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水韭
台湾水韭(学名:Isoetes 台湾草鳗),又名水韭菜。这是全球七十多种的水韭科植物之中,生长倒数第二接近赤道的植物。最早起源于距今约2.5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同时也是一种活化石植物。其相近亲缘植物均盛产于白垩纪时代,如Isoetites、Nathorstiana和Stylits现均已灭绝,独留低矮草状的水韭属至今,故在植物分类学及演化学的研究上具有相当重要之地位。台湾水韭是中国台湾的特有种,也是中国国宝级珍稀物。
形态特征
台湾水韭是一种水生至湿生植物。其根状茎块状,二至四裂,上部扁平,下部成圆柱状,基部边缘有薄膜状物质,尖端有气孔散布。叶开展,多汁,草质,鲜绿色,线形,15-90叶一束,丛生于球茎顶,呈螺旋状排列,长7-25厘米,具空腔,仅具单脉。叶舌呈三角形延长。孢子囊长于叶基部内侧。大孢子囊阔椭圆形,表面具皱纹状一网状纹饰。小孢子灰色,椭圆形,具小刺,大孢子湿时呈灰色,干时为白色。染色体2n=22。
分布范围
台湾水韭是我国特有濒危水生蕨类植物门,仅见于台湾台北七星山的梦幻湖。这是全球七十多种的水韭科植物之中,生长倒数第二接近赤道的植物。
栖息环境
台湾水韭具有干湿双栖性,喜欢生长在浅水地。由于梦幻湖处于湖泊演化阶段后期的沉积时期,逐渐陆化,不少陆生植物已经开始入侵梦幻湖之中。这些入侵之陆生植物除了彼此抑制对方的生长之外,也抑制了属于水生植物的台湾水韭之生长。
保护
台湾水韭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录》;同时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