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坡乡位于临泉县东南边缘,该乡是在1991年撤区并乡时,由原来吕寨区的土坡乡、李兴集乡和老集区的李楼乡合并而成。

东与阜南县接壤,南与吕寨镇毗邻,西与滑集镇老集镇相连,总面积68.76平方公里。全乡辖29个行政村,246个自然村,408个村民组,常住人口52661人(2017年),拥有耕地6.3万亩。

历史沿革

土坡乡距临泉县城50公里,东与阜南县接壤,南与本县吕寨镇毗邻,西接滑集镇、老集镇。

经济现状:土坡乡是一个农业大乡。全乡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种植业以优质小麦、棉花、芝麻等为主导产业。畜牧业以生猪、家禽养殖为主,年出栏无公害生猪3万多头,优质家禽20多万只。特色高效农业以瓜菜、延秋辣椒、甜菊糖为主,其中延秋辣椒和甜叶菊年种植面积均在5000亩以上。全乡林业资源丰富,拥有优质杨属200多万棵,是板材加工的良好基地。渔业发展迅速,养殖水面不断扩大,界南河河蟹已进入上海市市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全乡面粉加工、油料加工、板材加工等加工业发展势头喜人。

土坡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达1.2万人,是全县劳务输出大乡之一,劳务收入连续两年突破1亿元。

全乡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2007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24675万元,较2006年增长12.3%;地方财政收入279万元,较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2206元,增长9.75%。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进入经济发展快乡行列。

土坡乡位于临泉县东南边缘,距县城50公里,1986年属吕寨区,有老集区的李楼乡,吕寨区的土坡乡,李兴集乡合并为土坡乡,东与阜南县接壤,北与颖州区毗邻,南与吕寨镇相连,西接滑集镇老集镇连接。总面积69平方公里,全乡自一九九二年三月撤区并乡后,辖29个行政村,246个自然村,408个村民组,总人口是6.1万人,14636户,其中农业人口5.9万人,拥有耕地6.3万亩,2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乡政府直属单位信用社粮站,卫生院、派出所,地税所单位齐全。

行政区划

经济

土陂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这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电网遍布村村户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农作物单位面产量及效益大大提高。辖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薯类等。经济作物有甜菊糖、食用菌、棉花、精细蔬菜等,其中甜叶菊、延秋辣椒、早春西瓜是土陂的特色产品。土陂乡甜叶菊生产历史悠久,面积稳定在2000亩左右,是皖北最大的甜叶菊生产基地。

延秋辣椒以质优、价廉、无公害打入上海市、南京、武汉等各大城市。丰富的农产品为养殖地发展提供了优厚的自然条件,三元杂交猪南德温牛波尔山羊等优良畜种发展较快。全乡年出栏生猪4万多头,肉牛3000多头,山羊6000多只。2003年全乡实现家农业生产总值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元,集镇居民人民收入超过1800元。2004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347万元,比上年增长33%。农业总产值达8708万元,民营经济达5699万元,劳务输出收入4585万元,财政收入4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8元。全乡信用存款余额5830万元,贷款规模283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丰富的农业资源,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近两年,由于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我乡镇企业发展较快,面粉加工,板材加工,蔬菜脱水已发展为主导产业。全乡涌现产值超百万的加工企业十余家,2004年乡镇企业年产值3500万元。优质精粉年产量稳定在1.3万吨,运销周边大中城市,脱水蒜片、脱水生姜已打入国际市场。

1、农业经济:

土坡乡是一个农业大乡,盛产小麦、黄豆、玉米,1998年以陈胡行政村为主大力发展芦篙绿色农业150余亩,马铃薯200亩,远销上海市、南京、浙江省等地当年为全乡净获利润100余万元,特别是1997年-2004年以周家岭行政村为主大力发展甜菊糖产品,1988年8月20日,在周家岭行政村成立了甜叶菊开发公司,龙泉保健甜茶厂,陈宜文任经理和厂长,徐进步任副经理,尚荣香顾问,当年发展甜菊属面积超过1万亩。种植、管理、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并于南开大学,江西糖厂签订了长年供货合同,邀请顾问尚荣香偏写了《甜叶菊栽培技术》一书,1988年在安徽科技报连续刊登全部技术内容,仅1988年-1990年11月3年时间给方圆50公里群众带来效益4千万左右,同时经理陈宜文曾被省市评为“新长征突击手”,“科技带头人”称号。

2、林业:

1999年3月20日至2002年4月28日,土坡乡共计从外地没,买树苗(六九杨、柿树、石榴树)100万棵,全部分布在界南河(运河)两岸45米以内,及从老集交界到吕寨交界的柏油路两侧15米以内。同时在2000年开发了斜沟行政村西斜沟自然村的旧村庄改造和庭院经济模式。西斜沟自然村当时的确是花园式果林式自然村,全村道路平坦,果树成行。树上有果,塘中有鱼,猪上圈,羊上有绳,鸡上架,鸭鹅塘中游的一片景象,该自然村村长李洪仁出席市县先进工作者,作为典型在全县宣传,同时李洪仁也被《安徽日报》、《阜阳日报》、《颖州晚报》多次报道,县电视台多次播出新闻。宣传该村的庭院经济模式。

