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江
鉴江,是粤西沿海河系最大的河流,因“其水澄清如镜”得名。鉴江流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流域面积9464平方公里,广东境内8734平方公里,全长232千米,河流平均比降为0.374‰。鉴江干流发源于信宜市庄垌村的虎豹坑,由北向南流经信宜、高州、化州三市,于吴川市吴阳镇沙角旋注入南海。较大支流有曹江、罗江、袂花江、小东江等,分布于湛江市、茂名市地域,占两市总面积的40%。
鉴江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形状为扇形,地势由北东向西南倾斜。流域北部偏东及东部山地为稀树草坡、草地及灌木草坡;沿河两岸及平原区多为栽培植物;下游滨海台地为沙荒植被。年径流在地理分布上与雨量相似,平均年径流深变化范围为600至1800毫米,流域平均928毫米。由孙志洋担任省级河长。
明成化年间(1465—1487),鉴江支流黄华江、罗江航道相继开辟,沟通珠江和鉴江两大水系,使鉴江水系航道成为粤西境内沟通粤桂两省,连接粤中、西部的主要交通动脉。民国时期,鉴江水系航运因战事一度略有减少,但仍较繁荣。新中国成立后,河茂铁路、茂名油城建设和粤西地区的大部分物资、设备与日用食品、农副产品、水产品等,均靠鉴江水路运进输出,成为当时广东内河航运最繁忙地区之一。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鉴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开展鉴江流域枯水期水量调度。从2017年开始,鉴江干流江段正式实施禁渔期制度。
鉴江一直是粤西地区人货进出的主要水上通道,活跃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不仅造就了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吴川市四座人文鼎盛的粤西古城,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高凉文化。鉴江支流小东江畔,崛起了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茂名市。湛江市市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将鉴江水引到了东海岛,为湛江打造世界级临港重化产业集群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此外,鉴江流域与南海相接,海岸线长250余公里,自然生态优越、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著名优质沙滩茂名“中国第一滩”、吴阳金海岸。
名称由来
《大清一统志》载:“……其水澄清如镜”,故名。
位置境域
鉴江流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介于东经110°20′至111°20′,北纬21°15′至22°30′之间。《信宜县志》(1979年版)记载,鉴江发源于东镇庄垌村樟坑,向南流至吴川市河角入海。《茂名水利志》(1991年版)记载,鉴江发源于信宜市虎豹坑。
历史变迁
明成化年间(1465—1487),鉴江支流黄华江、罗江航道相继开辟,沟通珠江和鉴江两大水系,使鉴江水系航道成为粤西境内沟通粤桂两省,连接粤中、西部的主要交通动脉。民国时期,鉴江水系航运因战事一度略有减少,但仍比较繁荣。新中国成立后,河茂铁路、茂名油城建设和粤西地区的大部分物资、设备与日用食品、农副产品、水产品等,均靠鉴江水路运进输出,成为当时广东内河航运最繁忙地区之一。
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鉴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开展鉴江流域枯水期水量调度,通过对高州水库、拦河坝、梯级水库、取水户的调度管理,改变流域枯水期径流过程,以保障枯水期用水安全。从2017年开始,鉴江干流江段正式实施禁渔期制度。
流域水系及特征
水系组成
鉴江是粤西沿海最大的河流,发源于信宜市东镇的虎豹坑,自北向南流,在湛江市吴川市注入南海,干流全长232km。上游为山区,又是暴雨区,山陡流急,河床坡度大,常山洪暴发。流至高州大井与一级支流大井河汇合后,地势逐渐平缓,河床逐渐开阔。流域跨越广西、广东两省,总面积9464平方公里按流域地势,可将其划分为3个不同的地区。
