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乌头
太白乌头属(学名:Aconitum taipeicum),为毛茛科乌头属下的一个植物种。根部具有强烈的毒性。
形态特征
块根倒卵球形或胡萝卜形,长1.5-3厘米。茎高35-60厘米,上部被反曲并紧贴的短柔毛,等距地生叶,上部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的叶片五角形,长3.5-5.5厘米,宽5-7厘米,三深裂至距基部2.5-5毫米处,中央深裂片宽菱形,近羽状分裂,侧深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两面疏被短柔毛;叶柄长约22厘米,被反曲的短柔毛,无鞘。
总状花序生茎及分枝顶端,有2-4花;轴和花梗均被反曲的短柔毛;苞片三裂或长圆形;花梗长1.5-2.5厘米,近直展,顶端向下弯曲;小苞片生花梗中部,线形,长0.6-1.1厘米,宽约0.5毫米;萼片蓝色,上萼片外面无毛,盔形,具不明显的爪,高约1.7厘米,自基部至喙长约1.5厘米,下缘稍凹,喙短;花瓣无毛,瓣片长约8毫米,唇长约3.5毫米,距小,长约1毫米,向后弯曲。
雄蕊无毛,花丝有2小齿;心皮5,子房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蓇葖长约8毫米;种子黑三棱形,只在一面密生横翅。9月开花。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陕西南部(秦岭)、河南省西部(栾川县)。生海拔2600-3400米高山草地。
栽培
1、修根打尖:修根分两次进行,第一次4月上旬苗长出4-5片叶时进行,把植株附近泥土刨开,现出母根及乌头在母根内侧留2~3个较大的草乌,小苗留一个,其余的草乌全部摘掉。第二次在5月中旬,刨13~16厘米深以露出上半草乌部为度,削去母根上的新生滇川翠雀花及所保留的大草乌上的须根,只留下面一个独根,使草乌表面光滑,注意勿损伤母根。
2、打尖:每次施肥前要打尖。3~5天后,在植株叶腋间长出腋芽,立即拿去,使营养集中于附子的生长。、除草、浇水、施肥。防病虫害、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可大大提高农药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3、除草追肥:乌头栽植宜精细,除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外,见草就除,夏天忌积水,适时追肥,苗高 6厘米时,追第一次肥,每亩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合稀粪液1000公斤,施在行间。第二次施肥在第一次修根后,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合稀粪水1000公斤,施在每两株距间。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修根后,粪量加大施在上次未施的两株距间。注意病植株,发现即拔掉烧毁,缺苗者要补齐。
4、培土:为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促进块根膨大,在追肥时将两侧的土搂入植物根部作成鱼背形。
5、灌水排水:如果遇到春旱或土壤过于干旱,应及时浇水,气温升高后,应浇早晚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烂根。
6、壮茎强根:在生长旺盛期,喷施药材根大灵可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
7、病虫防治:草乌病虫使植株衰弱、抗病能力差、病毒易侵染,要根据植保措施喷洒药剂灭虫,在秋末冬初,做好越冬抗寒准备,为来年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保护现状
太白乌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长1.6-2.8cm,直径1-1.5cm。表面灰褐色,母根皱缩不平,具多数坚硬的细根残留;子根较平滑,有散列的细根痕。质坚硬,不能折断,断面深棕色。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3-4列褐色细胞;皮层细胞7-8列,不规则形,其间有多数成群或成带状排列的石细胞;内皮层较明显。形成层形状母根与子根相同,上段呈五角形,中段呈六角形,下段不规则形。韧皮部外侧有石细胞散列,壁稍厚。木质部导管1-3列,大多径向排列,少数呈V字形排列。中央为髓部。
粉末特征
①石细胞长圆形、纺锤形、类圆形或棱形,长25-130μm,直径25-50μm,壁较厚,孔沟明显,纹孔多数可见。
②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类三角形或米粒状,直径3-8μm,脐点不明显;复粒由2-4分粒组成。
化学成份
太白乌头块根含滇乌碱(yun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塔拉胺(talatisamine),展花乌头宁(chasmanine)。据测定含总生物碱1.42%,溶性碱1.01%,滇乌碱0.655%。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约1g,加10%氨溶液1ml、乙醚10ml,冷浸24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用二氯甲烷洗入1ml容量瓶中定容,作为样品溶液。另取滇乌碱、塔拉乌头胺制成各1mg/1ml的二氯甲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在高效硅胶GF254薄层板上点样品和对照品溶液各3μl,以环己烷乙酸乙酯二乙胺(8:1: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碘化铋钾、碘化钾碘试液等容混合液显色。样品色谱在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