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伦民族联盟(缅甸语:ကရင် အမျိုးသား အစည်းအရုံး,英语:Karen National Union,KNU),是缅甸克伦邦的少数民族克伦族的主要政治组织,总部位于缅甸克伦邦莱瓦村(Klo Yaw Lay),该组织建立有克伦民族解放军、克伦民族保卫组织2个缅甸少数民族军事组织。截至2024年3月,克伦民族联盟主席为帕多苏贵图温(P'doh Saw Kwe Htoo Win)。

1947年2月,克伦族中央协会在仰光举行代表大会,并在2月5日成立了克伦民族联盟,开始发动反对缅甸政府的武装斗争。1949年6月14日克伦民族联盟在东吁建立了克伦革命政府,不久遭缅甸政府军攻破。在20世纪50年代,克伦民族联盟重组并接受共产主义,与缅甸共产党合作。由于内部矛盾,克伦民族联盟历经多次分裂及重组。20世纪70年代,在缅甸军政府的围剿下,克伦民族联盟撤退到泰国边境。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克伦民族联盟成为缅甸第二大反政府武装。后在缅甸军政府的围剿下及自身多次分裂的情况下,克伦民族联盟开始与缅甸政府进行和谈,双方在2012年1月签署停火协议。2015年10月签署了全国停火协议。2021年缅甸政变后,克伦民族联盟和缅军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张,除了加强对缅军的攻势外,克伦民族联盟还公开谴责政变庇护抗议者并训练当地反政变地方武装

克伦民族联盟政治目标为在平等和自决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缅甸联邦联盟,争取克伦族人民平等和自决的权利,建立具有自决权的克伦邦。其在泰缅边境、缅甸东南部有广泛影响力,主要活跃在克伦邦以及孟邦、德林达依省地区和勃固地区的部分地区。自2012年停火以来,克伦民族联盟统治区域内约有80万人口,分为7个区,克伦民族联盟代表大会是克伦民族联盟的领导机构,设有中央常务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12个部门,并在缅甸其他地区设立了6个联络处。

成立背景

克伦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氐羌族群,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南迁的氐羌族群从中国的青藏高原迁徙到缅甸。克伦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异族的统治之下。从13世纪末到19世纪初,克伦族一直受缅族王朝赐地分封。在封建时代,缅、掸、孟等民族曾对克伦族进行过多次挞伐,缅甸国王也将克伦族视为劣等臣民而严厉对待。克伦族也不断进行反抗和骚扰,部分克伦人因不堪缅族的压迫而逃到高山和丛林中居住。1825年英国发动第一次英缅战争时,诱迫克伦族带领英军进攻缅军。英国占领缅甸后,对克伦族采取了怀柔政策,在教育、就业等领域给予克伦族优先权,全面提升了克伦族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部分克伦族人改信基督教天主教

1881年,克伦族在英国人的支持下成立了称为“哥都礼”的“克伦民族协会”(Karen National Association),克伦民族主义开始产生。从1887年开始,英国在缅甸的军队停止招收缅族,由克伦、克钦邦和钦等少数民族取而代之。殖民地军队中的克伦族武装被英国殖民政府广泛用来镇压缅族的抗英起义,其中包括1930年的萨耶山起义(Saya Mountain Uprising)。1928年,克伦族的领导人之一的山克罗姆比波开始鼓吹成立“克伦国”。1942年日本侵略缅甸时,克伦族武装多次与昂山领导的缅甸政府军发生武装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克伦族上层感觉到缅甸的独立已是不可避免时,计划从缅甸分离出来,成立留在英联邦内的单独的克伦邦,并开始为此奋斗。1945年6月30日—7月5日,以苏巴吴基(Saw BaU Gyi)为首的克伦族上层土司在仰光组织部分克伦族人开会并成立了“克伦族中央协会”。

历史沿革

独立时期和吴努政府时期(1947年-1962年)

正式成立

1947年2月,克伦族中央协会在仰光举行代表大会,决定抵制缅甸议会选举和彬龙会议,并于2月5日成立克伦民族联盟。而由克伦族佛教徒组成的克伦青年组织不同意这一决定,遂于1947年3月退出了克伦民族联盟,与昂山领导的反法西斯主义人民自由同盟合作。同年5月,克伦民族联盟成立了克伦民族联盟保卫组织;7月,开始举办军事培训班;8月,克伦民族联盟保卫组织改名为克伦民族保卫组织。

