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为钢,1958年10月生,农学博士,研究员,博士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黄淮海转基因小麦中试基地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学士。1982年至1985年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2010年,许为钢担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许为钢担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建设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2021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为钢长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在小麦品种改良途径研究和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育成审定小麦品种14个,其中优质强筋早熟多抗广适性小麦品种郑麦9023,促进了主产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大面积应用;高产性优异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7698,解决了优质强筋品种产量水平普遍低于高产品种的难题,带动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产量水平迈上亩产700公斤的台阶;高产优质节肥高效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解决了节肥与高产、优质特性同步改良的难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90篇;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中原学者、何梁何利基金奖科技进步奖、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人物经历
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许为钢先后考取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硕士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博士。他在读硕士时,就以专业人士特有的敏锐观察力预测到,我国小麦生产很快将由产量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品质的优化将成为小麦品种及小麦生产的必然发展方向,能否将优质、早熟、多抗、高产、广泛适应性结合于一体是主要的攻关点。1990年,许为钢在西北农大开始了优质小麦育种的研究工作,这就是后来郑麦9023中的“90”编号的来源。1996年,许为钢带着还未成形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材料,携妻子胡琳博士一起来到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继续从事小麦育种工作。
郑麦9023品种选育过程艰辛而漫长。许为钢的小麦课题组每年都要做几百个杂交组合,这其中大部分组合是失败的。为解决抗赤霉病这一世界难题,许为钢和妻子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华老师帮助下,从建立病圃、繁殖菌种、探索接种方法,到形成大规模的后代接种选择程序,一干就是6个小麦生长周期,每年后代的单小花接种选择量达到了2万单株以上。他们带着助手夜以继日的工作,将苏麦3号的赤霉病抗扩展特性通过杂交、单小花接种选择等技术方法转入到郑麦9023之中。1998年,郑麦203选育成功,实现了优质、高产、早熟、多抗、广适性在一个小麦品种上的聚合,单就抗病性而言,郑麦9023就聚合了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黄花叶病和雪霉病等多种抗病性。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小麦种植面积达740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第一位。199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我国最重要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基地的构想,形成了推广优质小麦的“天时”“地利”。
许为钢用一句话来概括小麦新品种选育“这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他解释说“在选择过程中,有时候,人们所期望的性状就是未能结合在一起,就必须要放弃某些东西,最终育成的品种总会有些不足;采用的某些技术、方法不是很完美也会导致遗憾发生。就拿郑麦9023来说吧,如果耐寒性再好一点、抗倒伏性再好一点会更好的。总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遗憾在里面,如果当初怎么样了,那可能就更好了……所以我就叫它是遗憾的艺术!”
2019年10月,许为钢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现场观礼。
教育经历
1978.10-1982.07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生;
1982.09-1985.0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生;
1993.09-1997.12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生。
2021.11- 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
社会兼职
1998.12 河南省小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001.06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2.07 南京农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2005.07 河南农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2005.09 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河南省专家组组长、小麦首席专家
2006.0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7.12 农业部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小麦遗传育种岗位科学家
2008.07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
2008.08 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农业应用委员会常务理事
2010.04 许为钢担任小麦研究中心主任。
2022.03 许为钢与想念食品公司、南阳人才发展集团签约,共建院士工作站,合作种子育繁推一体化项目。
担任职务
第十一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政协河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常委。此外,许为钢还曾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河南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成果
其成果“优质强筋早熟多抗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在强筋品质特性、早熟性等方面均居国内外先进水平。2004年至2006年被农业部列为我国小麦生产主导品种,2003年至2006年年种植面积已连续4年位居我国当前小麦品种第一位,2006年种植面积3000万亩。
科研项目
国家“863”计划课题:小麦分子聚合育种
国家“973”计划课题:小麦高产优质品种设计和选育的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973”计划前期课题:玉米C4途径高光效基因pepc在C3作物小麦中的遗传、表达与功能研究
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高产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抗逆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营养高效利用转基因小麦新品种选育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优质高产多抗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麦类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小麦分子聚合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著作
《作物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第二部分“小麦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参编,河南科技出版社,2000
《中国专用小麦育种与栽培》(65万字),第1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小麦种质资源研究、创新与利用》,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
论文
渭河平原小麦品种同化物积累分配特性与源库构成遗传改良的研究,作物学报,1999,25(5),第1作者
关中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产量结构遗传改良的研究,作物学报,2000,26(3),第1作者
强光高温同时作用下不同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作物学报,2008,34(12),通讯作者
我国各麦区小麦品种穗重构成特点及生理成因,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0,18(3),第1作者
玉蜀黍属C4型全长pepc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麦类作物学报,2010年,通讯作者
用于河南省小麦品种特异性和一致性鉴定的SSR分子标记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通讯作者
小麦白粉病抗病新基因PmHNK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通讯作者
Molecular mapping of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 PmHNK in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zhoumai 22, Molecular Breeding,2010年,第一作者
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mapping of PmHNK54: a novel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 in common wheat,Plant Breeding,2011,第一作者
Expression of Maize Gene Encoding C4-pyruvate Orthophosphate Dikinase (PPDK) and C4-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in Transgenic Arabidopsis.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2012, , 通讯作者
Improvement of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genic wheat plants by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maize C4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gene. PLANT BREEDING. 2012.通讯作者
国际学术交流
曾前往堪萨斯州立大学、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澳大利亚国家植物研究所等机构进行学术交流。
成就及荣誉
为了示范推广“郑麦9023”,许为钢几年间行程8万多公里,跑遍了21个省内试验点和苏、皖、鄂、陕、浙等省多个试验点。西平县从2000年开始引种郑麦3023,到2006年发展到89.7万亩。以郑麦9023为龙头,西平县逐渐走出了一条引进、示范、推广同步进行,生产、贸易、加工同步发展的新路子,几年来种植“郑麦9023”综合增效4亿多元。西平县优质小麦的生产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县区优质小麦的发展。如今,驻马店市郑麦9023的种植面积达600万亩,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基地。截止2021年11月,许为钢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此外,许为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和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事迹材料中对许为钢的评语是这样写着:多年来,他始终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科学研究,追踪学科的最新发展组织学术攻关,在小麦品种的遗传改良、小麦产量育种优化模式、小麦品质改良、作物育种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后,以分子生物学为先导的现代生命科学使得作物育种学正在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跨越。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目前已开始在小麦育种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转基因育种方兴未艾。
许为钢正在朝着从传统育种学科向以分子设计育种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小麦现代育种学科迈进。
参考资料
许为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2025-01-10
许为钢.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4-05-14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工程院.2021-11-18
喜讯!农学院校友许为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2024-05-11
院长张新友、小麦育种专家许为钢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现场观礼.河南省农业科学院.2024-05-14
许为钢同志任小麦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2024-05-14
南阳:高端借智谋良策 跨越崛起势如虹.河南省人民政府.2024-05-11
(两会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九号).新华网.2023-03-13
河南选举产生174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日报-今日头条.2023-02-02
[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四号).央视网.2023-03-11
国际青年学者学科前沿学术交流活动顺利举行.河南大学新闻网.2024-05-14
河南小麦育种专家许为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今日头条.2024-05-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位校友获2018国家科学技术奖,位列全国第4.今日头条.2024-05-11
许为钢(2021年).河南大学.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