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育6号

中育6号

中育6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适于黄淮麦区中南部种植。1990年以中育3号为母本,以鲁麦14号为父本杂交,采用改良系谱法经多代选择,于1995年育成。2000年和2001年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简介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1009

品种名称:中育6号(原名95中44)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烟1604/中育3号

省级审定情况:2000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半冬性,熟期比对照鲁麦14号晚1天。分蘖力中等,株高77厘米左右。长芒,白壳,白粒,每穗35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抗倒伏能力一般。经鉴定,高抗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品质分析,容重813克/升,蛋白质含量13.7%,湿面筋含量25.4%,沉降值24.1毫升,吸水率55.7%,面团稳定时间2.7分钟。

产量表现

1998、1999两年参加国家黄淮北片冬小麦水地组试验。1998年平均亩产445.7公斤,比对照增产6%,差异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首位;1999年平均亩产470.9公斤,较对照增产4.8%,差异不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第4位。200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6.2公斤,比对照增产3.6%。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5日,亩基本苗12~15万。播前施足底肥,灌好越冬水、返青水。及时防治病虫害,多雨年份在孕穗期防治白粉病。高水肥地种植时,注意防止倒伏。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于河南省北部、山东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和河北省南部冬麦区中上等水肥地种植。

研究背景

研究针对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高而不稳,或稳而不高的问题,确定以兼具高产潜力和综合抗性好,产量稳定为选育目标。采用了多亲本聚合杂交。杂种后代采用本室创新的改良系谱法(暂名)改选株为选穗,改株行为穗穴、穗行,扩大鉴定圃,提高了选择效果。本研究育种目标明确,符合生产需要,亲本选配得当,育种程序和方法有较大改进,较好地解决了小麦高产与抗病、抗倒、早熟,矮秆与早熟,高产与稳产等有一定难度的矛盾问题。1997-2000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和全国黄淮北片区试及生产试验,连年增产,五年67点次,平均亩产464.0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5.61%。2000年9月通过了河南省品种审定,2001年8月通过了全国品种审定,定名为中育6号。中育6号产量三要素结构协调而稳定,植株较矮,株型紧凑,生长稳健,高产潜力大。抗逆力强,高抗条锈病,其它病害较轻;抗倒伏,耐寒,耐旱,抗干热风,对温光反应迟钝,适播期长,产量稳定。籽粒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适中,适于加工制作大众食品控股有限公司。中育6号投放生产后深受河南省山东省、安徽、河北省等地生产部门和农民的欢迎,特别是河南省北、中部表现更好,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413.1万亩,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