早期活动

1948年1月4日,缅甸举行独立大典,但克伦民族联盟没有参加。同年3月3日,克伦民族联盟代表大会决定通过武装斗争获得建立克伦邦。7月13日,达通县的克伦族警察开始武装夺取政权;8月,在达通的克伦民族联盟、克伦民族保卫组织部队与克伦族警察联合攻占了整个达通县,并成立了“哥都礼”政府。克伦族警察和军人很快占领端德、吉坎湄、毛淡棉和东吁等重要城市。

1949年1月29日,苏巴吴基率克伦民族保卫组织攻占仰光附近的永盛,标志着克伦民族联盟公开发动武装叛乱,随后该组织先后占领了伊洛瓦底省、丹那沙林省、克耶邦大部分地区及曼德勒东枝密铁拉、彬吴伦等大中城市,并曾一度包围了仰光。同年6月14日,克伦民族联盟在东吁建立了克伦革命政府,苏巴吴基自任总理。但随着缅甸政府军开始反攻,克伦民族保卫组织分成“东哥都礼”和“西哥都礼”各自为战。

1950年8月12日,苏巴吴基在与缅军作战中阵亡,克伦族武装一部分人投降,另一部分分散到三角洲地区、勃固山区、东吁县、德林达依省省和克伦邦等地继续坚持武装斗争。在1949—1952年期间,由曼巴山领导,主要活动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的西哥都礼在克伦民族联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在三角洲成立了克伦民族联盟中央指导委员会。

联盟重组

1952年,克伦族反政府武装决定重组全国性的克伦民族联盟。1953年6月召开的各支克伦族反政府武装首领会议决定,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路线,克伦民族联盟随即与缅甸共产党签订辛-赞协定,并成立了克伦民族联盟先锋队组织——克伦民族联合党(Karen National Unity Party)。但在锡唐河东岸和怒江流域活动的东哥都礼拒绝接受该路线。1956年,克伦民族联合党与克伦尼民族进步党和新孟邦党联合成立了民主民族团结阵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克伦民族联合党内部分别以曼巴山和苏汉特达美为首的两派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奈温政府时期(1962年-1988年)

多次分裂

1960年,克伦民族联盟在民族民主联合阵线和民族解放军联合阵线的支持下不断扩张领地,成了缅甸最大的反叛组织,所囊括的根据地从缅甸的阿拉干横跨三角洲直到东南部山区。此时克伦族反政府武装形成克伦民族联合党、克伦革命委员会、克伦民族联盟和克伦人民解放军4个组织的局面。

1963年,苏汉特达美领导的克伦革命委员会公开与克伦民族联合党决裂。克伦革命委员会随即响应吴奈温政府关于举行国内和平谈判的号召,主动与奈温领导的革命委员会举行和谈。苏翁佩、苏昂盛等克伦族领导人以及克伦族反政府武装第五旅随同苏汉特达美向奈温政府投降。1964年3月12日,缅甸政府与克伦民族联盟签订和平条约,这是奈温政权和缅甸反叛组织间达成的唯一“政治”解决方案,根据短暂的协议,克伦革命委员会同意删除任何分裂权的请求。

苏汉特达美投降后,曼巴山和觉曼丹领导的克伦民族联合党与缅共合作,根据缅共关于夺取政权的路线继续进行武装斗争。在1964-1966年期间,克伦民族联合党内部围绕如何与缅共合作的矛盾再次尖锐化和表面化。1966年,波妙领导的克伦邦和德林达依省克伦族反政府武装宣布只以克伦族的解放为目标,另组克伦民族解放党,并从克伦民族联合党中分裂出来。

1967年7月,克伦民族联合党再次分裂,克伦民族联合党主席曼巴山以及波丹昂等人率部于1968年6月1日脱离克伦民族联合党,转而与波妙领导的克伦民族解放党合作。1968年6月21日,曼巴山和波妙另组克伦民族联合阵线,克伦民族联合党下辖的第2旅和第3旅也投奔了克伦民族联合阵线。但随后克伦民族联合阵线和克伦民族联合党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矛盾日益突出。1970年5月,克伦民族联合阵线与议会民主党、新孟邦党结成了“国民团结各民族协会”。

1970年8月,克伦民族联合党将中央总部迁移到勃固山脉,所属部队与缅共人民军联合作战。随着形势的发展,曼巴山和波妙在保留克伦民族联合战线的同时,又重组了克伦民族联盟。1974年9月,克伦民族联盟召开了第九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克伦民族联盟中央常务委员会,曼巴山为该组织主席,波妙为副主席。

