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慈湖蒋陵

慈湖蒋陵

慈湖蒋陵又称慈湖陵寝,正式名称为“蒋公陵寝”,位于台湾桃园县大溪镇福安里,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1628平方米,仿闽浙风格的砖造、红瓦四合院。是奉“中华民国前总统”蒋介石遗体的地方,现由慈湖陵寝管理处管理。

1959年6月13日,“洞口宾馆”落成。1962年,由蒋介石手书“慈湖”,将“洞口宾馆”更名为“慈湖宾馆”。蒋介石在去世后,灵柩暂厝在“慈湖宾馆”,,“慈湖宾馆”改称“慈湖陵寝”。2007年5月,台湾当局防务部门宣布,12月24日起慈湖蒋陵关闭,不再向外界开放,并且撤回驻守当地的台军仪仗队宪兵。2008年3月,中国国民党人马英九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4月5日上午,马英九率领国民党内高层前往慈湖陵。5月31日,国民党当局宣布两蒋陵寝恢复开放。6月16日,台军仪仗队重回陵寝值守,进行礼兵表演。2018年2月28日,蒋介石灵柩遭3位“台独”泼红漆。

名称历来

蒋介石祖籍在浙江省奉化,是个地道的浙江人。兵败后退居台湾,每当怀念故土,便在台湾岛上遍寻同奉化区地貌特征相似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地方竟然真的在桃园被他找到。蒋介石把江南胜景“移植”到此地。这里原名“牛角楠埤”、“埤尾”,蒋介石为纪念他的母亲王采玉,将此地改名为“慈湖”。蒋介石手书“慈湖”,将此地的“洞口宾馆”更名为“慈湖宾馆”。蒋介石在去世后,没有下葬,其灵柩暂厝在“慈湖宾馆”,以待时机归葬故乡。此后,“慈湖宾馆”改称“慈湖陵寝”。

历史沿革

早在大陆时期,蒋介石就已经对于自己百年后的安息之地做出了精心安排。自居为孙中山先生忠实信徒和正统继承人的蒋介石,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附近。抗战胜利南京光复后,蒋介石一边派人平毁了中山陵附近梅花山上的汪精卫墓,一边又在中山陵西侧紫霞湖北岸选定了一处地势高于明孝陵而又低于中山陵的地块,作为自己的墓址。随后,该处建起了一座由蒋亲笔题词的“正气亭”。

1959年6月13日,由台当局“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所属的“荣民工程处”(今荣民工程公司)兴建的“洞口宾馆”落成。

1961年,蒋介石到“埤尾”人工水库视察,发现山清水秀,与溪口景致相似,于是决定设立行馆。为表达对王采玉的怀念,将水库改名为“慈湖”。1962年,由蒋介石手书“慈湖”将“洞口宾馆”更名为“慈湖宾馆”。

当时蒋介石看中慈湖,并不是选作墓地,而是决定在这里建立战时指挥中心。慈湖行馆就是蒋介石的战时办公地,隔了一个山坳的后慈湖,还建了五栋小楼,准备作 为“五院院长”的办公场所。

1975年3月26日,蒋介石病情恶化,自知来日不多,口授遗嘱,吩咐自己死后棺木暂厝慈湖,以便有朝一 日返回大陆,葬于他在大陆时就已选定的南京紫金山麓中山陵旁的墓地。当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11天后,遗体被安放在“慈湖宾馆”。此后,“慈湖宾馆”改称“慈湖陵寝”。蒋介石丧事虽然浩大,但并不被称为“葬事”,因为他的棺并未下葬。整个丧事既未依照《国葬法》举行国葬,其移灵慈湖的仪式也不同于孙中山当年奉安大典,而被称为“奉厝”。

“两蒋陵寝”(蒋介石的慈湖陵寝和蒋经国的大溪陵寝)原本地位尊崇,台湾当局每年都拨专项预算维护,历年来共支付了数以亿计的管理费用。但后来,“管理处”不断“降格”。 蒋介石去世后,派驻看护的官兵最多时达85人,还有一名少将。李登辉上台后,少将不再派驻,校官的数量也砍去了近一半。陈水扁上台后,驻兵 总人数仅为35人。

2004年10月31日,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陈水扁在出席荣民节大会时宣布,要将两蒋灵柩迁葬于地处偏僻的五指山公墓。以蒋经国儿子蒋孝勇遗孀蒋方智怡为首的蒋家后人,因担心激进人士前往破坏“蒋陵”而拒绝迁葬。