北部、东部为山区,支流密布,水源众多,山陡流急级支流曹江就位于东北部地区,曹江发源于高州市马贵鸡笼头兰逢岭,流经高州的马贵、长坡、曹江等镇,在曹江镇的帅堂以下5km六罗合叉口汇入鉴江。曹江全长100km,流域面积874平方千米,总落差870m,平均坡降2.76%。本区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20.97万kW,建有石骨、良德两座大型电站。还有一大批中小型电站。
西部、中部为低山丘陵和缓坡地。鉴江最大的一级支流罗江位于西部,罗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的鸦顶北麓,流经化州市境内的文楼、平定、合江县、林尘等镇,在合江墟边与罗江最大的一级支流陵江汇合后,至化州城汇入鉴江。罗江全长143km,集水面积2618平方千米。罗江上游属丘陵区,中下游属缓坡地和平原,沿江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南部多为平原。沙琅江位于南部地区,它发源于电白区鹅风嶂南坡,向西南流经电白县的沙琅、霞洞、坡心等镇及茂南区的袂花、螯头镇,到吴川市兰石瓦窑口与小东江汇合后注入鉴江,干流全长112km,流域面积2516平方千米。袂花江下游全为冲积平原,地势低洼。
主要支流
鉴江支流众多,有曹江、罗江、袂花江等一级支流,小东江、陵江等二级支流先后汇入干流,构成叶脉状的鉴江水系。其中集雨面积大于500平方千米的有大井河、曹江、罗江和袂花江。
鉴江干流水系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共29条,其中一级支流9条,二级支流16条,三级支流4条。 鉴江自高州市城区而过,经石鼓镇,在沙田圩左有沙田河注入,转向南行,入镇江镇、祥山镇,左纳良文塘河后出高州市境,入化州市。在化州市境,经南盛、镇安至化州城区与罗江汇合。转向南流至长歧镇入吴川市境。县域内河段45.5公里,集雨面积2104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坡降为1.32‰,县域内南盛至长歧镇段,河床平均坡降0.79‰。在吴川市内,从化州市长歧镇新村入境,经梅菉街道、振文镇、黄坡镇、吴阳镇,到黄坡镇注入南海。吴川市境内46.3公里,流域面积吴川境内占770平方公里,总落差220米,上、中游比降为0.374‰,下游比降为0.507‰,河面狭处324米,最宽处1100米。
化州市段
罗江是鉴江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信宜旺将,先入广西北流勾髻顶西南,后经高州市荷花、石板,化州播扬、宝圩镇、那务镇至合江与平定水汇合后,经江湖、林尘、中垌镇、官桥等地到化州市区汇入鉴江,全长143km,纵贯化州市境内长110 km。全流域集雨面积2618k㎡,市境内集雨面积1550k㎡,罗江河床平均坡降为0.64‰。罗江区在合江县以上分为陵江和平定水,平定水也称作罗江。上游属丘陵区,中下游为缓坡地和平原。罗江上游没有大型蓄水工程,上游平定水和陵江分别建有文楼、翰堂和引陵拦河坝,中、下游兴建有合江、林尘拦河坝。
陵江,也称陵高明河,是鉴江水系一级支流罗江的最大支流,一源出于广西北流市扶新区茂化乡石屋山村的扶来山,又名浮来水;另一源头在信宜高坡镇旺将乡大河肚村勾髻顶西南麓,两源在北流扶新区汇合,南流入化州市,名为陵江,至化州合江墟边汇入罗江。陵江全长143公里。陵江在茂名市流域流经高州荷花镇和化州宝圩、那务镇、合江县等镇圩。
白马河,发源于扶新镇茂化村的王相山。流经上林县、扶 新、白马、大伦等,流入广东省高州市境,经鉴江入海,全长 31.9km,流域面积 179km2, 最枯流量 0.21m3 /s,年平均流量 5.83 m3 /s,年径流量 32310 万 m3。
清湾河,发源于清湾镇中龙村的茂田,六靖白米、清湾、风塘、 清平、龙南市等村,流入广东省化州市境内,汇入鉴江而入海,全长 20.8km。流域面积 114.2km2,高程 45m,天然落差 85m,多年平均流 量 3.72m3 /s,枯水期流量 0.19m3 /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20613 万 m3。
湛江市段
沙琅江是鉴江第二大一级支流。发源于电白区县鹅凰嶂南坡,向西南流经电白的罗坑镇、沙琅镇、霞洞、茂南区袂花等地,在吴川兰石瓦窑口与小东江汇合,并于梅菉街道注入鉴江。集雨面积2516k㎡,干流全长112km,平均坡降1.09‰。其中市境内集雨面积2284k㎡,河长86km。其主要支流有庙背水、大社河、黄岭河、观珠河、小东江等。袂花江上游为山区,最高峰鹅凰嶂海拔1337m,是我省暴雨高区之一,其中据利垌站测得多年平均雨量为2740mm,最大是1973年4398mm,中游为狭长的沃土阶地,下游为冲积平原。1960年以后,上游建有罗坑镇、黄沙等大、中型水库,控制集雨面积127k㎡,下游吴川市兴建了博茂减洪工程,将沙琅江改道出口,并兴建梅菉街道节制闸,防止鉴江洪水倒流和利用洪峰错位排洪。
