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创刊于197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
办刊历史
《档案学通讯》创刊于1978年,最初命名为《档案通讯》,1979年更名为《档案学通讯》。1980年,该刊以季刊发行,1981年起以双月刊稳定发行。编辑委员会截至2019年11月有编委24人。据2020年3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档案学通讯》共出版文献量6664篇、总下载次数1658512次、总被引次数35367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286、(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938。据2020年3月18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档案学通讯》共载文3521篇、基金论文量742篇、被引量29200次、下载量34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1.64,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521名。
杂志简介
《档案学通讯》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央级权威学术期刊,是我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核心期刊目录》(北京大学版核心)确定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的首位核心期刊。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档案学通讯》连续四次被收入我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并且排名首位,堪称我国档案学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2014年12月,《档案学通讯》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期刊栏目
主要栏目包括理论纵横、数字档案馆、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人事档案管理、高校档案管理、医疗档案管理、专门档案管理、实践经纬、档案史志等。此外,《档案学通讯》还开设有每期话题、档案现代化管理、公文研究、科技档案管理、教与学等栏目。
办刊理念
《档案学通讯》秉承学术立刊的宗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档案学术繁荣发展为使命。研究档案学、文书学的基本理论,探讨档案工作、文书工作及档案教学工作中的新问题,介绍中国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成果。
投稿需知
1. 论文格式须完整规范,项目包括:题名、署名、单位(及城市、邮编)、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引文注释、参考文献(可选)。
2. 论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3. 关键词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
4. 引文注释,本刊一律采用尾注。
5. 参考文献,如有,请参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执行。
6. 请广大作者遵照执行,如有不符者稿件一律不予录用。
7. 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集体审稿制。每年评选年度最佳论文6篇,获奖作者下一年度投稿优先录用。
8. 不收取作者版面费、审稿费或其他费用;稿件刊发后,给作者支付一定的稿费,且优稿优酬。
9. 权威学者、承担国家级重大课题的负责人围绕重要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组稿的专题论文。
10. 论文基本格式项目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署名、单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正文、注释与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可标注通信作者)等,整体篇幅以7000—15000字之间为宜(含稿件全部文字、图表等内容所占版面)。
11. 文稿一律使用尾注(不要使用页面脚注),参考文献著录方式参照《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2. 文中图片要有高解析度,以便制版。另外期刊为黑白印刷,繁复的彩色图片可能无法呈现。
13. 稿件尽量在Windows环境下用Word软件撰写;如是基于苹果操作系统生成的文稿,请附同版PDF文件。
14. 文稿实行文责自负,请作者务必遵循学术规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