转移至泰缅边境

由于缅共在勃固山区的力量不断减弱和政府军的持续进攻,勃固山区的缅共在1975年3月全军覆灭后,克伦民族联合党主席苏妙貌率部向锡唐河东岸撤退,投靠克伦民族联合阵线。双方在1975年底完成合并。

到1975年底,在三角洲地区和勃固山区的克伦族反政府武装已全部被奈温政府消灭。只有以泰缅边境为根据地、由波妙领导的克伦民族解放军在逃亡缅甸国外的反政府集团帮助下,兵员和武器弹药充足。1976年1月召开的克伦民族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正式同意克伦民族联合党与克伦民族联盟合并,取消克伦民族联合党武装番号并全部编入克伦民族解放军。

1975年5月,克伦民族联盟与若开解放党等5支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联合成立了“所有邦区联邦民族民主阵线”,并在同年11月召开了第一届阵线主席团会议。1976年4月举行的第二届阵线主席团会议时,阵线成员增加到15个。在第三届阵线主席团会议上,该组织改名为民族民主阵线,克伦民族联盟继续充当该阵线的核心。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总部设在缅泰边境马纳普洛(Manerplaw)的克伦民族联盟所领导的克伦民族解放军已有5个旅、16个作战营,总兵力5000余人,成为缅甸第二大反政府武装。

军政府时期(1988年-2010年)

缅甸政府的持续清剿

随着以缅共各分裂部为首的十余股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与缅军政府签署了政治和解协议,克伦民族联盟成了缅军政府军事清剿对象的重中之重。1990年旱季攻势期间,缅军政府以萨尔温江东岸及三角洲地区为主战场对该武装发动了联合清剿行动。1992年4月28日,缅军政府为加快国内民族和解进程,曾单方面宣布全面停止对克伦民族联盟的进攻,克伦民族联盟也作出了一定反应,表示愿意同军政府进行谈判,但双方均未有大的实际行动。

民主克伦佛教军的分离

1994年12月,克伦民族联盟中以信奉佛教为主的中下层官兵与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上层之间因宗教矛盾发生了内讧。从克伦民族联盟中分裂出来的大约5000名佛教徒成立了民主克伦佛教徒组织,该协会领导的武装称为民主克伦佛教军(Democratic Karen Buddhist Army),并且与以波妙为首的基督徒领导的克伦民族解放军武装对抗。1995年初,缅政府军趁克伦民族联盟发生内讧之机再次对克伦民族联盟发动了大规模清剿,迅速攻占了克伦民族联盟总部马纳普洛等重要据点。克伦民族联盟及其武装被迫在缅泰边境一线分成小股武装开展游击活动。

多次谈判

1995年3月,为摆脱困境,克伦民族联盟希望与军政府重开谈判。从1995年10月至1996年底,双方之间进行了共计7轮的正式或非正式会谈。1996年11月,克伦民族联盟与军政府在毛淡棉举行了最后一轮会晤,但会谈破裂。缅甸军政府此后加大了对该武装的围剿力度。为了摆脱军事和政治上的不利局面,克伦民族联盟在1997年再度提出与军政府和谈,但对于军政府提出的取消1997年初宣言的条件,克伦民族联盟又拒绝接受。

由于长期的武装斗争并未取得成效,加上缅政府的攻心工作,克伦民族联盟及其所领导的武装从1997年开始不断有人向缅政府投诚,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伦民族联盟中央委员布都昂山在1998年4月投降。与此同时,克伦民族联盟中不断分裂出新的派别,主要有1997年8月成立的克伦巩固团结协会、1998年成立的克伦民族统一执行委员会。但克伦民族联盟一方面以设在泰国境内的克伦族难民营为掩护,继续开展游击战,另一方面加强了其他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以及流亡国外的民主力量的合作,通过不断开会和发表宣言保持其影响力。

在1995年初民主克伦佛教军协助政府军攻下克伦民族联盟总部后一直与军政府保持着良好合作,双方于1997年2月24日与军政府正式签署了和平协议。民主克伦佛教军归顺政府后,在缅政府的支持和纵容下,常攻打驻扎在缅泰边境的克伦民族联盟以及设在泰国境内的克伦族难民营。

