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开泰:明代洪武调北征南先锋,洪武六年(1373年)攻克赤水南关后受时任明朝皇帝朱元璋加封为镇守云贵高原边陲大将军,镇守边关;清代又受皇帝追封为安靖侯;原籍陕西省西安府泾阳县太平桥槐抱柏出生人士,明朝初年洪武调北征南先锋,公元1346年(元朝至正丙戌年)四月二十七日在陕西省西安府泾阳县槐抱柏出生,公元1418年(明朝永乐戊戌年)九月十三日故于贵州省毕节清水铺赤水南关(现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橙满园村),享年七十二岁,墓葬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晓沟村南山坪村民组境内的雪窝窝“渴牛饮泉穴”,立有墓碑记载。

墓园内同时还安息着薛开泰将军夫人陈静休以及他们的子媳薛晓(清承继侯)和朱氏夫人。

生平简介

薛开泰先锋幼年勤读诗书、长习武艺。至元末明初,洪武(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开甲第,由武连第进士参军效力。于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四月十九日校场比武,战胜一十八位将官,最终夺取先锋帅印,次日随傅友德将军奉命征南,一路硝烟烽火、攻关克难,于六月初三到达成都住营,用鹦鹉递送约书,知会陈公,内外夹攻,遂一阵破敌,尽行诛剿,攻下四川成都。随后,请命继续南征,历经三载浴血奋战,最终攻克赤水河(现四川省叙永县赤水镇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交界处)南关(现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橙满园村南关组),随傅友德大将军麾下征南大军继续前行,向南直抵云南边界。因薛开泰先锋“克赤水、攻难关(南关)”战功显赫,时任四川提督陈丕泰亲临嘉奖慰劳,面许次女陈静休与薛开泰为婚。

征南结束后,为了稳定当时明朝西南边境的安宁,时任明朝皇帝朱元璋加封薛开泰先锋为镇守云贵高原边陲大将军。从此,薛开泰将军与陈静休夫人便奉命在贵州毕节赤水南关(现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橙满园村南关组)定居戌边,安家乐业。

因此,薛开泰将军与夫人陈静休夫人便成为现今川滇黔薛姓(薛开泰支系)的入黔始祖。截止2018年,这一支薛姓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人口已达数万之多。

薛开泰将军作为戌边将领,为当时明朝边关的稳定,疆土的统一,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人物关系

薛开泰之妻:陈静休

薛开泰之子:薛晓(清勅承继侯)

薛晓之妻:朱氏

薛晓与朱氏之子:薛自然(清勅武安公)墓葬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高山铺。立有梁启超墓记载。

薛自然之妻:陈氏

墓园简介

据川滇黔薛氏开泰支系《薛氏宗谱》1962年版记载,薛开泰先锋墓碑首次始建于清代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年(公元1772年);时隔89年后,第二次在清朝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曾任湖南省、广西提督的开泰支系十世孙薛升()大人的倡导和带领下又于清朝咸丰十一年辛酉年(公元1861年)重建墓碑于老碑前面。这块墓碑有丈余之高,三碑五帽,石刻艺术十分精致。墓碑主对联为:“一本万殊原由山陕发脉,五王八俊将复川黔铁路肇兴”;副对联为:“血战功酬欲辟地,紫候封申文天”。1993年薛姓族人组织对墓进行了一次初步修缮;2016年春季清明节前,薛姓族人再次组织自愿捐资三万余元建成整个墓园。薛开泰先锋墓园不仅是川滇黔薛姓族人祭奠先祖的一处平台,它还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是黔西北地区古代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

图片资料

薛开泰墓园以及墓碑照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