小东江是鉴江最大的二级支流,是袂花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高州官庄岭下,经高州根子、茂港羊角、茂南山阁至新坡莲塘与泗水河汇合,穿越茂名市区后至新坡合水有白沙河加入,最后在吴川瓦窑村汇入袂花江。集雨面积1142k㎡,河长67km,干流坡降0.64‰,总落差163米。
塘缀河是鉴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化州市良光的木威塘,自西北向东 南,经塘缀圩入吴川市境,全河长 47km,流域面积414km2 ,下行经石埠、 寮罗、江口、平城、平泽,于大岸出鉴江,县境河长 26.5km,流域面积 227km2 ,全河平均坡降 0.21%。塘缀雨量站多年平均降雨量 1486mm,最 大(1976 年)降水量 2179mm,最小(1977 年)降水量 856mm,最大流量 970m3/s,年均径流量1.49 亿m3 。石埠至平泽河段,地势低洼,河床弯曲, 曲流甚多(7 处)行洪缓慢,两岸无堤,鉴江发洪或涨潮,洪潮兹有漫淹,或 顶托洪涝排泄,受涝面积 8.6 万亩。下游还有板铺河、木棉江于大沙坉汇入。
高州市段
南塘河,因河道主要流经县内南塘镇而得名,又称谷篢河,属鉴江一级支流。起源于县内石板镇甘帐石滩,与其他诸水源于石板公茄坳口汇合,出甘帐水库后向东南流,再与南塘仙坑水于架涧合流后出南塘墟,向东南流经中心坡、马落洞、柳村等地,至南塘谷篢池岸(鲤鱼坟)汇入窦江。 河长21.5公里,集雨面积123.1平方公里,总落差24米,河流平均比降1.1‰,河流弯曲系数1.59,平均河宽6.88米。以雨水补给为主,季节分配不均,洪枯水位相差悬殊。
大井河,是鉴江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一源出自高州东北马贵镇海拔1627.3米的棉被顶西侧林坪坳的西麓;另一源出自棉被顶东南山麓深镇仙人洞,西南行约3公里后称深镇河,流经深镇墟、大仁庙墟与古丁河汇合后,称黄塘河。沿途汇入大潮河,流经深镇、东岸、大井等地,在大井石咀与鉴江汇合,该河为大井河的主要支流。大井河主河道长68公里,集雨面积586平方公里,总落差1149.2米,平均坡降16.9‰,年均径流深1113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911毫米,平均年径流总量6.74 亿立方米,丰水期(P=10%)径流量12.88亿立方米,枯水期径流量3.40亿立方米(P=95%)。多年 平均流量20.7立方米/秒,河流弯曲系数1.57。
沙田河,属鉴江水系一级支流,又称金银河。发源于县西部荷塘镇海拔335米的马蹄岭,诸源流至顿梭镇水口合流称都安河,经沙田大利、桃栏,过沙田墟,于沙田卢村江口合丫入鉴江。全长 35公里,平均坡降1.125‰。河床平均宽度8.56米。历史最大流量569立方米/秒,平均流量6.25立方 米/秒。平均径流深930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854毫米。改建项目周边地表水主要是沙田河和泗水河。
曹江河,又称石骨河,是鉴江水系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高州市东北部马贵镇海拔1141米的尖峰岭。诸源汇合于厚元墟,南行,称厚元河。经马贵墟,往南迂回山谷,河床狭窄陡峭,怪石磷峋, 至大坡,称马贵河。大坡镇以下至石龙镇石骨段称朋情河。石骨以下经长坡至曹江镇称曹江河。至 长坡镇旺利管理区纳入云炉河。再西南行,至帅堂墟与新垌河汇合,河面渐宽,从帅堂再往西南行 5公里,于南塘镇六罗管理区合叉口汇入窦江,汇合处以下称鉴江。曹江河全长100公里,集雨面积 874平方公里,总落差1016米,平均坡降10.16‰,河流弯曲系数1.57。
泗水河,又称白村水,为鉴江水系一级支流梅江的支流。发源于广东省高州县内泗水镇海拔321米高的鸭仔嶂,流经泗水镇,在分界飞马迳汇入茂名袂花河(梅江),流至茂南区山阁出高 州县境,在吴川县城梅菉附近汇入鉴江河,全长42公里,集雨面积203平方公里。在高州县境内集雨面积125平方公里,河长35公里,总落差30米,平均坡降0.85‰。河流弯曲系数1.18。流域内多年 平均降雨量1709毫米。平均径流深851毫米。多年平均流量为5.2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429立方米/秒(车角山站测,下同),最小流量0.02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08亿立方米,丰水期(P=10%) 径流量1.63亿立方米,枯水期径流量0.51亿立方米。上游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54千瓦,下游为399千瓦。
水文特征
径流量
