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丝带草

丝带草

丝带草(学名:Phalaris arundinacea var. picta)为禾本科属下的一个变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根状茎。秆通常单生或少数丛生,高60-140cm,有6-8节。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上部者,短于节间;舌片薄膜质,长2-3mm;叶片扁平,幼嫩时微粗糙,长6-30cm,宽1-1.8cm。复总状花序紧密狭窄,长8-15cm,分枝直向上举,密生小穗;小穗长4-5mm,无毛或有微毛;颖沿脊上粗糙,上部有极狭的翼;孕花外宽披针形,长3-4mm,上部有柔毛;内稃舟形,背具1条脊,脊的两侧疏生柔毛;花药长2-2.5mm;不孕外稃2枚,退化为线性,具柔毛。花、果期6-8月。

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扁平,绿色而有白色条纹间于其中,柔软而似丝带。

分布范围

产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广州中山大学标本园有栽培。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5-3200米的林下、潮湿草地或水湿处。

主要价值

植于花盆中常短其秆,令矮生以观赏其叶片。 在园林中用作叠石、水景或乔木林缘的地被植物

繁殖方法

外植体灭菌:取无病虫害的丝带草茎秆,去掉叶片,切割成2-3厘米的带节茎段,放置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灭菌3-5秒,0.1%氯化汞灭菌3-5分钟,无菌水冲洗4-6次,得灭菌后的外植体。

启动培养:将步骤A得到的灭菌后的外植体接种于启动培养基中,所述启动培养基的配方为MS+0.1-0.3毫克/升NAA+1.3-1.8毫克/升-BA+30克/升蔗糖+6克/升琼脂,pH调整至6.0±0.2,2-3周后,腋芽萌发并伸长1-4厘米。

增殖培养:将步骤B中长至1-4厘米的腋芽切下,转移至增殖培养基中分化丛生芽,所述增殖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1/2NN69+0.1-1.0毫克/升2,4-D+2.0-4.0毫克/升6-BA+30克/升蔗糖+6克/升琼脂,pH调整至6.0±0.2,培养4-6周后,丛生芽高1-7厘米,增殖系数为15-20。

生根培养:将步骤C得到的丛生芽切割成单芽,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生根培养基为1/2NN69+0.1-0.3毫克/升IBA+20克/升蔗糖+6克/升琼脂,2-3周后得到生根的丝带草苗。

炼苗移栽:将经过步骤D得到的生根的丝带草苗在草炭:珍珠岩体积比为2:1的炼苗基质中进行炼苗移栽,炼苗移栽的温度为19-25℃,空气湿度为90%±5%。

启动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的环境条件均为: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3-15小时/天,培养温度为22-25℃。

步骤B启动培养基的配方为:MS+0.2毫克/升NAA+1.5毫克/升6-BA+30克/升蔗糖+6克/升琼脂,pH调整至6.0。

步骤C中增殖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1/2NN69+0.5毫克/升2,4-D+3.0毫克/升6-BA+30克/升蔗糖+6克/升琼脂,pH调整至6.0。

步骤D中的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NN69+0.2毫克/升IBA+20克/升蔗糖+6克/升琼脂。

步骤E中炼苗移栽温度、湿度:炼苗移栽时的温度为22℃,空气湿度90%。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