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麟佐之乱,发生在1728年(英祖4年),是指李麟佐在清州发动了叛乱的朝鲜历史事件。主要人物:李麟佐、郑希良

李麟佐出身于名门望族,因祖上经历几次大清洗事件,家道中落,又逢官场失意造人排挤,在辛壬士祸之后老论一派重新掌握朝局之机,李麟佐和郑希良就在1728年阴历3月与金永海、郑希良成了主动派,以英祖并非肃宗嫡子而应拥立血统纯正的密豊君李坦为王的旗号,发动了叛乱,史称“李麟佐之乱”。李麟佐进攻清州,杀了兵使李奉尚,纠集兵力,军士皆着白服,向四方发起檄文。朝庭任命兵曹判书吴命恒为新的都巡抚使,带领官军很快镇压了叛乱。

李麟佐也被押至汉阳处死。

简介

李麟佐之乱   是1728年(英祖4年)少论强硬派与南人党一部分人主张李昀的死与英祖和老论有关,同时反对英祖的荡平策而发起的叛乱.

背景

辛壬士祸以后失势的老论在李昑即位的同时再次掌权,之前诬告老论四大臣的少论派金一镜和睦虎龙被处死,其党剩余的人表示不满,为了寻找机会,于1727年(英祖3年)阴历7月1日看到了老论一部的倒台的机会,第二年阴历3月李麟佐、金永海、郑希良成了主动派,拥戴密丰君李坦,发起叛乱。

过程

首先李麟佐进攻清州,杀了李舜臣(이순신)的孙子兵使李奉尚,纠集兵力,亲自做了大元首,向四方发起檄文。

“景宗枉死,因英祖而非肃宗之王子,乃受王大妃之密调,为景宗洗冤仇,今立昭显世子之嫡派孙密丰君李坦为王,以正王统。”――李麟佐之檄文

另外所有的军士皆着白服,对景宗表示哀悼,另一面与平安兵使李思诚、戎使金仲基和禁军别将南泰锣等通谋,想来一个里应外合。撤退到龙仁的少论元老崔奎瑞得知此消息后,大为震惊,于是向朝庭告变,为了瓦解叛军的计谋,任命兵曹判书吴命恒为新的都巡抚使,带领官军镇压了叛乱。

尽管当时的内乱平定了,但以清州为中心的镇川、竹山县、安城等地的形势非常岌岌可危。立即将以李麟佐为首的叛乱主谋者押送至汉城处以死刑,密丰君李坦也被杀死(另有一说为自杀)。

影响

少论将此次叛乱镇压下去了,自然立了大功。但是此次叛乱的鼓动者大部分是少论的激进势力,因此此次叛乱少论的势力受到很大的打击。以后政权大体上由老论掌控。

相关阅读

辛壬士祸

李昀

李昑

荡平策(탕평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