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良英,196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湖南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学科博士点领衔人和植物病理学学科博士点方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生物安全科技学院副院长,水稻基因组学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等。
简介
个人信息
戴良英,男,汉,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微生物博士点领衔人,兼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湖南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1983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获学士。1986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1998年至1999年国家公派到英国东英大学留学,2002年至2003年单位公派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9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与微生物分子互作:植物病原物的致病分子机理研究包括致病基因的克隆、致病基因的结构功能域、病原物的激发子。植物抗病信号传导分子机理研究,特别是茉莉素和MAPK介导的植物抗病信号传导分子机理研究,植物整体抗性调控基因COI1相关基因的研究,水稻、棉花、草莓等主要农作物抗病基因工程。
个人荣誉
代表作
1. 戴良英等,Infection process of 黄单胞菌属 arboricola pv. pruni on 碘化钠 plum.植物病理学报,2001,31(2) 90-91
2. 戴良英等,Ask1 Physically interacts with COI1 and is required for male fertility in Arabidopsis.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 2002,45(6):631 SCI收录
学术成果 :
在国内率先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致病性分化及品种抗病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证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存在致病性分化,水稻品种气孔大小和孔隙结构与抗性相关,对李细菌性黑斑病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该病的果实黑斑及枯梢症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拟南芥COI1与ASK1形成蛋白复合体并调控植物育性。编著出版《园艺植物病理学》、《专业英语》等教材,主持参加省教委教改课题《改革和建设植物病理学,促进课程教学从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该课题1997年获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教育厅教改课题《植保专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研究与实践》,该课题2000年获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植保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为主建设的《植物病理学》课程被评为湖南省优秀课程。近10年来,共主持和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已在《The Plant Cell》、《Science in China》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SCI收录。对COI1及其相关基因进行了详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国际上首次证明拟南芥COI1与ASK1形成蛋白复合体并调控植物育性,该成果2002年发表于《Science in China》,并被SCI收录。国际上首次克隆出COI1负调控因子COS1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成果2004年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The plant Cell》(SCI影响因子11)。完成了水稻、大豆、番茄等主要农作物COI1同源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国际上首次证明植物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的保守性,该研究结果2005年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SCI影响因子4)。发现COI1调控花色合成的作用点,这些结果对阐明茉莉素信号传导途径的分子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理论价值。主要获奖项目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1994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柰李病害种类调查及主要病害防治研究》,199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发现新病害3种。《诱抗剂诱导水稻抗寒抗病效果及其机制研究》,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毛竹枯梢病病原、发病规律,防治技术和工程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