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求礼(生卒年不详),天宝许州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石象镇冢王村)人。他在武则天统治期间担任左拾遗和监察御史,以其刚直的性格和直言敢谏的风格著称。
人物经历
政治生涯
王求礼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任左拾遗和监察御史。他曾因直言敢谏而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处理政治事件时表现出的刚正不阿的态度。有一次,他阻止了武则天建造明堂的行为,并建议将其男宠薛怀义阉割,以维护宫廷秩序。他还曾在一次军事行动中,批评武则天的指挥不当,并指出其行为类似于帝辛和夏桀。此外,他还曾因反对削减低级别官员的工资而遭到批评,但他坚持认为这样做不利于社会和谐。
建明堂之争
公元688年春,武则天决定在洛阳市建造明堂。王求礼对此持反对态度,他认为这一举动过于奢侈,不符合圣王的节俭美德。他还批评了武则天乘坐豪华辇车的行为,认为这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表现。尽管他的观点并未被采纳,但他的直言不讳反映了一个特殊时代的政治氛围。
其他事迹
王求礼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了他的刚正不阿。例如,当他听到有人提议停止发放京官两个月的薪俸以资助军队时,他表示反对,认为这对低级别的官员不公平。他还批评了一些历史上的做法,比如秦汉的税收政策,认为这些政策并不适合当时的国情。
卫王府参军
后来,王求礼被贬至卫王府担任参军。在那里,他继续保持着自己的直率性格,直到706年因病去世。他的逝世引起了家乡人民的深切悲痛,他们将他的遗体送回长葛市,并在他出生的地方建立了坟墓。
个人影响
王求礼在朝廷中不畏权势,主持正义,敢说敢做,不徇私情,对平民百姓则是极力呵护,扶弱济贫,留下了诸多爱民如子的故事。他的事迹在当地民间广泛传颂,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
相关作品
王求礼的作品《七绝·王求礼言于苏味道》记录了他的思想和立场,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现象的看法。这首诗通过比喻的方式,暗示了朝廷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教育,以及一些官员的盲目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新唐书·王求礼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王求礼传》原文及翻译.2024-11-16
王求礼.cidianwang.2024-11-16
《新唐书王求礼传》的原文及翻译.《新唐书王求礼传》的原文及翻译.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