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烈士李云贵。

烈士简介

李云贵(1903―1930)连城县新泉乡乐江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大革命时期在福州法政专科学校念书,后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六期,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张发奎部下任连长。1928年秋以国共双重党员身份任国民党连城县党部宣传委员,发动进步青年破除封建迷信,宣传革命思想,同时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冬建立中共连城支部,任书记。1929年4月参加组建中共连城县委工作,并在连城南部农村组织发动民众武装。6月,率领100多人的武装暴动队伍在新泉接受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整编,编入四纵队七支队十九大队,任七支队党代表、十九大队大队长。7月奉红四军前委指示,分兵连城县南部,帮助组建暴动队伍,接着发动了连城南部十三乡暴动,暴动成功后留驻龙岩市,在连城与上杭县交界的苧园、洋稠、大坪𨸺一带活动,打击地主民团,领导民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1929年底,红四军召开古田会议期间,奉命率部在长汀涂坊一带阻击敌人“进剿”,1930年初,在涂坊作战中英勇牺牲。

生平事迹

参加革命

李云贵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父李开梅是个贫苦农民,兼做豆腐养家糊口,全家四口,生活备尝艰辛,李开梅勤劳节俭,供子上学读书。民国10年(1921)云贵高原连城县立中学(旧制中学)毕业后,考取福建法政学校深造。在福州市就读期间,深受革命思潮的熏陶,而立志投身于革命洪流。民国13年毕业后,进黄埔军校汕头分校学习,翌年在该校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正值国共合作,根据党的安排,又公开加入中国国民党。黄埔军校毕业后,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张发奎部,参加北伐。民国16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云贵离开北伐军回到家乡新泉杨家坊。“四·一五”龙岩杜连如“清党”反共后,龙岩市各地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云贵高原回乡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在农村开展革命宣传,组织活动。8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改组,并恢复各县党部,急需人才。时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以李云贵具有国共两党双重身份而派赴省城受命,委任回连任国民党连城县党部宣传委员。

云贵到职后,积极发展共产党的秘密组织。先后吸收李云元充任泽区党部文书、李琚元为食堂厨师,作为开展革命工作的助手。此时,李云贵抓住一切时机,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时发动青年学生、组织群众,打击土豪劣绅。

领导暴动

民国18年,中国工农红军赣州市转入龙岩市云贵高原接到闽西特委的指示:“时机已到,准备行动”。于是与李云元、李锯元商议撤离城区,转入农村开展革命斗争。云贵考虑在撤离前必须首先设法铲除城内劣绅,于是便以国民党连城县党部名义发帖,借商议筹办四月初八日游城隍祈雨救灾事,邀请城里头号劣绅罗老永等人赴宴商议。在商议中,一切满足罗老永的要求,并写成决议。罗老永认为自己势大,李云贵不得不甘拜下风,因而窃喜异常,席间筹交错,开怀畅饮,欢腾到子夜始散席,其他士绅已先后陆续告退,独罗老永醉醺醺最后起身告辞回家,正当起身出门,云贵举枪,罗老永应声倒地,结束了其罪恶一生。

云贵高原连夜奔回新泉杨家坊,与俞炳荣、官近玖等地下党负责人组织群众,建立秘密农会积蓄力量,准备武装暴动,迎接中国工农红军入闽。4月3日,大垄坪、杨家坊农民在李云贵的领导下,一举拔掉当地李则三民团的岗楼,缴获步枪4支。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再度入闽,6月抵达新泉镇。李云贵、俞炳荣到新泉望云草室拜见了朱德、毛泽东。几天之后,连南工农武装200余人,受命整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第七支队第十九大队,李云贵担任该队大队长,并奉命进驻上杭桃牌附近。时李云贵为打开新泉至古田县通道进入上杭县,巧夺庙前江忠岳民团驻点,迫使江忠岳逃回江山区龟缩。自此连南瑶族自治县一带农民革命活动由隐蔽转向公开。十九大队也就成了连南十三乡暴动的坚强武装后盾。当时遵照前敌委员会龙岩市特委指示,李云贵领导了震撼闽西的连南十三乡暴动。首先,连大坪陈德辉第一个举起暴动红旗,杀了当地土豪高满。接着良坑、大垄坪相继响应。李云贵于是召集各乡共议,确定6月16日,十三乡联合在岭下罗家祠集结开会。李云贵在会上宣布连南十三乡举行工农武装暴动,以乐江为重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烧契据、开仓分粮等工作。地主民团李春满、李七孜、江忠岳等仇视革命,惶惶然不可终日,便与土著军阀马洪兴、姑田民团华仰桥勾结,伺机报复。7月24日,李春满率民团包围马背村,企图进攻正在召开成立农会的会场。李云贵闻讯,立即率十九大队人马前往支援,打死打伤民团200余人。这一仗的胜利,使龙岩市、赣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参考资料

李云贵(1903—1930年).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202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