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浩,1916年6月2日出生于台山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1935年考入中山大学法律系,次年投身革命,积极参与抗日活动。他的职业生涯涵盖了教育、媒体、金融等多个领域,对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

早年经历

赵元浩1916年6月2日生于广东台山。1935年,他考入了中山大学法律系。1937年,赵元浩参加了革命运动,并在共产党的指导下组建了抗日自卫队。他在南海大沥、增城区广宁县地区开展了广泛的革命活动。

政治生涯

1939年3月,赵元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西江特委的领导之下参与了多项政治活动。他曾先后在三水、郁南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并积极推广党的理念。1943年,他受命前往韶关创办《韶关晨报》。1945年,他又在广州创办了《广州晨报》并担任主笔。同年末,他转战香港特别行政区,参与创办了《华商报》,并在其中担任采访主任、港闻版和经济版编辑等职务。1947年,赵元浩在香港创办了《经济导报》,并担任总编辑。此外,他还曾在香港中国新闻学院、达德学院、建中专科学院担任教授。

新中国时期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赵元浩被调回东江游击区,参与创办了南方人民银行,并担任副总经理。随后,他跟随华南分局北上赣州市,迎接了解放军的南下。在新中国初期,赵元浩担任了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第一任局长,并且还是华南财经委委员及广州市财委委员。他还曾兼任私立广东国民大学经济系主任、华南联合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1951年,他兼任广州市财委计划室主任。1954至1956年间,他负责了广州市缝纫机制造业的公私合营试点,并担任华南缝纫机厂厂长以及广州化工厂筹建处主任。1956年,赵元浩被任命为广州市机电工业局局长。

教育生涯

1960年代初,赵元浩转入教育界,成为暨南大学经济系的教员和教研室主任。1970年至1978年,他在中山大学任教。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后,赵元浩继续在该校担任教授,并曾任经济系和企业管理系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院长。1986年12月,他正式退休。

社会荣誉

赵元浩在其一生中获得了多项荣誉。1988年,他被中国老教授协会授予“中国老教授事业贡献奖”。1992年起,他开始享受国务院侨办早期回国定居专家的生活津贴。2005年,他因其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而获得广东省“特别学术成就奖”。2006年,暨南大学为了表彰他对学校的贡献,颁发给了他终身贡献奖。

逝世

赵元浩因病于2009年9月16日在广州市逝世,享年93岁。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于9月20日上午11时30分在广州市银河园12号举行。

参考资料

赵元浩.暨南大学.2024-11-16

追思|清明祭扫,缅怀管院先贤.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