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汲冢书

汲冢书

汲家书,西晋武帝时,在汲郡(今卫辉市)的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并出土的一批竹简古书,共计十馀车、七十五卷以上,全文约十多万字,经过整理,从竹简残片中发现了多种先秦著作,汲家书中内容现在大部分已经失传,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穆天子传》《竹书纪年》《汲家语》和《归藏》只存快本;汲家中出的周书》则与汉代流传的《逸周书》汇编在一起。

简介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一作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或二年,汲郡人偷盗魏襄王的陵墓,得到竹书数十车,全是蝌蚪文书写,称“汲冢文言文”。经过整理,有《竹书纪年》12篇,因为原本写在竹简上而得名,叙述夏、商、西周春秋晋国战国时魏国史事,与传统记载不同,可校正《史记》所载战国史事之失。

原简早已不传,古本《竹书纪年》至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佚失。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840年)学者有辑校本,为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资料。

概况

这批竹简是当时一个名叫不准(音FǒuBiāo)的汲郡人在当地盗掘一座古魏国墓冢(魏襄王墓)时发现的。据说这批竹简的数量相当巨大,搬运时总共装了几十车。其简文皆用“蝌蚪文”(即战国古文字)写成,难认难读。经过晋代学者荀勖束皙等人多年的释读与整理,最终写定先秦古书约十余种,共七十五篇。这些古书被人统称为《汲冢书》,或名《竹书纪年》、《汲冢古文》等。但《汲冢书》原简早已不传。

书籍

以下是晋人从中整理、写定出来的那十余种先秦古书的名称及简要介绍:

1.编年史《纪年》十三篇(《隋书·经籍志》作十二卷)。以其原本写于竹简,故又被后人称作《竹书纪年》。本书以三代帝王纪年,先记夏、商、西周之事;再用晋国纪年去记录春秋之事;最后以魏国纪年记录战国之事,至“今王”二十年而止。为《汲冢书》中最为重要、学术价值最高的一种古籍。晋代整理本《竹书纪年》约传至宋元之际散佚。今有多种辑本流传,为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以下引号内的文字皆出于《晋书·束皙传》。)

2.《周易风水》二篇。内容“与《周易》上下经同”。

3.《易繇阴阳卦》二篇。内容“与《周易》略同,(但其)《繇辞》则异”。

4.《卦下易经》一篇。内容“似《说卦传》而异”。

5.《公孙段》二篇。内容记“公孙段与邵陟论《易》”之语

6.《国语》三篇。内容“言楚、晋事”。

7.《名》三篇。内容“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

8.《师春》一篇。内容“书《左传》诸卜”。

9.《琐语》十一篇。为先秦一部“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

10.《梁丘藏》一篇。本书“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

11.《缴书》二篇。为一本“论弋射法”的专著。

12.《生封》一篇。专记“帝王所封”事。

13.《大历》二篇。记“邹衍谈天”之言。

14.《穆天子传》五篇。内容记“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王母娘娘”的传闻。为先秦一部古小说。

15.《图诗》一篇。为一篇“画赞”类古论文。

另外还有《周食田法》、《逸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十九篇“杂书”。

参考资料

汲冢书 .中华文库.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