据水文资料记述,鉴江年径流在地理分布上与雨量相似,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变化范围为600至1800毫米,流域平均928毫米;高州大桥顶附近年径流深在1800毫米以上,而吴川市的梅菉街道、黄坡镇等地则为650毫米左右。平均年径流量85.7亿立方米,水资源并不丰富,人均年占有水量约2240立方米,约为广东省省人均占有量的70%,较中国人均占有量尚少10%。
水质
鉴江流域各河流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不受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工业、生活废污水量每年大量排放入河,造成鉴江流域各河段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鉴江上游的高州市水库水质保持良好,为工-Ⅱ类,鉴江干流中下游河段水质有所下降,特别是高州城区、化州市城区段水质有所恶化。鉴江干流的高州断面水质为Ⅲ类,达到目标水质,化州断面水质为Ⅳ类,未达Ⅲ类目标水质,梅录断面水质为Ⅳ类,未达Ⅲ类目标水质,支流罗江的合江断面水质为Ⅲ类,未达Ⅱ类目标水质。小东江水质由于受茂名市石化公司炼油厂、化工厂等排放大量工业污水,以及市区人口激增和饮食业活跃带来的大量生活污水,水质污染严重,小东江的镇盛、石碧断面水质均为超V类,主要超标项目有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物需氧量和石油类。
地理特征
气候
鉴江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暴雨,冬季偶有霜冻,常见秋旱。多年平均气温21-23℃,受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影响,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地形地貌
流域形状为扇形,地势由北东向西南倾斜,北部及东部为高山地区,峰峦起伏,最高峰的大田顶海拔1703m,西部和中部为丘陵台地,海拔在500m以下;中下游沿岸为广阔的平原区。
土壤
流域内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山地丘陵为黄壤、红壤和赤壤。
生物多样性
流域植被尚好,北部偏东及东部山地为稀树草坡、草地及灌木草坡;沿河两岸及平原区多为栽培植物;下游滨海台地为沙荒植被。
人类活动
水利设施
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大型的高州水库(总库容11.5亿立方米)、罗坑水库(总库容1.13亿立方米)及7座中型水库,建造855公里堤围及分洪工程,减轻洪水灾害;1976年大洪水,化州站(集水面积6157平方公里)洪峰流量4850立方米每秒,造成很大损失。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1987年,鉴江干流上结合供水、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建成吴阳、积美、高岭、江边村、南盛、秧地坡和旺罗等拦河闸坝,改善水资源利用条件;20世纪60年代在下游塘尾,建成塘尾分洪工程,使鉴江部分洪水由塘尾直接分流出海,减轻干流下游两岸洪、涝灾害威胁。支流沙琅江(又称袂花江)流域建成罗坑及黄沙两座大、中型水库,共控制集水面积127平方公里,进行整治河道及堤围工程,在主流及其支流梅江上兴建名利、共青河、东江口、乌石等拦河闸坝,1960至1980年建成博茂减洪河工程,使沙琅江洪水改道经由减洪河直接排出南海。化州市河段已建拦河坝,上游泥沙淤积异常明显。高州市在鉴江干流上下游,建造六级拦河坝,提高水位,引水灌溉,使流域84%农田得到灌溉。这些水坝起到调节水量、滞洪、防洪、发电等多种功能。
航运交通
鉴江航运交通比较发达,外航经南海达港澳,内航连接四河三江,直通吴川市、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1949年前木帆船上可通航至高州城,下至吴川出海。新中国成立后兴建6级拦河闸坝,20吨至30吨船只可上行到高州。1957年前鉴江流域上游水源林面积较强,植被与土壤涵蓄水源能力较大。鉴江干流上游的镇隆圩以下,终年通行木船。高州城以下至吴川黄坡镇,河床较宽,水道较深,有机动船来往,运输货物及载客载重达20吨。镇隆镇至上游的北界圩与池洞圩,常年可通行竹筏,丰水期机动航可通达东镇。县境内鉴江干流及其可通航的一级支流大井河、曹江河、沙田河,20世纪60年代初通航里程有197公里,年货运总量达130万吨。
