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鹫庵位于崂山区北宅镇之南,北岭村北侧。该庵始建于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历史上曾作为大觉寺的下院。
建筑布局
灵鹫庵坐落于鼓楼北国旺胡同55号(原酒醋局33号,现改为玉阁胡同18号后门),坐北朝南。根据上世纪50年代的调查,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前殿、正殿、后殿以及配殿。山门为单间结构,采用筒瓦箍头脊硬山顶设计,悬挂有“敕修灵鹫庵”的木匾。前殿为罗汉堂,面阔三间,同样采用筒瓦大脊硬山顶。正殿名为无量殿,面阔五间,同样是筒瓦箍头脊硬山顶。明间悬挂着道光辛巳年(公元1821年)的“慈心觉世”木匾。后殿面阔五间,采用灰筒瓦硬山顶。东西两侧的配殿各有三间,也是筒瓦箍头脊硬山顶。庵周围设有跨院。除了原有的佛像,庵内还保存有一口爱新觉罗·颙琰十四年(公元1809年)铸造的铜钟,高度达1.9米,直径1.1米,上面铸有藏文。此外,还有两座碑刻:一座是乾隆甲子年(公元1744年)立的《重修灵鹫庵碑记》,碑面向南方,顶部雕刻有云龙纹;另一座是由弘景撰写的《西山大觉寺下院灵鹫庵重修碑》,同样面向南方,顶部雕刻有螭首方座,底座由汉白玉制成,雕刻有二龙戏珠图案。
修复历史
灵鹫庵在乾隆壬戌春季被大觉寺收归所有,成为其下院。由于长期风雨侵蚀,建筑物受损严重,尤其是佛殿,因此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乾隆癸亥年(公元1743年)春季,修缮工作完成。为了记录这一事件,固山贝子弘景撰写了碑文。弘景,字敬一主人,是诚隐郡王允祉的第七个儿子,最初被封为镇国公,后来晋升为贝子。他擅长绘画,尤其精通肖像画,作品上常盖有“笔化仙”印章。他的府邸在爱新觉罗·颙琰年间被赐予庄静公主,也就是四公主府,后来又称为棍贝子府,现在是北京积水潭医院所在地。
参考资料
灵鹫庵.灵鹫庵.2024-11-06
垂斯文灵鹫传志,历万劫竹素犹存——海内孤本《浙江灵鹫山志》回家.搜狐网.2024-11-06
【北京】积水潭——棍贝子府花园.新浪博客.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