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王崇拜是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革利乡一带苗族的一种传统信仰。这些苗族自称“古董”苗,主要分布于镇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秀区三县(区)交界的地区。
历史背景
竹王崇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朝时期,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竹王起源于豚水,传说有一位女子在河边洗衣时发现了一根三节的大竹子,她将其带回并剖开,从中得到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后来成为了一个英勇的人物,统治了夷狄之地,他的后代便以竹为姓。这一故事也被刘宋史学家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以及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所记录。
表现形式
竹王崇拜在革利苗族中有多种表现形式。首先是杀母猪安竹王位,这是为了祭拜竹王,通常在春季进行。其次是供竹王偶像,这是一项家族内部的活动,一般在冬季腊月举行。此外,还有丧葬习俗中使用竹片陪葬的传统,象征着逝者回归祖宗。
文化价值
竹王崇拜不仅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苗族和夜郎文化的重要资源。
当前状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竹王崇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年轻一代已经开始放弃这种传统的信仰,而女性也不再佩戴传统的竹梳。如果不加以保护,这种古老的习俗可能会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参考资料
竹王崇拜(镇宁县).竹王崇拜(镇宁县).2024-10-23
夜郎竹王崇拜.安顺市人民政府.2024-10-23
《巴身小密码》——竹王崇拜.贵州旅游在线.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