随着现代交通建设发展,鉴江的河运落伍。鉴江水电、水利枢纽工程忽视航运的价值,部分枢纽的通航设施设计不合理,无法正常使用。对内河航道建设的投入逐年减少,曾全线贯通的鉴江多处断航,船舶被迫从事区间运输,水运平均货运运距不到23公里。鉴江航道技术等级,由通航300吨级海轮,降到通航船舶吨位50吨。鉴江水系建有众多船闸,有坪山船闸、南盛船闸、江边村船闸、高岭船闸、积美船闸、吴阳船闸,属于水利、水电、石化、航道等部门监管。但缺乏对航运的重视,后续投入不足,管理不善,船闸年久失修缺乏维护,通航条件日益恶化。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鉴江干流河床淤积,在上流修蓄了水库、电站及水坝,通航受阻。到20世纪80年代末通航只限于高州城以下河段。在每年的枯水期通航困难,年货运量已下降到仅几万吨。至20世纪90年代基本没有航运,原有船民或迁居吴川,或转谋他业。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最大洪水在1976年9月23日,梅菉洪峰流量420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为6.81米;最小流量出现于1956年4月,为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76.82亿立方米,平均含沙量为0.56立方/公斤,年平均输沙量为180万吨。
旱灾
旱灾是鉴江流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3月降雨量偏小,且北部山区和丘陵区土质多为砂壤土;南部的平原地区多为黑砂壤土,蕴藏水分能力差,蒸发量大,加剧了旱情,构成了本流域春旱和秋旱的特点。以干旱指数来分析,干旱指数从北部向南部呈带状分布,且中部小,逐渐向南北两边变大,这也说明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地区比中部地区干旱情况稍为严重。
洪水
鉴江来源地处云开山脉的虎豹坑、樟坑,集水于峡谷深涧,溪流多,落差大。每逢暴雨,山洪暴发,大量泥石冲下河床,中游则地势较缓,支流众多,河床淤积严重,河道排泄不畅,造成中下游水灾频繁,形成多处涝区。据历史记载,明正统十四年(1449)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共443年之间,鉴江发生过特大洪水39次。据梅菉水文站查测,1914年7月出现大洪水,洪峰流量为5830立方米每秒,相应梅菉断面水位为7.66米。
鉴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所形成,发生时间与暴雨出现时间相同,年最大洪水一般是发生在6-9月份。洪水的规模主要取决于暴雨的强度、时空分布以及前期降雨量。根据暴雨时空分布的不同,灾害性洪水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
短历时局部性洪水。这类洪水历时短,且只在局部地区发生,一般是由几小时或十几个小时的突发性局部大暴雨所形成,暴雨笼罩面积一般为几十平方公里至几百平方公里。因暴雨量级高且汇流时间短,如果该地区是山区,位于该地区的小河常产生极大的洪水,人称“山洪暴发”,有时还伴随着泥石流。如1972年11月8日,支流曹江普降局部性大暴雨,曹江的控制站大拜站测得最大24h暴雨量为245mm,曹江发生历史性大洪水,大拜站测得建国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1600立方米每秒。
中等历时地区性洪水。这类洪水一般由台风雨、气旋雨等地区性一次大暴雨过程所形成,暴雨历时一般为2-5d,暴雨笼罩面积一般为几百平方公里到二千平方公里。如1994年6月8-11日,受9403号强热带风暴的影响,在一级支流罗江流域上大面积连续普降大暴雨,暴雨中心测得最大24h暴雨量为344mm,罗江流域内最大4d雨量为422mm,致使罗江出现50年一遇的大洪水,罗江流域上的控制站合江站测得最大洪峰流量为2110立方米每秒。
长历时流域性大洪水。这类洪水一般是由多个地区连续多次暴雨组合产生,常有多个暴雨中心。由于暴雨历时长、范围广,洪水的量级也最大,影响大。
泥沙
鉴江干流上游是广东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流失面积大,年代久远,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一些地方的土质疏松,肥力低,植被差,加上暴雨强度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这是自然因素;而人类乱砍滥伐森林,盲目开荒,破坏植被,陡坡种植,以及在铺路、采石等工程建设和经济开发活动中,对弃土、陡坡没有处理好,导致了人为的水土流失,这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实测资料表明,鉴江干流的含沙量历年来都是比较大的。如中上游的高州市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61立方米每千克,是广东省三大高沙河流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520平方千米每吨(扣除良德、石骨水库控制面积后为800平方千米每吨,为全省最高值)。而其下游支流罗江的合江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5立方米每千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228平方千米每吨。这说明在该流域内,不同地区的含沙量的差别是很大的。
