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报》(Metro International)是一家总部位于卢森堡的瑞典全球媒体公司,专注于出版免费报纸。该报纸创立于1995年,首次发行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地铁站。随后,该报纸的发行范围扩展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共发行版本超过40种。
历史沿革
《都市日报》在全球范围内的发行覆盖了19个国家的56个城市,提供15种语言版本。报纸的分发点主要位于公共交通网络、办公楼、零售店铺、繁忙街道的关键分发点或其他人口密集区域,如大学校园。在加拿大、斯德哥尔摩、圣地亚哥、圣保罗和利马等地,都市报纸还有周六版面的出版。
《都市日报》的国际版面首次在1998年于匈牙利布达佩斯推出,随后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在全球多个城市成功推出后,都市日报集团在2012年将大部分欧洲版面出售,以便专注于拉丁美洲市场的发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市日报于2013年被一位当地商人收购。《都市日报》的创始人是瑞典人Per Andersson,最初作为现代时代集团的子公司,与Viasat Broadcasting一起成立。目前,该公司由Mats Qviberg拥有的投资公司Custos控制。首份《都市日报》报纸以“Metro 斯德哥尔摩”为名,分发在斯德哥尔摩地铁。截至2012年,除匈牙利版外,所有欧洲版本已被出售,以便《都市日报》国际集团专注于拉丁美洲,被认为是免费报纸的最后增长市场。
《都市日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历了多次变化。例如,在瑞士、阿根廷、波兰、克罗地亚、西班牙、美国、法国、葡萄牙和瑞典等地的版面经历了推出、停刊或出售的过程。在荷兰,都市日报自1999年6月21日起出版,直至2020年3月20日停止纸质版面的发行,转而作为在线新闻平台继续运营。
2013年7月15日,商人黄浩与《都市日报》的控股股东达成协议,落实以2亿港元收购全部股权。到2017年7月7日,黄浩将《都市日报》售予一家香港特别行政区金融公司,并于7月15日辞任主席,由社长李永康接任。同年9月交易完成,资深传媒人萧作利接任主席。
2018年2月2日,《都市日报》宣布黄浩将回购共4成半股权,作价5亿港元。
2019年4月,《都市日报》获日资财团入股不多于2成半股权,也传出财困消息。到同年10月,日资财团全面收购《都市日报》,当时预计年底会完成交易。由10月2日起,因为经营困难,《都市日报》停止在港铁站内派发。到10月8日裁员超过30人,涉及编采部、后勤等部门。而metroPop以及后勤部门(包括发行部及行政部)亦有多人接到终止合约信。实体报只限周三至周五派发。
2019年12月18日起,《都市日报》印刷版停刊,停止于街头派发。
2020年1月起,《都市日报》网站内容全部清空,已无法浏览;清空前的最后一篇文章更新于1月17日。而员工消息指公司拖欠现职员工薪金。3月10日,《都市日报》遭印刷商入禀香港高等法院,追讨近1189万港元及相关讼费。而原本想入主《都市日报》的日资财团亦已经“挞订”,交易告吹。6月17日,《都市日报》网站恢复运作。
在韩国,都市日报在釜山广域市和首尔特别市出版,成为韩国唯一官方分发的免费报纸。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都市日报在2019年停止了纸质报纸的出版,转为仅限互联网的报纸。
《都市日报》在捷克、希腊、匈牙利、意大利、芬兰、荷兰(仅限在线)、俄罗斯和瑞典等国家拥有国家版面。在法国,Metronews被媒体公司LCI收购并合并。
在加拿大,都市日报曾在多个城市推出版面,并与加拿大公司通过合资企业或品牌授权合作。在美国,都市日报曾在费城和波多黎各等地出版。
在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等国家,都市日报在多个主要城市群出版。
经营策略
《都市日报》的经营策略是在上下班人流量密集的地铁站或商业区免费发放,可以轻松实现巨额的报纸销量,然后依靠广告收入盈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吸取了互联网上门户网站的经验,靠提高读者点击率来增加广告收入。
全球首份中文版的《都市日报》于2002年4月15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最初是在星期一至星期六早上于全港各地铁站或商业区免费派发,在2003年改为在星期一至五早上派发。其读者人数稳占全香港报纸第三位,迫使香港太阳报作减价促销。《都市日报》在香港的成功,迅速带动起一股免费报纸的发行热潮,促成2005年《头条日报》《Am730》及《快线周报》加入市场。
报纸总部
全球最大规模的免费报章企业Metro internation在港设立亚太总部,这份名为《都市日报》的报纸,每天将发行30万份,乘客可在各地铁站索取。这份免费报纸由Metro编辑,香港文汇报承印。
Metro是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及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该公司出版的一份日报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23城市派发,每天总发行量超过300万份。
2011年,Metro经过激烈竞争后中标,与港铁公司签订3年合约,获得地铁免费报章发行权。这也是该集团在亚洲地区发行的第一份免费报纸。他们希望通过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业务的发展,逐步扩展到亚洲其他地区。
该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邓恩保(Pelle Tornberg)认为,香港是《都市日报》发展亚洲市场最理想的首站,而地铁则提供最有效的派发途径。据了解,该集团选择在香港出版亚洲版的免费报章,主要是考虑到香港的种种优势,如市场开放、资讯自由流通、广告与销售市场发展潜力可观,以及大量专才的供应。
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署长卢维思说,《都市日报》在香港发行,将巩固香港作为多媒体中心的地位。
相关数据
《都市日报》每日平均发行为40余万份。
《都市日报》每天的平均读者人数达72.5万。
70%《都市日报》读者年龄介乎18-49岁。
男女性读者比例为49%及51%。
30%《都市日报》读者高等或以上程度。
71%《都市日报》读者为上班族。
竞争局面
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市日报》创办于2002年4月,14个月后即实现收支平衡,自此成为深圳报业集团的重要的旗舰。《都市日报》每日发行量约36万份,加上每日将回收的报纸再派发,每天实际发行量接近4万份,读者人数高达近百万人,成为香港最主要的大众化报纸之一,并发挥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力。
所谓“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都市日报》免费报章的意念给香港报业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强大的盈利能力,更引起竞争对手的觊觎。
《头条日报》和AM730两份免费报纸,相继于2005年7月加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免费报章市场,形成香港免费报纸市场“三国鼎立”的局面。2006年上半年,三份免费报纸的广告收入共占到香港全部报纸广告收入的10%。
面对竞争,《都市日报》保持独特竞争优势。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调查,《都市日报》的公信力超越其余两家竞争对手,其排名甚至超越多家传统的收费报章。就盈利能力而言,《都市日报》仍是唯一赚钱的免费报章。
2013年12月11日上午,香港《都市日报》与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东方卫报》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深圳市举行。瑞典世界地铁报集团亚洲区总裁、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市日报》总裁顾尧坤与南京《东方卫报》总编辑冯宪法现场签约并交换了合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