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植物园是一处集游览观光、科普研究、园林艺术展示、园林植物繁育推广、濒危植物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植物学园地。坐落在青海省西宁西山湾,占地1000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为西宁市四星级公园。

西宁植物园海拔2261~2325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现有盆景园、丁香园、蔷薇园、卉草园、松柏园、引种园、牡丹园、中藏药园、丝绸之路经济作物园九个专类园和高原明珠景区。西宁植物园原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于1981年5月经西宁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建成开放。2008年10月,西宁植物园的高原明珠景区建成。2024年,西宁植物园开展牡丹园等3个新建植物专类园、5个改造提升专类园的植物调整及植物收集、栽植工作。

西宁植物园围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普宣教和园林园艺展示等功能,系统收集高海拔草本、灌木等野生植物资源,开展野生植物引种、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以卓有成效的工作着力推动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

历史沿革

西宁植物园原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于1981年5月经西宁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建成开放。2008年10月,西宁植物园的高原明珠景区建成。2018年,西宁植物园先后获得了由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颁发的“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单位”和青海省环境保护厅颁发的“青海省环境教育基地”等称号。2023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的批复》,西宁植物园成为14个候选园之一,踏上了国家植物园创建的征程。2024年,西宁植物园开展牡丹园等3个新建植物专类园、5个改造提升专类园的植物调整及植物收集、栽植工作。同年,在青海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支持下,西宁植物园高质量开展动植物融合科普教育宣传工作。

自然地理

气候

西宁植物园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寒漫长,夏季凉爽。西宁市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510.1小时,年平均气温5.5℃,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蒸发量1363.6毫米。夏季平均气温17℃-19℃。

位置境域

西宁植物园坐落在青海省西宁西山湾,地处东经101°46′,北纬36°37′,海拔2261~2325米。

生物多样性

截至2020年12月,西宁植物园收集展示各类植物97科279属673种,其中省内保护植物有23种。截至2024年10月,西宁植物园共收集活植物及种子465种,其中,收集活植物344种,收集种子121种。牡丹园收集展示“玫瑰千叶红”“白荷莲”“玉兔天仙”等牡丹弄岗报春苣苔品种16种2000余墩;中藏药园收集展示省内野生来源的川赤芍药膜果麻黄等中藏药植物种类20余种300余株(墩);丝绸之路经济作物园,按照粮食、蔬菜瓜果、油料三个片区,收集展示蔬菜瓜果、五谷粮食等30余种。丁香园已新增西蜀丁香云南丁香、“红翡翠”“乡音”等丁香品种26个近400株,丁香株数超10000株;蔷薇园新增天山花楸、蒙古绣线菊、小叶金露梅等蔷薇科植物17种;卉草园展出国内外新优一二年生及宿根花卉30余种3万余株;补充调整盆景园松柏园现有植物种类10余种。

截至2025年3月,西宁植物园已收集活植物3700余种,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收藏植物标本40余万份,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初步构建。2025年3月10日,西宁植物园(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2025年首只人工繁育的高山兀鹫早成雏完成破壳,标志着中国高山兀鹫人工繁育技术迈入稳定发展新阶段。

园区布局

西宁植物园占地1000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建成盆景园、丁香园、蔷薇园、卉草园、松柏园、引种园、牡丹园、中藏药园、丝绸之路经济作物园九个专类园和高原明珠景区。

主要景点

盆景园占地1.5公顷,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享有“不是名园胜名园,高原美景赛江南”的美称;丁香园占地0.7公顷,主要收集栽培各类品种丁香,其中有紫丁香(原亚种)、白丁香、裂叶丁香辽东丁香羽叶丁香什锦丁香花叶丁香北京丁香等,每年举办的盆景奇石书画展是西宁市市级公园十大园事花事活动之一,主要展出川派、扬派、岭南派、西北精品的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具有青海省代表性的精美奇石、名家书画作品,同时配置展示盆景、奇石。

