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墓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位于南京栖霞街道十月村农田中,是萧衍叔父萧崇之之子,梁武帝的堂弟萧景的陵墓。墓前现存石刻2种3件,其中石玉貔貅两只。墓神道仅存一石柱,现存石柱为神道西侧石柱,是南朝陵墓石柱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之一。萧景生于南梁初年,当时“反左书”书法风格盛行,后逐渐消失,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绝响。萧景于梁普通四年(523年)在郢州治所江夏郡城(今湖北武昌西南黄鹤山上)去世,享年47岁。梁武帝追赠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萧景死后,初葬于江夏,后迁葬建康(今南京)。萧景墓仍未发现。
基本介绍
萧景(477年-523年),字子昭,萧衍叔父萧崇之之子,梁武帝的堂弟。少好学,长于辞令。齐时曾任永宁令,政绩显著,史称“政为百城最”(《南史·梁宗室传》)。齐永元二年(500年),封步兵校尉。萧衍代齐建梁后,封吴平县侯、南州刺史,加都督。后历官领军将军、宁蛮校尉。武威郡刺史、侍中、安西将军、郢州刺史等职。他勤于政事,颇负盛名。梁武帝对他极为器重,“军国大事告与议决”。普通四年( 523年)卒于郢州治所江夏郡城(今湖北武昌西南黄鹤山上),时年47岁。萧衍诏赠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萧景死后,初葬于江夏,后迁葬建康(今南京)。
萧景墓前现存石刻2种3件,其中石辟邪两只,东西相对,间距约21米。西辟邪于1956年曾掘出地面,因破碎无法修复,于是又埋入原来地下。东玉貔貅为雄兽,原来从腰部断为两段,左前腿、底座也断,1957年5月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重修。现臀部略残,身长 3.80米,高3.50米,体围3.98米。昂首张口,长舌垂胸,右腿前迈。头有毛,腹侧双翼,翼前部饰6根毛。胸前几缕勾云纹,仿佛长飘拂。整个辟邪体态肥硕,雄俊壮美。
萧景墓神道仅存一石柱,现存石柱为神道西侧石柱,是南朝陵墓石柱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之一。
石柱于1957年由南京市文保会进行了提升维修。通高6.50米,往围2.48米。柱头为一饰有覆莲纹的圆盖,圆盖之上仁立着一只仰天长啸的小玉貔貅。小辟邪长0.84米,高0.5l米。柱身高4.20米,雕刻隐陷直棱纹24道。柱身上方接近圆盖处,有一长方形柱额,其上反刻“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23字,字迹清晰,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别有意趣的特殊书体在南朝陵墓神道石柱上仅存两例:一例是丹阳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神道东侧石柱;另一例便是萧景墓神道西侧石柱。这种特殊的书体,历史上称作“反左书”。据南梁时书法家庾元威在《论书》里介绍:“反左书者,大同中(534年-546年)东宫学士孔敬通所创。余见而达之,于是座上酬答诸君无不识者,遂呼为众中清闲法,今学者稍多,解者益寡。”著《宝刻丛编》的南宋陈思在《书小史》中注:孔敬通“能一笔草书,一行一断,婉约风流,特出天性,顷来莫有继者。又创为左右书,当时座上酬答,无有识者,应元威见而达之,遂呼为众中清闲法”。庾元威说“反左书”是梁朝大同年间孔敬通始创,然而萧顺之、萧景均葬于大同之前,其神道石柱建立的时间当不会相隔太久,因此,“反左书”始于孔敬通的说法显然是不准确的。实际情况是,南梁初年“反左书”出现,大同市年间盛行,其后便销声匿迹,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绝响。
在柱额的侧面线刻有披衣担肩、赤脚手持莲花的“礼佛童子”图案。柱额之下浮雕有3个怒发冲冠、袒胸露腹、类似鬼形的负重力士像,可能与佛教有关。再下面依次饰有一圈绳辫纹和一圈交龙纹。柱座高0.98米,上圆下方,上为衔珠双,下为方形基座,基座四例刻有张口、吐舌的神怪纹饰。整个石柱造型精巧,装饰华美,是驰名中外的雕刻艺术品。
萧景墓至今仍未发现。
参考资料
福利|石刻观今古 天寒枫叶丹,栖霞邀您“苏心游”.微信公众平台.2024-05-30
您已进入监测区域,请保持安全距离!AI覆盖,江苏神兽“碰不得”.扬子晚报.2024-05-30
“文物映耀百年征程 南京市栖霞区文化遗产”主题摄影比赛征稿啦.扬子晚报网.2024-05-30
南京栖霞开展萧景墓石刻周边环境整治.金台资讯.2024-05-30
栖霞文化游|访南朝石刻,寻魅力“国宝”!.微信公众平台.2024-05-30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一起保护栖霞文物!.微信公众平台.2024-05-30
【探•栖】栖霞南朝石刻,大放异彩的艺术瑰宝!.微信公众平台.2024-05-30
栖霞寻宝 ▎你知道栖霞山三宝吗?你能读懂南朝石刻吗?.新浪看点.2024-05-30
石柱 抱鼓石:雨淋日炙愈见坚——中国古典建筑系列之石雕篇.广西建设网.2024-05-30
高祥生:六朝遗存 千古神韵.东南大学成贤学院.2024-05-30
南京“萧景墓神道石刻”周围现臭水沟菜地(图).中国新闻网.2024-05-30
南京千年石刻遭垃圾围堵 文物局:规划正在审批 .红网.2024-05-30
学者称南朝萧景本名萧昺 墓前石刻应改回本名(图).中国新闻网.2024-05-30
过去:美丽的神道石刻.新浪网.2024-05-30
这只栖霞“神兽”,你熟悉吗?.微信公众平台.2024-05-30
南朝石刻.吴江通.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