水土流失冲走肥沃的表土,使土壤性质恶化,保水能力下降,形成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现象,水土流失使泥沙流入水库渠道,降低蓄、引水量的效能和水利工程抗旱排涝的能力,也缩短水利工程寿命。
土地侵蚀
鉴江流域土地也受侵蚀。年侵蚀模数平均每平方公里200至500吨,水土流失面积62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输沙量300万吨,河道淤积严重,干流高州市河段自1952至1977年河床平均抬高1.5米。
环境保护
茂名市历来重视鉴江河流管理保护工作,以河长制为抓手纵深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坚持每年投入4000万元以上河道日常管护资金。
2022年10月,广东省副省长孙志洋到鉴江巡河调研,要求茂名市要切实做好鉴江保护和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保护意识。为贯彻落实孙志洋巡河指示精神,全市积极谋划鉴江源保护项目,组织相关部门、第三方设计单位多次进行实地勘察,并编制了《鉴江源保护及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一期)实施方案》,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同时,茂名市积极向省申请2023年度省级河长巡河资金500万元,用于实施鉴江源保护及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建设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积极打造具有鉴江流域特色的水文化景观驿道和风光带,提升鉴江源水环境质量。
鉴江源保护及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以鉴江源为脉络,结合流域的自然生态,突出流域主题功能。项目建设范围为鉴江源头至下游拦河坝河段及其沿线环境,主要包括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鉴江文脉入口区、健康碧道、自然教育驿站+多功能停车场、青石登山小径、鉴江源景观台等内容。通过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建设河长制主题公园和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内容,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河道行洪能力不足、外观欠佳、生态功能不全的问题,强化鉴江源头保护;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河长制和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爱河护河的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水环境整治及河长制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结合流域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特色以及“万里碧道”和“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带动周边旅游经济发展。
风景名胜
鉴江八景
鉴江湾顶自西北折向西南,为鉴江溪入海口。在湾顶处,立着“岩笼鼻峰”与“高峰岩”两座山峰。岩笼鼻峰为火山岩山峰,因似“牛笼头”而得名,称“真武凌云”,为鉴江八景之一。
鉴江山体岩石分为火山岩和花岗岩两类,火山岩属石帽山群地层,其中分布在鉴江溪下游峡谷东部的山体,古称“九髻(吉)山”,构成鉴江八景之“炉峰晓雾”“石笏叠翠”。鉴江前往罗源县县城的古道,因山势突起,有三十六曲岭之称,为鉴江八景之“曲岭盘霄”。
滨海景观
