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集镇

陈集镇

陈集镇,曾名西陈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宿城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宿城区南部,距市区约30千米,镇域面积68.6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陈集镇下辖1个居民社区和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陈集社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陈集镇总人口为31647人。陈姓在此兴集,而得名陈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陈集属泗洪县由安徽省管辖。1955年,随县划入江苏省,由淮阴地区管辖。2004年,划入宿迁市宿城区。陈集镇境内宿淮铁路从镇西穿境而过,洋青公路直贯南北。2019年12月,陈集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历史沿革

秦朝时,陈集镇属于东海郡凌县。西汉时地属临淮郡(郡治在徐县,今泗洪县南半城)和泗水国(治所在凌县,今泗阳县西北),属徐州刺史部。东汉属下古邳镇唐朝属于河南道徐州市北宋属属淮东路宿州,部分属于京东西路徐州。金朝时属于山东西路。元朝时属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明朝时属于南直隶凤阳府泗州直隶州清代属于江南省,后划入新成立的安徽省。中华民国初期属于安徽省淮泗道。1952年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5年划归江苏淮阴专区。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安市。1996年8月,泗洪县由淮阴市划属宿迁市。2004年3月,陈集镇从泗洪县划归宿城区。清代,属桃源县陆城乡。抗日战争期间,属淮北抗日民主政权的泗宿县金镇区鲍河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泗洪建县,鲍河乡归泗洪县,属安徽省。1955年,泗洪县划归江苏省,随县属。1957年,撤区并乡,成立陈集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称陈集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同时为区别于淮阴区陈集乡,更名为西陈集乡。1996年,地级宿迁市设立,泗洪县划归宿迁市,西陈集乡复名陈集乡。2000年,撤乡建镇,称陈集镇。2004年,陈集镇由泗洪县划归宿城区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9年,陈集镇辖陈集,庙庄、王庄、仓圩、毕圩、鲍河、闸塘、曹桥、红庙、徐园、捐元、夏圩、龙潭、陈中、五堡、河东、伏尧、旗杆、仓王、陆圩20个行政村。2001年,红庙、闸口两村析出,纳入洋河镇,并将其余行政村调整为15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陈集镇下辖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陈集社区,办公地址为府前路1号。具体包括陈集社区、王庄村、庙庄村、仓圩村、陆圩村、闸塘村、鲍河村、徐元村、龙谭村、陈中村、王堡村、河东村、伏尧村、旗杆村、仓王村和夏圩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陈集镇位于宿城区南部,东与屠园镇接壤,南部和西部分别与泗洪县金锁镇归仁镇隔河相望,北部与龙河镇洋河镇为邻,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8°32′、北纬33°69′,总面积68.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陈集镇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水文

陈集镇境内有民便河、西沙河、金陈河、东方红河、西鲍河、拦马河、太皇河等7条河流流经。

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陈集镇总人口为31647人,总人口中0~14岁有7459人,占23.57%;15~59岁有17067人,占53.93%;60岁及以上有7121人,占22.50%。具有陈集镇户籍的29402人,占92.91%;非陈集镇户籍的2245人,占7.09%。2021年末,陈集镇总人口为24710人。

经济

综述

2018年,陈集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61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0.4万元,比上年增长0.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5元,比上年增长9.2%。

第一产业

陈集镇历史上农业种植以三麦、玉米、番薯、棉花等为主。1993年起,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蚕桑、棉花、水稻、蔬菜种植面积。1993年,全乡蚕桑栽植发展到4000亩,1994年,养蚕总量达3815张,收茧2670担。1994年,全乡多种经营产值1500多万元,农业产值5334万元。2018年,陈集镇流转土地533公顷,建成133公顷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实施“大基地+小业主”经营模式,吸引23家经营主体和15户农户参与园区建设,带动600余人家门口就业,先后获批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市级生态农业园、市级葡萄生产标准化试点;王庄村获批市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省休闲农业精品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设寿光农业招商会签约的鲁椒椒种种植加工项目,全镇“一村一品一店”村居达标率80%,新创“三品一标”地产品1个。

第二产业

陈集镇乡办企业于1958年起步,到1985年形成一定规模。1985年以酿酒业为龙头,先后办了70多家企业,境内企业固定资产300多万元,职工5000多人,有酿酒、建材、粮食加工、苎麻加工等5大行业,年创产值达2100多万元。90年代以后,以酿酒、建材、缫丝为龙头的各类企业增长迅速,1994年,境内企业发展到140多家,年产值3190多万元。2018年,陈集镇实现亿元竣工项目通过市级认定;税源型项目新增纳税20万元以上企业5个、100万元以上企业2个;强链补链项目新增东锦木业等木材深加工项目3个;规上企业年内新增4个。盘活、新建厂房1.8万平方米,盘活存量建设用地3.7公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陈集镇历史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落后。20世纪80年代起,落后面貌得到改变,截至1994年,有初中1所、联中2所、小学21所、幼儿园1所、幼儿班22个,在校学生8500名,小学入学率达100%,普及了初等教育。各中小学校都有图书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体育活动室。原西陈集中学1994年被评为市模范中学。2018年末,陈集镇境内有幼儿园、托儿所5个,小学8个,小学教师155人,学生2786人。

文化事业

2018年,陈集镇倡导文明、卫生、科学、健康向上的道德新风尚;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发放法律手册、反邪教宣传挂图3000余册(套),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强化村民思想教育。累计开展“琴鼓村村行”110余次、送戏下乡42场,电影放送160场,极大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投入200万元建设镇区文体广场和2个村居文体广场;完善15个行政村农家书屋软硬件配套设施,新购书籍超3000册,保障各村可借阅书籍1000册以上。2018年末,陈集镇境内有剧场、影剧院1个、图书馆、文化站1个。

医疗卫生

2018年末,陈集镇境内卫生机构18个,床位324张,执业(助理)医师65人。

社会保障

2018年,陈集镇帮助590户农户改善住房条件,复垦土地42公顷;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摘帽”。2018年末,陈集镇境内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机构1个,床位60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4098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0700人,被纳入低保759人。

环境治理

2018年,陈集镇投入90余万元新建二类以上公厕3座。完成15公里公交线路改造。实施“263”专项行动,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4家,改造提升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1家,关停“散乱污”企业9家,疏浚6条中沟7.67公里。

交通运输

宿淮铁路从陈集镇西穿境而过,洋青公路直贯南北。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陈集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

历史文化

地名溯源

陈集,因陈姓在此兴集而得名。1981年,曾更名为西陈集,后复名陈集。

赶集

陈集镇政府驻地为一集市,在农历的二、五、七、十逢集。

代表人物

闻磊(1985年11月2日—1996年6月22日),男,1996年6月22日,正在上小学3年级的他,在路遇一处过水桥(木制)时,见同校2名女生无法过桥,闻磊先将其中一名女生搀扶到对岸,而后折返,准备再搀扶另一名女孩过岸,不料折返途中,一脚踏空,跌入湍急河流中,打捞上岸时,已无生命体征。后相关部门为了纪念闻磊,在该建一桥,命名为“闻磊桥” 。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5-28

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名单.江苏文明网.2021-05-28

淮阴概况.淮阴政协.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