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柱(别名:天中塔),是驻马店市标志性建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开源大道与乐山大道交会处,始建于2007年,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韦天瑜整体规划设计,驻马店市建筑勘察设计院进行结构设计。

驻马店站广场的白马雕塑被撤掉之后,驻马店的众多文化故事和文化人物需要一个新的载体,于是便建了天中柱。天中柱建设的风格有些西化,类似巴洛特风格。天中柱高59米,塔基四面嵌有4块2米高、3.9米宽的高浮雕,西面是“盘古开天辟地”,北面是“周公定天中”,东面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南面是“古代五杰”(李斯韩非子桓宽范缜、干宝)。高浮雕的上面,是56层花岗石塔层,其中下端10层是装饰浅浮雕。天中柱呈方锥形向上递进。塔顶端是一根象征驻马店锦绣未来的直指蓝天的不锈钢标杆。

历史沿革

驻马店站广场的白马雕塑被撤掉之后,政府发现需要一个地标作为驻马店文化的象征,驻马店的众多文化故事和文化人物也需要一个新的载体,于是便建了天中柱。

天中柱始建于2007年,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韦天瑜整体规划设计,驻马店市建筑勘察设计院进行结构设计。

地理环境

天中柱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开源大道与乐山大道交会处,周围有数个花坛。从天中柱遥望西南方向,可以在路边绿化的大树之间看见天中广场上的建筑——会展中心。

建筑格局

天中柱高59米,塔基四面嵌有4块2米高、3.9米宽的高浮雕,西面是“盘古开天辟地”,北面是“周公定天中”,东面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南面是“古代五杰”(李斯韩非子桓宽范缜、干宝)。高浮雕的上面,是56层花岗石塔层,其中下端10层是装饰浅浮雕,刻有象征天然文化石、陶文化、玉文化、青铜文化和甲骨文以及兵器的装饰图案。天中塔呈方锥形向上递进。塔顶端是一根直指蓝天的象征驻马店市锦绣未来的不锈钢标杆。

建筑特征

天中柱建设的风格有些西化,类似巴洛特风格。天中柱整个塔体配有华丽的彩色照明,象征着前进中的驻马店多姿多彩的每一天。整体创意恢弘大气、简洁古朴而又新颖现代,展现了驻马店市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创建和谐家园、打造现代传奇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天中柱形体轮廓上就是一个写意的圭表,其底座为圭,上峰为表。表体由花岗石磨削而成,呈整齐而有锥度的棱柱体几何形状,柱体上逐级显现的水平刻度则是昭示利于精确观察之意,为圭表所必具。

相关文化

天中文化

在天中文化这个体系里,早期的道家文化、儒家文化、法家文化和后来的佛家文化和谐相处,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根脉和主脑,自由开放、雄浑博大的天中文化风韵,这与中华文化中的包容性和传承性,交相辉映。

盘古开天地

泌阳县驻马店市传奇文化之一——中国盘古圣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上面记载有:泌阳故城,城南有蔡水,出盘古山,亦曰盘古川,西北流注泌阳河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1460多年。据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汝南县梁祝镇(今梁祝镇)。该镇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邹佟的墓等,分列于原马庄乡古官道两侧附近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墓,至今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和普通民众的到来。

周公定天中

西周初年,周公派人到各地用土圭测影,观测天文地理。最终确定河南省为九州之中,汝南郡尤为豫州之中。

古代五杰

古代五杰分别是李斯韩非子桓宽范缜干宝,其中千古一相李斯、散文家桓宽为上蔡县人,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韩非的故土在西平县,道家代表、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为泌阳县人,文学家、史学家干宝为新蔡县人。这些都是出生在驻马店市的经典历史人物。

价值影响

柱体基座的大小浮雕记录了出生于天中大地的圣祖先贤和发生在天中大地上的重要事件。这些经典画面表现的是天中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它们是对下一代进行历史教育和文化熏陶的生动教材。

参考资料

驻马店新地标——天中柱.驻马店网.2025-04-06

每日名胜|河南·天中柱.学习强国.2025-04-06

驻马店新地标——天中柱.天中晚报.202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