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烈士,是指1946年4月8日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空难中遇难的烈士群体。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谈判,决定为组建新政府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可不久,中国国民党悍然撕毁政治协商会议决议。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乘坐C-47运输机,由重庆市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同机回延安的还有刚被党组织营救出狱的新四军原军长叶挺、出席在巴黎举行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回国的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发及爱国教育家黄齐生等13人,另外还有4名美国机组人员。途中,飞机在兴县东南80里的黑茶山遭遇浓雾,迷失方向,最终撞山焚毁,机上全部人员遇难。

背景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民党迫于国内要求和平舆论和短时间内难以调结军队大举进犯解放区的形势,蒋介石三次致电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决定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力争实现和平建国。1945年8月27日,美国驻华大使帕特里克·赫尔利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乘专机赴延安市,迎接毛泽东等中共代表赴重庆市。经过长达43天的艰苦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后写进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0月11日,张治中、中共代表王若飞陪同毛泽东乘“美龄号”专机返回延安。

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政协会议,向中国国民党政府提出立即无条件全面停止内战,结束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月10日,由国共两党及各民主党派代表参加的政协会议在重庆国民政府大礼堂召开,国民党拒绝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府的合法地位,中共代表据理力争,最终达成一致。会议通过《和平建国纲领草案》《宪法草案案》等五项决议。1946年3月20日,国民党召开四届二次国民党参政会,公开推翻政协五项协议,掀起反共逆流。面对形势的逆转,中共中央决定,政协代表王若飞、政协宪法草案委员会中共委员秦邦宪,返回延安市向中央汇报和请示工作。 与此同时,叶挺奉命前往延安参加“整军”工作。 邓发也返回延安汇报出席巴黎世界职工代表大会的情况。

遇难经过

1946年4月8日上午8时,王若飞、秦邦宪、叶挺等人乘坐一架美国C47型运输飞机,从重庆白市驿机场起飞,向着陕北延安飞去。飞机上除了三名美军机组上士外,兰奇上尉担任机长,曾是飞虎队员。飞机飞往西安市途中,已感觉飞行异常,但兰奇机长坚持续飞。当飞机飞往延安时,天空下起冰雹,刮起大风,四氧化三铁干扰使飞机严重偏离航向,进入迷航状态,并发出迷失方向的报警电报。4月8日下午两点左右,在延安东关机场已隐约能听到飞机的引擎声,随后声音却渐远。飞机飞抵延安市上空时并没有降落,而是折向向东飞去,直飞过黄河,因飞机迷失道路,于下午2时左右,在晋西北兴县东南80里的黑茶山遇雾,不幸在此撞山坠毁,机上17人全部当场遇难。

烈士名单

“四八”烈士遇难名单包括中共中央委员博古(秦邦宪)、王若飞,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原新四军军长叶挺,叶挺的夫人李秀文、女儿叶扬眉(11岁)、儿子叶阿九(3岁),王若飞的舅父、老教育家黄齐生先生(69岁),黄齐生的孙子黄晓庄(21岁),十八集团军参谋李少华(29岁)以及王若飞随从魏万吉(24岁)、博古随从赵登俊(24岁),叶阿九保姆高琼(16岁)。另有美国方面的机组人员兰奇上尉(C.E.Lange)、瓦伊斯上士(Dallas Wise)、迈欧(M.S.Maier)、马尔丁(E.R.Mar-tin)4人,死难人员共计17人。

后世纪念

悼念活动

“四八”烈士遇难后,遇难地兴县所在的晋绥分局决定晋绥边区全党、全军下半旗3日,停止娱乐一周,全体干部臂纱挂孝,以志哀悼。当地公祭完毕,即组成治丧护柩委员会,护送烈士灵柩前往延安市。1946年4月11日,党中央在延安获悉飞机确实在黑茶山遇难,沉痛宣布了飞机失事的消息,立即组成以毛泽东为首的26人治丧委员会。同时成立了由11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秘书处,在延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办公,负责处理治丧日常事务。4月13日,中央机关举行追悼会。4月15日下午2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在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党举行干部大会,悼念“四八”罹难烈士。大会推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康生、彭德怀、林伯渠、贺龙、习仲勋、徐向前、蔡畅等15人为主席团成员,林伯渠主持悼念活动。4月17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在岚县机场举行隆重的公祭,各界群众1.5万人参加;4月18日,烈士遗体由2架飞机运抵延安市;4月19日,延安各界群众3万多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送行群众队伍长达2000米。在国统区重庆市10000余名各界代表为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在追悼“四八烈士”的大会上,周恩来流泪报告了遇难诸烈士的生平事迹。

