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高粱(学名:高粱属 nitidum (Vahl) Pers.)是禾本科高粱属下的一个多年生草本植物种。主要分布于山东省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湖北、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以及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日本菲律宾及大洋洲。生长于向阳山坡草丛中,海拔300-1400米。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根较细而坚韧。秆直立,高60-150厘米,基部具芽鳞,节上密被长约3.5毫米的灰白色毛环。叶鞘紧密抱茎,无毛或具稀疏的疣基长毛;叶舌较硬,长1-1.5毫米,具毛;叶片线形,长10-40(-50)厘米,宽4-6毫米,两面具粉屑状柔毛或疣基细毛,边缘具向上的小刺毛。

复总状花序松散,长圆形,长15-45厘米,宽6-10厘米,除主轴节上具棕褐色柔毛外,其余无毛;分枝近轮生,纤细,微曲折,长2-5厘米,基部裸露;总状花序通常含1-5节,着生于分枝的顶端,长1-2厘米;无柄小穗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基盘钝圆,具棕褐色毛;颖革质,成熟后变黑褐色,中部以下质地较硬,光亮无毛,上部及边缘具棕色柔毛,第一颖背部略扁平,先端渐尖而钝,第二颖略呈舟形;第一外膜质,稍短于颖,上部具细短毛,边缘内折;第二外稃透明膜质,无芒或具芒,如具芒,则芒自裂齿间伸出,芒长10-15毫米,膝曲;第二内秤甚短小,透明膜质;鳞被2枚,有毛;雌蕊花柱分离,柱头棕褐色,帚状。颖果长卵形,棕褐色,成熟时不裸露于颖之外。有柄小穗雄性,由于发育程度不同,大、小略有差异,通常为长椭圆形,较无柄小穗略小而窄;颖革质,但下部不变硬,黑棕色。花果期夏秋季。染色体数2n=20(Garber,1950)。

生长环境

光高粱生长于向阳山坡草丛中,海拔300-1400米。

分布范围

产于山东省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湖北、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日本菲律宾及大洋洲。

主要价值

光高粱全株可作牧草,种子含淀粉可食。叶可作家畜饲料。种子含淀粉,可磨粉或酿酒。

近种区别

光高粱与假高梁Sorghum halepense(Linn.)Pers.的主要区别在于:秆节上密生髯毛;复总状花序分枝不再分出小枝,花序上的毛棕色。

本种提示

光高粱有无芒和具芒两类型,C. E. Hubbard 将具芒者定为S. nitidum(Vahl)Pers.f. aristatum Hubb. 但无芒或具芒在本属中其它一些种类也有类似情况,或在同一植株上兼有无芒和有芒的情况,作者赞同Bor(1960)的观点,即有芒或无芒这一性状不够稳定,不能作为划分类群的依据。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