2007年5月,陈水扁痛批蒋家后人,后当局防务部门宣布,自当年12月24日起两蒋陵寝关闭,不再向外界开放谒陵,并且撤回驻守当地的台军仪仗队宪兵。再12月23日闭馆前一天,7万名台湾民众来到两蒋陵寝拜谒,有民众与警方爆发冲突。

2008年3月,中国国民党人马英九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4月5日上午,马英九率领国民党内高层前往慈湖谒陵。5月31日,国民党当局宣布两蒋陵寝恢复开放。6月16日,台军仪仗队重回陵寝值守,进行礼兵表演。

2018年2月28日,台湾桃园慈湖蒋介石灵柩遭3位“台独”大学生泼红漆,泼漆现场的“宪兵”不仅毫无作为,还双手高举(挡摄影机)。当年慈湖首度在清明节期间不予开放。

地理环境

慈湖陵寝蒋陵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桃园县大溪镇福安里复兴路一段1097号,经纬度为东经121°17'57.054",北纬24°50'31.706"。

陵区布局

慈湖蒋陵是一处仿闽浙风格砖造、红瓦四合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1628平方米。进入正门有一个木制屏风。绕过屏风,便是庭院,院中种有四棵绿树,庭院两侧为回廊。穿过庭院是正厅,正厅奉厝蒋介石灵柩,左侧有勋章陈列室,右侧则复原了蒋介石生前的书房与卧室。

主要景观

正门

“陵寝”正门两边分立两名台湾陆军仪仗队的士兵,神情严肃,站得笔直。

门内是一个木制屏风,上刻一 个“福”字,起到照壁的作用。

正厅

绕过屏风,步行十来步,就是正厅,当中 安放黑色大理石、长方形的棺椁,这 就是蒋介石灵柩。棺椁上方悬挂着蒋 介石遗像,两侧分别矗立国民党党旗 和所谓“国旗”,两侧墙根象征性地 各放置四张红木太师椅。棺椁前方, 留有一小块空地,供人凭吊,有些台 湾民众会在这里行鞠躬礼。

书房

书房的墙上挂着宋美龄的画,书桌上放着一张便条,上面有蒋介石用红铅笔写的4个字:“能屈能伸”

东侧房

东侧房是蒋介石、宋美龄生前的卧室和宋的画室。蒋介石的卧室有一张床和 一张榻,榻上放有专门用来看书、批 示公文的小书桌,书桌上放置着放大 镜和装着喉片的小药瓶。靠墙是一排书架,里面陈列着《庄子》《孙子》 《墨子》《经史百家杂抄》等书籍。浴室整体白色,墙角放着一个痰盂,墙上挂着两件浴袍和毛巾。这些都是蒋介石使用过的原物。

西侧房

西侧房里陈列蒋介石获得的各种勋章、奖章。

相关文化

陵寝主人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原名蒋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及军事人物,中国国民党特级上将,相继任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北伐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和中华民国总统。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国共内战,兵败后退居台湾省。蒋介石在台湾对中国国民党进行了改造,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土地改革政策,并整改了军队。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台北市逝世,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归葬故乡奉化溪口及当时国民党当局的共识,蒋介石的遗体装殓后暂厝于慈湖,等国家统一后再运回大陆下葬。

参考资料

台湾四季气候.中共深圳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2024-03-06

慈湖陵寝.Sygic.2024-03-06

慈湖陵寝.携程.2024-03-06

慈湖陵寝10大好处.clarisonic.2024-03-05

(台湾写真)探访慈湖:神秘笼罩的浮厝“蒋陵”.中国新闻网.2024-03-06

蒋介石“陵寝”布满神秘碉堡.青年参考.2024-03-06

台湾入土、迁回大陆、继续暂厝,民进党治下的蒋介石灵柩该何去何从?.上观.2024-03-06

台湾慈湖:秘境小江南.光明网.2024-03-06

两蒋陵寝由来:为何蒋介石和蒋经国灵柩没下葬.中国法院网.2024-03-06

现场全过程:蒋介石棺材被泼红漆.新浪军事.2024-03-06

蔡英文任由" 独派" 辱两蒋 被警告:这账早晚要你还.海外网.2024-03-06

蒋介石去世40周年︱威权时代,台湾如何操办蒋介石丧事.澎湃新闻.2024-03-05

两蒋灵柩“国葬”入土台湾 引起岛内关注.北方网.2023-08-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军衔,仅有一人获此殊荣.信阳政法-今日头条.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