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1号杂交青虾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培育成的,亲本来源:父本为青虾和海南沼虾杂交种(经与青虾进行两代回交的后代),母本为太湖野生青虾。2008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品种登记号:GS―02―002―2008。
简介
太湖1号杂交青虾父本群体:2001年以青虾为母本、海南沼虾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群体选育技术对杂交种进行选育,通过连续2代与青虾回交和连续3代群体内自交而选育的群体。母本群体:2003年采捕太湖天然水域的野生青虾,利用群体选育技术连续选育3代获得的群体。
该品种在同等养殖条件下,比太湖青虾生长速度提高30%以上,单位产量提高25%左右。
该品种适宜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工可控的淡水池塘养殖。
人工养殖
养殖环境条件
(1)水源、水质要求:用于养虾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进排水分开,养殖场周围和取水口上游没有威胁养殖用水的污染源。
(2)养虾池条件:养虾池要求塘堤坚固,防漏性能好,土质为壤土或黏土为好。池形为长方形,东西向,因为高温和生长季节,主要以东南风为主,这样有利于风浪对水体的自然增氧。池底要求平坦,淤泥≤10厘米;池埂内坡比为1∶3~1∶4,面积选择1300~6500米2,池深1.2~1.5米;并有完整的进水和排水系统。在池底中间开挖一条3~5米宽、0.4米深,逐渐向池塘排水口倾斜的集虾沟。在集虾沟的排水口前挖一个30米2左右的集虾坑,在干塘捕虾时,虾可集中在沟坑内,以便起捕。
(3)配套设施:进水口用60~80目筛绢做成的过滤网袋过滤水质,主养“太湖1号”青虾的池塘应配备水泵、增氧机等机械设备。
放养前准备
(1)虾塘清整:虾塘养虾前必须进行清整,加固池埂,堵塞漏洞,消除过多的淤泥。
(2)清塘消毒:清塘要选在天气晴朗时进行,晴天气温高,药效大而快,杀菌力强,毒力消失也快。清塘消毒一般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
(3)晒塘:养虾池清塘消毒后,必须进行晒塘,这对养殖多年的老池塘更为必要。晒塘是改善池塘环境、减少虾病、保证“太湖1号”青虾健康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也是养虾取得稳产高产的关键环节。
晒塘要求晒到塘底全面发白、干硬开裂,越干越好。一般需要晒10天以上,若遇阴雨天气,则要适当延长晒塘时间。
(4)水草种植及架设人工虾巢
①水草种植:养殖期间,水草面积要求占池塘面积的30%~60%。水草品种最好选择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菹草、伊乐藻、金鱼藻、苦草和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也可用适量的水花生等作为补充。
水草移植时需特别注意的是:从外河(湖泊)中移植进虾池的水草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防敌害生物及野杂鱼卵带进虾池。消毒可用漂白粉(精)、氢氧化钙等药物进行。
②架设人工虾巢:池塘偏深、水草偏少的虾塘可在水体中下层设置适量多层式人工虾巢,虾巢可用茶树等多枝杈树木扎成,另外还可用大眼网片垂直水面拉成条状,悬挂在水面下20厘米到水底的位置。
(5)注水施肥:虾苗放养前5~10天(具体据水温而定),池塘注水50~80厘米;同时每亩施经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如猪粪、鸡粪等)100~300千克,以培育浮游生物。将肥料堆放在池塘的四角浅水处,均在水面以下。
加水时注意要用60目以上筛绢过滤,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虾池。放养前灌足水用密网拉网进一步清除敌害生物。
虾苗放养
(1)放养方法:选择晴好的天气(夏天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避开高温时段)进行虾苗放养,放养前先取池水试养虾苗,在证实池水对虾苗无不利影响时,才可正式放养虾苗;虾苗放养时温差一般应小于±3℃。同一虾池,虾苗规格要尽量一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虾苗必须做到一次放足。虾苗放养时,应坚持带水操作,动作要轻快,虾苗不宜在容器内堆压。
放养时可将虾苗放到浅水区的密网上,让它们自行离开,以便清除病、死虾和准确计数。
(2)养殖模式与放养密度:
①单养:一般太湖1号青虾采取二季养殖。
第一季为春季养殖:放养时间为上年的12月份至次年3月份,虾苗规格为700~2000尾/千克,放养量为每亩20~45千克。虾苗放养10天后,可搭养适量鲢、。
第二季为秋季养殖:放养时间为7月上旬至8月初,虾苗规格为1.2~2.5厘米,放养量一般为每亩5万~16万尾。虾苗放养15天后,可搭养适量鲢、鳙。
②蟹池套养:河蟹放种时间为上年12月至当年3月。一般每亩放规格为160~240只/千克的蟹种500只,规格为1000~3000只/千克的虾1.5万~3万尾,搭养规格为15厘米鲢、鳙10~20尾。
③鱼池套养:单位产量在每亩500千克以下的无肉食性鱼类的食用鱼类养殖池塘或鱼种养殖池塘中均可套养太湖1号青虾。一般每亩套养规格为2~4厘米的虾苗1.5万~3万尾,鱼种池可以适当增加太湖1号青虾苗的放养量。放养时间一般在冬、春季进行。
由于各种虾蟹类对敌百虫、溴氰菊酯等菊类药物敏感,只要水体中有很微量的浓度就可造成死亡,所以,套养太湖1号青虾鱼池严禁使用这些药物。
养殖技术要点
1、该品种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量高,建议在养殖过程中捕大留小,轮捕上市。2、养殖场所必须建立严格的隔离和防逃措施,禁止将其投放于天然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