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草,用 途 茎叶富含芳香油,具悦人的柠檬香气,含量为1.7%,油呈淡黄色,透明,主要成分为柠檬醛,可作香料工业原料。民间用幼嫩茎叶作配料,清香可口;温汤服之,有治感冒、头痛、发热、消化不良之效。
形态特征
草本,高约60厘米,全株有浓烈的柠檬醛香气。茎直立,下部近圆柱形,上部钝四棱形,常带紫红色,密被下曲的白色短柔毛,自基部以上多分枝,多少呈帚状,分枝细长,被白色短柔毛。叶卵形至长圆形,先端钝,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锯齿,草质,上面被白色柔毛,下面被短柔毛及淡黄色小腺点,侧脉5-6对,与中脉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叶柄短,长2-5毫米,腹平背凸,密被白色短柔毛。
穗状花序生于茎。枝顶上,圆柱形,长1-4.5厘米,宽0.8-1厘米,紧密,由多数轮伞花序组成;位于穗状花序最下部的苞叶与叶同形,变小超过聚伞花序,上部呈苞片状,线形,长达3.5毫米,密被白色疏柔毛;花梗长约1毫米,与序轴密被白色柔毛。花萼圆柱形,先端向下弯曲,外面密被灰白绵状长柔毛,果时长达4毫米,萼齿5,近相等,向前下弯,偏向一测,果时稍闭合。花冠长3毫米,漏斗形,外面被疏柔毛及腺点,内面在花丝基部具不明显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长圆形,先端具缘毛,微缺,下唇开展,3裂,中裂片短而宽,侧裂片小,宽不及中裂片1/2。雄蕊4,前对较长,花丝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室汇合。花柱纤细,伸出,先端不相等2裂,裂片线形。
小坚果长圆形,长约0.7毫米.散生褐色毛。花、果期10-12月。采收和储藏:秋季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长环境
多为庭园及宅旁 栽培,少见野生,在海拔800—1000米,年平均气温18—20℃,年雨量1000—1500毫米的热带山区沙壤土上生长发育良好。
分布范围
药材—吉龙草
【药名】:吉龙草
【功效】:清热解毒、清热解表。
【主治】:治咽喉肿痛、乳鹅疮、齿龈红肿、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咳嗽、咳痰、咽疼痒等。
【性味归经】:辛,凉。入肺、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服,9一15克。
【别名】:吉笼草、罗香菜(云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云南省南部地区。
【拉丁名】:Elsholtzia communis (Coll.E. Hemsl) Diels
【考证】:始载于《云南经济植物》。
【中药化学成分】:茎叶含芳香油(含量1.7%),油中主要成分为柠檬醛。
参考文献
Elsholtziacommunis(Coll.etHemsl.)DielsinNotesBot.Gard.Edinburgh7:47,54,313.1912,quoadsyn.tantum——DysophyllacommunisColl.etHemsl.inJourn.Linn.Soc.Bot.28:114.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