鉴江流域与南海相接,海岸线长250余公里,自然生态优越、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海岸、海岛、海滩,茂名“中国第一滩”、吴阳金海岸是著名的优质沙滩。海岸线上海湾众多,并拥有全国罕见的城市内湾。鉴江于吴阳镇沙角旋出海,咸淡水交汇造就了此处自然生态景观;沙角旋-金海岸-吉兆湾、环水东湾-南海旅游岛位于广东滨海旅游带,因而在鉴江流域南部区域,江河出海、现代都市、外海度假多重景观并存,具有“通江达海”“内湾外海”的独特魅力。
价值意义
航运价值
鉴江是粤西主要交通脉络。古岭南陆路交通不便,鉴江及其主要支流成为粤西地区人货进出的重要运输线。隋唐时期,鉴江及其主要支流均为通航河流,成为粤西人主要通道。
战争价值
1949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先头部队,从梅菉挺进化州市,从南津渡口渡过鉴江,占领宝岭后进入县城。鉴江的航运在解放战争中也发挥了作用。
相关文化
相关人物
冼夫人是最早利用鉴江水运的历史人物,她利用鉴江水系优势和便利,发展水上交通,灌溉农业,进行军事行动,使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统一。
民国初年,高州六属之首富梁谱埙、梁谱篪兄弟家族产业,主要通过曹江河进出鉴江,来往吴川市梅菉等地。田产及各类货物,通过河运从鉴江下游到达曹江码头,直达安良堡内的储备仓库。梁氏兄弟最后也是通过曹江河出鉴江,由吴川出海。
吴川鉴江两岸演绎着“左江出文官,右江出武官”的传奇。以鉴江顺流而下的方向而言,左江包括吴阳、塘尾、大江山、长岐等镇街,右江则包括黄坡、振文、塘缀、樟铺等镇。左江出的文官,比较著名的有粤西状元林召棠、宋进士林永、南宋解元李凌云、清代诗翁李文泰、民间传奇人物麦为仪等;右江出的武官有清琼州督抚彭玉将军、清广东水师提督窦振彪将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庞雄、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李汉魂、爱国将领张炎将军等。
文化作品
清代邓奇俊的《鉴江》,“山如簪碧玉,水似带青罗,谁把秦时镜,千秋照清波。”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有诗:“乱山围塔小,曲水抱沙团。”
民俗文化
“鉴江秋月”,古高凉八景之一。明代以来金秋时节,粤西悠久的民俗为鉴江增加内涵。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粤西各地举办元宵灯会。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鉴江两岸人民有赛龙舟的习俗。鉴江流域的民俗文化,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冼夫人信俗、高州木偶戏、化州跳花棚、吴川飘色,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例等。
相关事件
2024年6月3日8时至5日12时,受降雨影响,广西、广东、云南、黑龙江等省份的37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其中,广东鉴江广东鉴江会出现明显涨水过程,可能发生超警洪水,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参考资料
鉴江.广东省情网.2024-06-06
【点赞茂名之名水】大美鉴江.南方+.2024-06-06
鉴江画廊魅力蓝湾.微信公众平台.2024-06-06
省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和五大河流(流域)、潼湖省市县级河湖长最新名单公布.广东省人民政府.2024-06-06
鉴江干流江段进入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化州市人民政府.2024-06-06
鉴江.广东省水利厅.2024-06-07
【点赞茂名】陵江,碧水悠悠映南天.微信公众平台.2024-06-07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24-06-07
吴川市大山江水电站清理整改核查评估报告.吴川市人民政府.2024-06-0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高州市人民政府.2024-06-07
茂名:彰显鉴江源景观风貌 提升鉴江源水环境质量.百家号.2024-06-06
碧海青山鉴江湾.罗源湾新闻网.2024-06-06
全国37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百家号.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