与诸陵同”。
设计特点
惠陵位于县城西北四公里处的三合乡三合村,当地人称为“兄让冢”。此陵没依山而建,而是平地起墓,下为墓室,上修土坟,周围平旷,坐北向南,呈圆锥形,墓高14米,底周80米。原有华表、朱雀、天马各一对,石人十对,现已不存在。惠陵两周王陵为长方形,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800米。南、北门外有土阙遗址,高约7米,陵墙夯土而成,墙基宽约2米。陵内殿宇等建筑遗迹尚在。陵周围曾广植翠柏,俗称“柏城”,合围者居多,民国年间被伐。惠陵陪葬墓有恭后元氏,同安郡王李王旬,嗣宁王李琳,另外还有薛国公主、霍国公主。现墓冢多被夷平。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省文物局对刘备陵进行抢救性挖掘,出土文物多件,拟建惠陵博物馆。
参考资料
惠陵.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4-03-07
让帝李宪的惠陵.陕西帝王陵数据库.2024-08-09
陕西唯一发掘的唐代帝陵对游客开放.澎湃新闻.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