在1997年初反政府军围剿过程中,从克伦民族解放军中分裂出了一支被称为雅威军的武装,主要由学生和娃娃兵组成。领导人为强尼和路德。为了报复泰国政府不允许该武装进入泰国避难和就医,上帝军10名成员于2000年1月24日制造了劫持泰国叻武里医院人质事件。1月25日,泰国特种警察成功地解救出人质,并将10名上帝军成员全部击毙。在上帝军制造恐怖事件的同时,缅甸政府立即派军队围剿上帝军,并在1月26日占领了其总部,强尼和路德率部向泰国政府投降。

2000年,第十二届克伦民族联盟代表大会召开。2001年,克伦民族联盟成为少数民族团结与合作委员会的成员。2003年底至2004年初,克伦民族联盟与缅甸政府达成了非正式停火协议。但在2006年4月4日,缅甸政府军又开始对克伦民族联盟展开大规模清剿,导致1万多难民涌向缅泰边境。6月29日,军政府再度对克伦民族联盟发动代号为“胜利旗帜”的攻势。

缅甸联邦共和国时期(2010年至今)

2010年11月2日,克伦民族联盟参与组建实现联邦联盟委员会。2012年1月,缅甸军方支持的文职政府与克伦民族联盟在东部克伦邦首府帕安签署停火协议。2015年10月15日,克伦民族联盟与缅甸政府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签署了《全国停火协议》。

2021年缅甸政变后,骚乱席卷全国,克伦民族联盟和缅军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2021年3月27日,克伦民族联盟第5旅占领了泰国边境附近的一个缅甸陆军基地,造成包括一名副营长在内的10名士兵死亡。作为报复,缅甸军队对克伦族村庄发动了多次空袭。

组织机构

克伦民族联盟总部位于缅甸克伦邦莱瓦村(Klo Yaw Lay)。克伦民族联盟代表大会是克伦民族联盟的领导机构,另外两个机关,即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克伦民族联盟。

中央常务委员会

第十七届克伦民族联盟代表大会根据克伦民族联盟宪法民主选举出41名中央常务委员会成员。同时第十七届克伦民族联盟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1名首席大法官。

中央执行委员会

第十七届克伦民族联盟代表大会从中央常务委员会民主选举出11名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

部门

克伦民族联盟设有12个行政部门,分别是农业部、国防部、教育与文化部、外交部、林业部、税务与财政部、卫生和福利部、内政部、司法部、畜牧与渔业部、矿业部、交通运输部。

地区

克伦民族联盟将所控制区域分为7个区,分别为杜塔图区(Doo Tha Htu District)、都乌区(Taw Oo District)、克勒利图区(Kler Lwee Htu District)、丹老达沃区(Mergui Tavoy District)、穆特劳区(Mutraw District)、杜普拉亚区(Dooplaya District)、潘安区(Paan District)。

联络处

作为初步停火协议的一部分,克伦民族联盟和缅甸政府同意设立联络处。联络处是克伦民族联盟在关键地区执行与政府停火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络处需要报告误解和武装冲突重新爆发、监督停火并与当地民间社会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协商。 自2012年1月12日签署初步停火协议以来,已设立了6个克伦联络处,分别是皎基联络处、大围联络处、帕雅托内苏联络处、妙瓦底联络处、帕安联络处、直通联络处。

军事组织

克伦民族联盟军事组织为克伦民族解放军(Karen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KNLA)和克伦民族保卫组织(Karen National Defence Organisation,KNDO),由克伦国防部管辖。截至2021年初,克伦民族解放军估约有15000名士兵,有7个旅和3个司令部营。旅最多由5个营组成,每个营下辖4个连,每个连又下辖3个排。克伦民族解放军还设有3个主要分支机构:总参谋部、副官办公室和军需办公室。

重要人物

苏巴吴基(Saw Ba U Gyi,1905年-1950年8月12日),克伦族人,克伦民族联盟的首任主席。1905年出生于伊洛瓦底的白登镇。192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1927年在英国获得律师资格。1937年担任英属缅甸税收大臣。1947年担任缅甸运输和通讯部长。1949年开始率军攻占仰光附近的永盛,建立以东吁为首都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不久遭缅甸政府军攻破。1950年在外出途中被遇刺身亡,被缅甸的克伦族视为“克伦独立运动之父”。

帕多苏贵图温(P'doh Saw Kwe Htoo Win),现任克伦民族联盟主席。2023年5月当选。其曾在2015年10月,作为克伦民族联盟秘书长出席了登盛准文职政府与克伦民族联盟签署《全国停火协议》。2017年,在第十六届克伦民族联盟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主席。

