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直解》是清代程林(字云来)编注的《金匮要略》注本,共三卷,成书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程林在注释中广泛征引《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甲乙经》等古典医籍,并参考六朝、唐、宋有关著作,对《金匮玉函要略方》进行了直截简切、义理详明的诠解。注释内容紧密联系临床,但也有遵经泥古之嫌,注文中难免杂有附会之论。
流传版本
现存的《金匮要略直解》版本包括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附《广成先生玉函经》三卷)、卓观堂据康熙十二年刻本影刊本、1930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等。
作者简介
程林,清代医学家,字云来,休宁县(今属安徽省)人。程林继承家学,广泛搜求并深入研究医籍。他搜得宋代《圣济总录》传本,留居维扬区(今扬州市),专事删繁去芜,撮其要旨,编为《圣济总录纂要》二十六卷。他还从断简残编中搜得杜光庭《玉函经》,并予以刊行(1647年)。程林勤研张仲景医书,《伤寒论集》,今未见;编注《金匮要略直解》三卷(1673年),溯源于宋以前医学典籍,以经证经。他还辑《即得方》两卷、《程氏续即得方》(均1672年刊),内聚收集或己验之良方。编《医暇卮言》两卷(1672年),杂录医药典故。程林曾师事喻嘉言,与之论伤寒,就其病因、机理、辨证等互相问答,载于《伤寒抉疑》,亦以《问答附篇》为名缀于《尚论后篇》中。
内容简介
《金匮要略直解》前有李锦、曹溶、程郊倩三家之序、林亿新校正“金匮要略方论序”等。上卷自“脏腑经络先后第一”至“血痹虚劳第六”六篇,中卷自“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第七”至“惊悸吐下血胸满血第十六”十篇,下卷自“呕吐哕下利十七”至“果实菜谷禁忌第二十五”九篇。如释大黄䗪虫丸条曰:正气内伤,血脉凝积,致有干血积于中,而羸见于外。大黄虫丸以下干血,干血去则邪除正旺,是以谓之缓中补虚,非大黄䗪虫丸能缓中补虚也。经其演绎,使张仲景原意明朗易解。对林亿新校正后所附唐人诸方皆删去不录。然对仲景方的煮服法研究颇深,如云“麻黄汤先煮麻黄者,大承气后内芒硝者,大小柴胡复煎者;有顿服、温服、小冷服、日三服、日三夜一服、日再服;其助药力,有啜粥、有饮暖水、有食糜者;有重覆取汗、微取似有汗,取下、取利小便者,如此之类,方法圆通,千古不能逾越,故谓之祖方焉”。
作品影响
篇中所引悉本《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脉经》《难经》《针灸甲乙经》《中藏经》及《伤寒论》,并附六朝唐宋名家之论。注释宗旨在于“直截简切,文理详明,期于取用,不故作僻语迂论曲解”,故名书为“直解”。《金匮要略直解》是《金匮要略》较早且较好的注本,后世注家多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