中国共产党悼念烈士挽联:“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生,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所凶音哀砥柱;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将胜利慰英灵。”

延安总部悼念烈士挽联:“和平的使者,抗日的英雄,工人的领袖,先进的教育家,哭你们,更哭国家与民族的不幸;恶劣的气候,浓密的云雾,迷路的飞机,万恶的黑茶山,恨这些,尤恨法西斯主义特务的猖獗。”

纪念文章

1946年4月20日,《解放日报》推出共6个版面的《追悼“四八”被难烈士特刊》,以示隆重悼念。毛泽东撰写《向“四八”被难烈士致哀》一文,并题写: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文章。朱德撰写《完成死难者所遗下的事业》,并题写: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刘少奇撰写《痛悼我们伟大的死者》,并题写:把给与我们伟大死者的悲痛变为积极的力量来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林伯渠撰写《悲痛的悼念》、徐特立撰写《回忆与悼念》、习仲勋撰写《纪念我们的先驱》,李鼎铭题写:为和平民主而牺牲,虽死犹生。陈伯达、蔡畅、黄韦文、章乃器、郭沫若、贺龙、张云逸、周士第、陈铭枢、吴玉章、马寅初刘少白等人也撰写了纪念文章。

纪念书籍

纪念场所

“四八”烈士纪念馆

四八”烈士在黑茶山遇难后,兴县县政府于1946年11月在烈士殉难处刻石纪念,于东会寨上村建立烈士祠;1978年,将烈士祠迁于庄上村北侧山麓,改建为“四八”烈士纪念馆;2005年全面进行了翻新和维修,并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8年5月,在旧馆西北近200米处修建了占地面积50余亩、外围绿化面积500余亩,建筑面积2179平方米、展陈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新馆主馆;2009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5年8月在主馆左侧修建了建筑面积为5055平方米的副馆,内部陈设失事同型号美国C-47运输机等展品。与此同时,县里还在岢大线乌门山巅东侧,修建了一处“四八”烈士纪念亭和英烈墙,雕刻着毛泽东、周恩来的题词和英烈简介,使更多的人了解牢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四八”烈士纪念碑

“四八”烈士纪念碑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次营镇周壁村村南。坐西朝东,共有7通碑,占地面积1.3平方米。均立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从南向北依次为:《创建合作社碑记》《挽联碑》《叶挺烈士纪念碑》《王若飞烈士纪念碑》《四八死难烈士碑记》《抗日战争八年损失碑记》《为国殉难烈士暨损失碑记》,是周壁村群众为悼念王若飞、叶挺等“四八”殉难烈士而立。7通碑均为青石质,《抗日战争八年损失碑记》为方形碑,余皆为圆首碑,高1.5-1.8米,宽0.56-0.67米,碑文多为楷书,《四八死难烈士碑记》阳城县县委机关旧址为隶书。1982年,“四八”烈士纪念碑被阳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阳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四八”烈士陵园

“四八”烈士陵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北6公里处的杨家岭和王家坪之间。1956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正式建造四八“烈士陵园,园址选在王家坪。1958年两周王陵竣工,除安葬“四八”烈士外,又将张浩、关向应等人的遗骨葬入园内。“文化大革命”中陵园被毁,1969年初迁入现址。陵园占地面积37818平方米,建筑面积14850平方米,27位烈士的墓碑分3层呈阶梯状排列。设有陵园管理处进行专门管理。

参考资料

南方局悼念“四八”烈士.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2025-02-22

“四八”烈士虽死犹荣(上).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2025-02-22

“新政治协商会议”是怎样成立的?周恩来提出加了哪个字?.百家号.2024-05-28

1946:“四八”空难真相.民主与法制网.2024-02-26

陕西革命旧址云上展之十三:延安四八烈士陵园.我是延安.2024-03-05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⑤】“四八”烈士纪念馆参观记.澎湃新闻.2024-02-26

青山有幸埋忠骨.吕梁新闻网.2024-02-26

谭斌:英雄魂断黑茶山,“四·八烈士”逝世75周年祭.百家号.2024-04-15

黑茶山空难.吕梁新闻网.2024-02-26

遇难黑茶山——“四八”烈士,虽死犹荣!.微信公众平台.2025-02-22

“四八”烈士永垂不朽.新浪微博.2025-02-22

“四·八”烈士黑茶山遇难.吕梁新闻网.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