政治主张

克伦民族联盟目标是为克伦人民争取平等和自决的权利,建立一个拥有公正、公平领土和自决权的克伦邦,建立一个以民主和自决为基础的联邦联盟,为克伦族人民和缅甸各民族争取基本权利、民主和平等。克伦民族联盟承认并鼓励私有制,欢迎外国投资,认为人民都应享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民主权利,所有宗教的自由和平等都得到保障,克伦邦在相互尊重、和平与繁荣的基础上与所有其他邦保持友好关系,不允许在其控制区上种植或提炼罂粟或销售和运输非法药物。

历次代表大会

克伦民族联盟定期举办克伦民族联盟代表大会。克伦民族联盟从代表大会中选出中央常务委员会成员、首席大法官及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截至2023年5月,克伦民族联盟代表大会已举办十七届。

对外交流

克伦民族联盟与泰国关系密切。克伦民族联盟在20世纪70年代撤退到泰国边境。泰国对克伦民族联盟在其边境的贸易和活动未采取限制。泰国于1984年在其边境地区设立了克伦族难民安置点,难民安置点主要负责人由克伦民族联盟成员或支持者担任。20世纪90年代,缅甸政府一再指责泰国窝藏拒绝签署停火协议的少数民族组织,特别是克伦民族联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多个国家、联合国机构、欧盟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向缅泰边境克伦民族联盟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支持民间社会组织。

与缅甸政府关系

缅甸政府与克伦民族联盟发展时有起伏,在不同时期,合作与分歧并存。2012年1月,缅甸军方支持的文职政府与克伦民族联盟签署停火协议。2015年2月10日,缅甸总统登盛在首都内比都会见了出席第68届联邦节的克伦民族联盟代表团。同年10月15日,克伦民族联盟与缅甸政府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签署了全国停火协议。2021年缅甸政变后,克伦民族联盟和缅军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张。除了加强对缅军的攻势外,克伦民族联盟还公开谴责政变、庇护抗议者并训练当地反政变地方武装。2021年3月27日,克伦民族联盟第5旅占领了泰国边境附近的一个缅甸陆军基地,作为报复,缅甸军队对克伦族村庄发动了多次空袭。2022年2月,克伦民族联盟拒绝了缅甸军政府邀请的初步和谈。

参考资料

Karen National Union (KNU).mmpeacemonitor.2024-03-12

knuhq.knuhq.2024-03-14

knuhq.knuhq.2024-03-12

Central Standing Committee.knuhq.2024-03-12

Explainer: Karen rebels step up attacks as Myanmar army struggles to rule.reuters.2024-03-12

..2024-03-12

The Karen National Union in Post-Coup Myanmar.stimson.2024-03-14

Burma government signs ceasefire with Karen rebels.bbc.2024-03-12

Myanmar signs ceasefire with eight armed groups.reuters.2024-03-12

Karen National Union (KNU) .armed-groups.2024-03-14

About KNU.knuhq.2024-03-12

KNU Departments.knuhq.2024-03-12

克伦民族联盟联络处.knuhq.2024-03-12

..2024-03-12

50. Memorandum From the Director, Far East Region (Heinz) to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Nitze).state.2024-03-14

..2024-03-12

About KNU.knuhq.2024-03-12

缅甸北部再起冲突 克伦佛教军路边持枪警戒.环球国际.2024-03-12

Chronology for Karens in Burma.refworld.2024-03-14

Speaking with a Karen Leader.burmadigest.2024-03-12

..2024-03-12

Armed ethnic groups denied vote form historic alliance.mizzima.2024-03-12

KNU Districes.knuhq.2024-03-12

ชาติพันธุ์กระเหรี่ยง ต่อสู้เพื่อความฝัน “รัฐกะเหรี่ยง”.pptvhd36.2024-03-12

KNU Departments.knuhq.2024-03-12

Saw Ba U Gyi.burmalibrary.2024-03-14

Saw Ba U Gyi Archives - Karen News.karennews.2024-03-14

Saw Ba U Gyi (1905-1950) – Biographien Projekt.myanmar-institut.2024-03-14

Myanmar’s Oldest Armed Group the KNU Elects New Chairman.irrawaddy.2024-03-14

Objectives.knuhq.2024-03-12

Explaining the roots of KNU power struggles.newmandala.2024-03-14

Rethinking the ‘Refugee Warrior’: The Karen National Un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 on the Thai–Burma Border.academic.2024-03-14

III. THAI-BURMA RELATIONS.hrw.2024-03-14

缅北战火几时休.新华网.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