3、劳务输出、乡镇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土坡乡始终是全县劳务输出大乡,土坡乡是在撤区并乡时由原来的吕寨区的土坡乡,李兴集乡,及老集区的李楼乡三个合并成立的新的乡政府,所以全乡农民外出打工所占的比例、非常大,约占全乡总人口的45%-65%之间,外出务工的地点在全国各个省市都有,比较集中的输出地在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等,每年从外地带会来的工资约2千万之多。1999年8月27日土坡乡集中劳力赴新疆拾棉花,当时乡党委副书记张芳,妇女主任陈中侠二人带队,在新疆用2个多月的时间给全乡挣回了50万元的工资。

②全乡面粉厂七个,分别坐落在彭店集、土坡集、李集。

1991年6月12日土坡中学筹建临泉教育福利酒厂,县教委下发教生字(92)第01号文件,时间是1992年4月8日批准土坡中学《临泉县教育福利酒厂》成立,编制17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会计2人,技术员3人,保管员1人,临时工10人,厂房、职工、住房,仓库400平方米,固定资产12万元,流动资金25万,属县教育委员会生产公司管理,土坡中学副校长尚荣香任该厂厂长,1993年-1994年期间为该校挣回效益10万余元,阜阳市教委、县教委、县政府负责人多次亲临该厂指导工作,县酒厂厂长刘素敏也2次到该厂指导工作。就在土坡乡唯一的乡镇企业生机勃勃的时候,在时任教办室主任的建议下更换厂长及管理人员到1994年底酒厂倒闭宣布破产。

发展

土陂集是土陂政治经济学、文化的中心。集镇建设框架已拉开,小集镇建设步伐加快,集镇建设面积达68.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661人(2017年),拥有机关单位十余家。供水、排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各类商家店铺600多家,市场活跃,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文化

土陂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台阳寺是土陂500多年历史的见证。以台阳寺命名的台阳贡酒,纯粮酿造口感香醇,令人心旷神怡。土陂乡是原第一机械部部长、安徽省省委第一书记周子健同志的家乡。

社会

基础设施建设

(集镇、道路、水利、电力、通讯、教育)

1、土坡辖三个集镇。

彭店集逢双:居住人口1760人,方圆1公里,逢集交易额16万元左右。

李兴集逢单:居住人口800人,方圆0.6公里,交易额1万元左右。

土坡集逢单:居住人口5800人,方圆2公里,交易额53万元左右。

2、土坡范围内柏油路面长20华里,其中老集界、吕寨界、土坡路段长9.6公里宽5米,土坡集到滑集路界途径李集街长9.4公里宽4米,总投资(两条路7300万元,全乡沙井路面58公里),乡村通沙井路,全乡各行政村到乡政府都有沙井路面。

3、土坡闸淤1999年10月20日开工兴建,时任土坡乡党委书记:代伟、乡长:柳兆杰。2000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建设单位为临泉县水利局,工程项目为以工代赈工程。总投资298.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0万元,地方财政投资68.6万元,总体工程,土方2.24万立方米,材料钢材483万吨,木材54.3立方米,黄河1451立方米,2249立方米。变压器一台50千瓦,高压线路1千米。闸索启闭6台,配套电启动和手摇式启动。

施工单位:临泉县水建公司;项目经理:李长法;技术员“施来明。设计单位:临泉县水利局设计室,设计:刘振贤。控制流域面积294平方千米,五年一遇设计流量183立方米每小时,最高蓄水位31.5米。除涝水位。闸下31.00米,交通桥宽7米,长下游护坡总长89.3米。管理单位为水利局水资源管理所。

4、全乡于1995年村村通点,电力设施、管理人员一应齐全。

5、2002年-2004年全乡相继建立了联通信号塔,移动信号塔,村村通电话,全乡已安装固定电话5200部

文化建设

1、土坡乡每年都各集市的古会市场,土坡集有每年的3月初庙会,4月初8台阁寺会。

2、李集水牛庙会是每年的3月18日(农历)

3、陈家庙庙会是每年的2月28日(农历)

4、彭店集是每年的2月2日和3月15日(农历)两个庙会。

5、土坡集在1992年8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一职的土坡籍周子健同志回家乡探亲时修改的,原先是“土坡”1992年被改为“土坡”。

6、土坡乡周家岭行政村王老庄民间艺人王则民,年龄72岁,带领本村青年从1995年至1991年底从事文艺宣传,内容有《旱船》、《桃花灯》、《打五扇》、《十八摸》等民间小调,在当时的李兴集乡九个行政村巡回演出,每年的3月18日庙会演出。全乡唢呐班5个30人。剧团1个,杂技魔术队3个。

7、全乡2所中学,一中是1995年7月20日,征地62亩,为”普九“而迁址重建的一所初级中学,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三区分开,设施齐全,实验室,阅览室,运动场一应俱全,学校总投资300余万元,集财政投资社会捐款,群众集资兴建,全校教职员工248人,可容纳2000多学生1997年被命名为县级“花园式学校”,98年被市级“绿色学校”1995年7月留芳碑设在中学院内,捐款在500元以上的都留有芳名传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