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贤敏,男,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集成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中心(IQIT)主任,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图灵量子创始人兼CEO,九三学社社员。担任担任国际期刊《Chip》 (Elsevier)创刊执行主编、《Photonics Research》 (OSA)副主编、《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 (WILEY)国际编委、《IET Quantum Communication》(IET)副主编、《PhotoniX》(Springer Nature)主题编辑,以及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信息分会委员、量子计算国际标准化工作组专家、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校友会四季论坛理事。
人物经历
2004~2008年师从潘建伟院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08~201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老师实验室做博士后
2010年起赴英国牛津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牛津大学副校长,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量子光学和超快光物理专家Ian Walmsley教授。期间在光存储和光子芯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作为骨干,参与了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基金项目(EPSRC)和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基金项目(AFOSR) 。
2012年同时获得欧盟授予的“玛丽·居里学者”(Marie Curie Fellow)和牛津大学“沃弗森学院学者”(沃福森学院 College Fellow),并获资助依托牛津大学独立开展光存储和量子网络的实验研究 。
2013年起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组建光子集成与量子信息实验室 。
2014年11月辞去牛津大学的职位全职回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 。
2014年11月开始在上海交大组建光子集成与量子信息实验室。
2015年获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授予青年科学家奖。
2019年7月破格晋升为长聘正教授 (Tenured The Professor)。
2020年获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奖。
2021年2月,金贤敏创建国内光量子芯片及光量子计算的先行者图灵量子。
2023年8月,无锡光子芯片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科学研究
迄今与合作者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包括PRL 17篇,Science 2篇,Science Advances 3篇,Nature Photonics 8篇,Nature Physics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3篇,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篇,Advanced Materials 2篇,Optica 6篇,SCI引用3000多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
研究工作多次被国际科技以及大众媒体,甚至美国军方的报道和关注,包括时间,Natur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Physics World,New Scientist,Physicstoday,IEEE Spectrum,WIRED等 。
2010年,以第一作者完成的“远距离量子隐形传态”工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并且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科技部评选的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2017年8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成功进行了首个海水量子通信实验,观察到了光子极化量子态和量子纠缠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实验验证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2018年05月,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通过“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出节点数达49×49的芯片,是世界最大规模的三维集成光量子芯片,也是国内首个光量子计算芯片。2018年制备出了世界最大规模三维集成光量子计算集成芯片,并演示了真正空间二维量子行走,发表在Science子刊《科学-进展》上,并被评为2018年十大光学产业技术。
2018年06月,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研究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翁文康教授合作,首次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解决量子信息难题,实验实现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量子态分类器。同年,制备出了首个轨道角动量波导股份光子芯片;基于三维光子集成芯片实现了快速到达量子加速算法,发表在Nature 子刊《自然-光子学》上,并入选2018 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2020年实现了一种结合了集成芯片、光子概念和非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架构的可扩展的光子计算机,提供了“量子霸权”之外超越经典电子计算机算力的新思路,发表在Science子刊《科学-进展》上;同年,提出并实验演示了一种混合架构的可在室温下运行的宽带存储量子网络,可以按需制造和存储量子态,并且能够在时域上对单个或多个光子进行组合、分离、交换和分割等操作,同时量子性得到很好保持,发表在Science子刊《科学-进展》上。
2021年在光子芯片中实现分形网络中的量子传输,发表在Nature 子刊《自然-光子学》上;同年实现单片集成128个全同量子光源芯片,被美国物理学会遴选为「编辑推荐」。
社会职务
金贤敏的社会职务包括:国际期刊《Chip》(Elsevier)创刊执行主编、《Photonics Research》(OSA)副主编、《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WILEY)国际编委、《IET Quantum Communication》(IET)副主编、《PhotoniX》(Springer Nature)主题编辑,以及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信息分会委员、量子计算国际标准化工作组专家、上海市人工智能协会理事、牛津剑桥校友会四季论坛理事。
获得荣誉
201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13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13年入选上海市特聘专家;2014年入选国家“青年”;2015年入选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15年入选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2016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2018年入选上海青年科技英才;2020年获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奖。
参考资料
专访“未来产业之星”图灵量子创始人金贤敏:用顶尖量子技术为国家的“硬核”发展“注能”.今日头条.2024-05-04
大家聊巨变丨金贤敏:量子的较量.今日头条.2024-05-04
金贤敏:天下无难事 勇闯量子科技“星辰大海”.今日头条.2024-05-04
金贤敏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