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鸣骏
郑鸣骏(1623-1666),字鸣发,号日千,明末清初福建南安人,郑芝龙之侄、郑成功族兄。1645年拔贡生,后随叔父郑芝龙归顺清代,屡立战功,授户部主事。永历十年七月封同安伯。其兄郑泰被郑经软禁后,随侄子郑缵绪及一众文武入泉州市降清。清朝封鸣骏为遵义侯。
人物生平
郑鸣骏(1614-1666),字明发,籍贯南安石井街,是明末时期的一位秀才,于隆武元年通过选拔成为贡生,后被授予户部主事及同安伯的职务。随着明朝的覆灭,他与兄长郑泰率领部众驻扎于金浦。康熙帝二年(1663),郑泰遭遇不幸,被郑经所害,随后郑鸣骏带领侄子郑缵绪,率船三百艘,士兵八千人,前往泉州归顺清朝,因此被清廷赐予遵义侯的封号。郑鸣骏长期军旅生涯中展现出直率坦诚的性格,同时拥有不俗的武艺,深受将士们的敬仰。
在清军与郑氏势力海上冲突频发的背景下,郑鸣骏与郑缵绪受命执行战术任务,他们驾驶轻便船只绕至敌方阵后,发动突袭,成功击败郑军,并找回郑泰的遗体以归葬。随着沿海岛屿的陆续平定,郑鸣骏与郑缵绪因功被派往泉州市镇守。然而,康熙五年(1666),郑鸣骏在故乡石井逝世,享年五十二岁。康熙帝对其英年早逝表示惋惜,并下旨命福建布政司官员为其举办了一场庄重的葬礼,地点位于墓亭山。
史料记载
南安市石井镇石井郑氏族谱中确有相关记载。
截至2003年,该墓碑及墓亭均保存完好,墓碑矗立于墓亭正中,其上镌刻着由康熙皇帝亲自授意撰写的碑文,内容大致为:“敕谕:康熙五年八月某日,皇帝特命福建布政司官员霍炳,前往致祭已故遵义市侯郑鸣骏之灵。文中言及,郑鸣骏曾率众归顺,鞠躬尽瘁,虽英年早逝,但其功绩永载史册,故特行祭祀以昭其诚。随祭品包括猪一头,馒头五盘,核桃一盘,蜡烛一对,羊一只,松子一盘,米饭三碗,并焚化纸钱一百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