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t 1826/3/29—1900/3/7),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第二国际创始人之一;1848—1849年革命的参加者,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国际工人联合会会员,曾在德国工人运动中进行反对费迪南德·拉萨尔主义、捍卫国际的原则的斗争,1867年起为国会议员;德国社会民主党创始人和领袖之一,《人民国家报》编辑(1869—1876年)和《前进报》编辑(1876—1878年和1890—1900年);普法战争时期站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捍卫巴黎公社。
简介
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第二国际创始人之一。
介绍
1826年3月29日生于吉森的一个官吏兼学者家庭,1900年3月7日卒于柏林。1848年9月,率一支民主派队伍由瑞士进入巴登,宣布起义,建立“共和国临时政府”。失败后被捕。次年5月,参加巴登维护帝国宪法起义,后流亡瑞士。1850年,当选日内瓦德意志工人协会主席,遭瑞士当局逮捕,关押两个月后驱逐出境。此后在伦敦侨居12年。在K.卡尔·马克思和F.恩格斯帮助下,积极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和伦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的工作。 1862年8月回到德国。1863年9月,加入F.费迪南德·拉萨尔建立的全德工人联合会。1866年同奥古斯特·倍倍尔创建萨克森公国人民党,并加入国际工人联合会。1869年8月,和倍倍尔一起在艾森纳赫召开德国先进工人组织的代表大会,按照第一国际的原则,建立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普法战争期间,在国会讲坛上反对O.von俾斯麦的侵略战争,坚决支持巴黎公社,被当局以“叛国罪”逮捕入狱。1874~1900年当选全德国会议员。1875年5月在哥达召开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合并大会,通过一个充满拉萨尔主义观点的纲领,受到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评。1876年10月任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机关报《前进报》总编辑,对拉萨尔派进行坚决的抵制。1878年10月,奥托·冯·俾斯麦颁布《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社会党人法》)。卡尔·李卜克内西采取合法斗争与秘密斗争结合的策略,领导全党开展反对非常法令的斗争。1890年和1891年先后主持党的哈勒代表大会和爱尔福特代表大会,制定新的党纲。
李卜克内西是第二国际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在1889年7月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为大会执行主席之一。在随后的两次大会上,号召反对军国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晚年,在反对E.爱德华·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主要作品
威廉·李卜克内西著有书籍《一个革命士兵的回忆》。还著有小册子《不要任何妥协,不要任何选举协议!》。
人物评价
威廉·李卜克内西使我十分愉快。这真是幸运,他还保留了不少南德意志联邦的观点,所以他才能抱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并且以无比的义愤来反对奥托·冯·俾斯麦的制度,比较带有批判性的辩证的观点,只会在他头脑中引起混乱,使他困惑不解。他显然模仿了鲁普斯在法兰克福足球俱乐部议会中的行为,并且也光荣地赢得了要他遵守秩序的叫喊,因为他把国会骂作是赤裸裸的专制主义的遮羞布。你当然已经读到,他在关于联合的法律中加进了保护童工的一段文字。
——恩格斯:《致马克思(1867年10月22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376页
卡尔·李卜克内西在说话的时候,总是相信自己的话有道理,可是一同别的什么人说话,又相信别的了。他一会儿十分革命,一会儿十分谨慎。这不会妨碍他在决定性的日子同我们站在一起,并且对我们说:我一向就是对你们这样说的!
恩格斯:《致保尔·拉法格(1885年5月19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315页
人物事迹
威廉·李卜克内西于1826年3月生于吉森,他的家庭是这个城市的老户。十八世纪初,他的先辈中就有一个人任吉森大学的教授,并且曾一度担任过该大学的校长。遵照家庭的传统,威廉·李卜克内西也走上了学者的道路。他十六岁高中毕业时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之后便进了大学。最初,他学过神学和语言学,后来专攻哲学,先后上过吉森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和马尔堡大学。他当时阅读过的亨利·德·圣西门的著作,给他打开了新的思想境界。这个血气方刚的年青人很快就明白了,对他来说在落后的德国置身于学者的道路是很难学到什么东西的。他决定移居到美国去。当时,尤其是在黑森有很多人称颂美国。但是,在去美国的旅途中,他听从别人的善意劝告而去了瑞士。他到达苏黎世不久,瑞士就爆发了反宗得崩德战争,这次战争历时不长,各州的民主自由派取得了胜利,卡尔·李卜克内西怀着强烈的兴趣密切注视了这次战事的发展。几个月以后,在巴黎爆发了二月革命。这时李卜克内西不想再继续呆在瑞士了,他急于要赶到巴黎。但是,当他到达巴黎时,二月革命已经胜利结束。与此相反,这时奥地利和德国正笼罩着革命的气氛。维也纳和柏林已经发生了动乱,紧接着是巴登,当时,政治运动在巴登开展得最为广泛。那时居住在巴黎的格奥尔格·海尔维格正在法国组织志军团,准备从当时还属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出发,攻入巴登,支援那里的革命起义。卡尔·李卜克内西想参加海尔维格的这次进军,但因病没能及时赶到斯特拉斯堡竞赛会。
1848年4月27日,海尔维格军团在巴登附近的多森巴赫被击溃,海尔维格本人逃走才免遭监禁之苦。李卜克内西又回到了瑞士。同年9月,古斯达夫·司徒卢威率领小股志愿军团从瑞士又攻入巴登,打算在那里建立共和国。李卜克内西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志参加了彼得·司徒卢威的这次进军。但最终,司徒卢威在这次进军中遭到失败并被捕,李卜克内西和他的同志们也不例外。他们被押送到布赖斯高的夫赖堡拘留待审,卡尔·李卜克内西在那里待了整整九个月。不久,巴登重新爆发的革命运动拯救了司徒卢威和李卜克内西。1849年5月,李卜克内西最后一个被法庭审判,检察官亲自宣判无罪释放。李卜克内西立即又投入了运动,可是,这次运动不久就被普鲁士王国亲王统帅的普鲁士和帝国联合军队的优势兵力镇压下去了。被击溃的志愿军团的大多数人都逃到了瑞士。在他们当中也有李卜克内西,他这次去了日内瓦。在日内瓦他结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曾担任维利希志愿部队的副官,该部队在巴登失败后,恩格斯也来到了日内瓦。
参考资料
德国民众纪念德国共产党创始人遇害100周年.今日头条.2024-03-19
德国民众纪念德共创始人遇害100周年-新闻中心-客家新闻网.客家新闻网.2024-03-19
德国民众纪念德共创始人遇害100周年 - 国际在线移动版.国际在线新闻.2024-03-19
一个革命士兵的回忆.豆瓣读书.2024-07-28
威·李卜克内西的小册子《不要任何妥协,不要任何选举协议!》的俄译本序言(1906年12月).宣讲家网.202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