蔷薇园占地0.9公顷,栽培各种树木近50种,其中蔷薇科植物30余种,有水栒子属花楸南川绣线菊杜梨臭樱等植物;卉草园占地0.5公顷,每年引种栽培各类草花60余种,结合乔灌木配置成新颖精美、色彩缤纷的花境。

松柏园占地1公顷,是松柏科植物的集中地,主要有青杆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华山松巴山冷杉地柏等;引种园占地面积1.3公顷,引种栽培植物380余种,主要以楤木甘青鼠李灰楸元宝槭忍冬东陵八仙花等各类木本植物为主。

高原明珠景区位于植物园东部,依山而建,占地200亩,分入口区、中央广场、高原明珠观光塔三个区域和14个景观节点,以乡土植物和市花丁香为主,集中展示丁香34个品种。高原明珠多功观光塔象征着浦东新区西宁市的友谊,是集广播电视卫星发射、旅游文化休闲和城市规划展示为一体的西宁市新兴地标建筑,素有“西北第一塔”之称。其设计总高度188米,由4个三角形截面的钢结构、上部球体和底部塔座组成。是集广播电视卫星发射、旅游文化休闲和城市规划展示为一体的西宁市新兴地标建筑。

科学研究

在科学研究方面,西宁植物园主要从事观赏植物的引种、驯化、繁育和推广以及濒危植物保护工作。在已完成的11项科技项目、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中二项获市科技局二等奖,三项获市科技局三等奖。通过实施《观赏植物新疆忍冬苗木繁育及栽培示范推广》《青海东部地区露地耐阴地被植物资源调查与应用》《西宁市常用一、二年生及宿根花卉适应性评价》《观赏植物水栒子、栓翅卫矛苗木繁育及栽培示范推广》、“46个新品种花卉的引种示范推广”等科技项目。

西宁植物园的科研团队长期在青藏高原开展野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植物形态变异和异域分化资料,先后发现新属2个、新种85个、新亚种或变种34个,并发表了120个新组合和8个新名称。同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也亮点纷呈,围绕高原浆果资源开展了可持续利用研究,开发出60余种产品,并转化了50件专利与43项成果。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创建目标

在创建过程中,西宁植物园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多项专项规划,并编制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规划。同时,依托项目支撑,建成科普馆、植物档案系统等基础设施,实施多项园区建设项目,并计划2025年内开工实施亚洲开发银行专类园项目、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青海分库等项目。西宁植物园围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普宣教和园林园艺展示等功能,系统收集高海拔草本、灌木等野生植物资源,开展野生植物引种、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以卓有成效的工作着力推动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

相关事件

对于网络平台流传的“雪豹vs藏獒”视频引发的“放恶犬围捕雪豹致其瘫痪”争议,三江源国家公园官方于2025年3月14日晚发布公告,澄清事件原委,并通报获救的受伤小雪豹救助进展。曾任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被网友称为“网红园长”的西宁植物园科普宣教与对外交流部副部长齐新章也通过视频,详细回复了网友提出的受伤小雪豹为何命名“凌小蛰”,是否曾被藏獒围攻受伤,以及治好后是否放归自然等一系列疑问。

参考资料

西宁植物园.新浪旅游.2024-04-26

西宁市园林植物园.西宁市人民政府.2025-03-15

守护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百家号.2025-03-15

西宁植物园全力推进国家植物园创建 构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宝库.人民网.2025-03-16

西宁市园林植物园.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2025-03-15

西宁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全力推进.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5-03-16

绿意科普 生态共享 ——“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助力国家植物园创建.澎湃新闻.2025-03-16

气候.西宁市人民政府.2025-03-16

西宁植物园已收集活植物3700余种.百家号.2025-03-15

西宁植物园2025年首只人工繁育高山兀鹫雏鸟破壳.百家号.2025-03-16

受伤小雪豹“凌小蛰”是否曾被藏獒围攻?未来是否放归?西宁植物园齐新章回应网友关切疑问.百家号.202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