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斑纹薄鳅

斑纹薄鳅

斑纹薄鳅(学名:Leptobotia zebra),为花鳅科、薄鳅属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身体稍延长,侧扁,体长52.5-78mm。眼下刺不分叉。颅顶无门。腹鳍末端不过肛门。身体具有14-16条不规则的分枝或不分枝的垂直条纹。无渔业价值。

形态特征

背鳍Ⅲ-7-8(多数为7);臀鳍Ⅱ-5;胸鳍Ⅰ-11-12。

体长为体高的5.O-6.2(5.5)倍,为头长的3.7-4.2(3.9)倍,为尾柄长的6.0-6.7(6.3)倍,为尾柄高的7.3-8.7(8.2)倍。头长为吻长的2.2-2.5(2.3)倍,为眼径的9.3-12.O(11.2)倍,为眼间距的6.5-8.8(7.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1-1.4(1.3)倍。

体细长而侧扁。头小,头长大于体高。吻长短于眼后头长。眼小,侧上位,位于头的中部;眼间距约为眼径的1.5倍。眼下刺不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口小,下位。颏部具有1对突起。须短小,3对,其中吻须2对,口角须1对,末端近达眼前缘。

背鳍前距为体长的55%-59%。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或位于背鳍第一根分枝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肛门至腹鳍基的距离为腹鳍基至臀鳍起点距离的67%-80%。尾鳍短而宽,深分叉,上下叶等长。

侧线完全,平直。颊部具鳞,不显著。鳔前室为膜质囊,后室长约为前室的2倍。肠管短,约为体长的90%。脊椎骨4+34-35。

背部棕黑色,腹部浅黄色。背中线具1条棕黄色条纹或具1列不规则的棕黄色斑点。背鳍起点前具有一个马蹄形黄色斑点。体侧具有14-16条不规则的分校或不分枝的棕黄色垂直条纹,其宽度约为间隔条纹的1/3。

头侧自鳃孔上角通过眼上缘至吻端各有1条明显的棕黄色条纹。眼前缘至口角上方具有1条不很明显的棕黄色条纹。背鳍基具1条棕黑色带纹,鳍间具1条由斑点组成的黑色条纹;尾鳍具2-3条不规则的斜行黑色带纹;臀鳍间具有1条黑色带纹;偶鳍背面暗色。

分布范围

斑纹薄鳅分布于珠江漓江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西阳朔。

分类历史

斑纹薄鳅最初是由Wu(1939)描述的一个新种,当时定名为斑纹沙鳅(Botia zebra),后来Chen(1980)根据眼下刺不分叉将其改归为薄鳅属的物种。后续研究发现斑纹薄鳅和薄鳅属物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77,和中华沙鳅属物种美丽沙鳅(Sinibotia pulcher)的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057。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斑纹薄鳅并未和薄鳅属的物种聚在一起,而是和中华沙鳅属物种美丽沙鳅聚在一起形成姐妹群。结合分子数据分析的结果,将斑纹薄鳅订正为中华沙鳅属的物种,其命名为斑纹沙鳅(Sinibotia zebra)。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