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区
白河区(台湾话:Pe̍h-hô-khu;客家话:Pha̍k-hò-khî,四县腔客拼:pag hoˇ kiˊ),旧称“店仔口”,前身“白河镇”,位于台湾台南市东北端,北隔八掌溪与嘉义县水上乡、中埔乡相邻,西邻后壁区,东连嘉义县大埔乡,南接东山区,为台南市最北的行政区,亦是台南市仅次于南化区面积第二大的行政区。
历史沿革
白河位于嘉南平原中部,为平原与山区的交集处,地势较后壁、盐水、新营为高,向为各类山产、农产品之集散地,亦是府城台南往北到嘉义市的孔道之一。大排竹、马稠后是白河较早形成的聚落。白河市区形成肇因于关子岭山区物产运往盐水港交易,古时人民以担挑、推车载运货物,行出山区进入平原地区时越过白水溪,有歇脚补给之必要,遂有人于溪畔搭棚经营小店,提供餐饮休息需求,交易情形日渐热络,进而在今市区所在地形成一个聚落,故市区旧称店仔口,曾多次隶属嘉义县与台南市之间,清时与日据初期设有店仔口堡、店仔口庄。1920年(大正九年)行政区改制,属台南州。原预订命名为“店口庄”,唯后来以白水溪流经,成立白河庄,1943年升为白河街、战后改为镇。2010年12月25日改称白河区。按1926年“台湾总督官房调查课”所做之“台湾在籍汉民族乡贯别调查”,彼时台南州分十郡两市,而属今台南县境的为新丰、新化、曾文、北门、新营五郡,新营郡下有新营街、白河街、水街、后壁庄、番社庄、柳营庄,其时白河与盐水人口与商业均较新营繁盛,但新营因有纵贯线初落成,遂成郡治所在,1956年(1956)台南市升格成省辖市后,台南县政府迁设于新营镇,并改制为新营区,发展始渐盛其他。白河区民祖籍按前述日据时期调查,祖籍以漳州市人为主,占93%,潮州市占3%,泉州市籍数量极少,另有少数客家人因水库兴建移居林子内、部份平埔族西拉雅少数民族居住于白水溪、六重溪等沿山地带。白河做为嘉南平原与关子岭山麓的产业集散中心,在农业时代占有与足轻重的地位,与盐水、新营、善化、麻豆、佳里、学甲、新化县并称为台南县八大古镇。白河镇原有25里,1978年(1978)下角里并入外角里,遂成现今之24里。今日白河区仍为邻近东山区与后壁区(主要指纵贯线以东)的小生活圈中心,但由于人口严重外流与人口都市化集中的结果,功能日益低落。2010年(2010)12月25日,因台南市与台南市合并,原台南县白河镇之行政分区名称改为台南市白河区,仍辖24里。
教育
国民小学
台南市白河区白河国民小学
台南市白河区大竹国民小学【大排竹】
台南市白河区河东国民小学【箕湖】
六溪分校【六重溪】
台南市白河区内角国民小学
台南市白河区玉丰国民小学【海丰】
台南市白河区竹门国民小学【竹子门】
台南市白河区仙草实验小学【仙草埔】
关岭分校【关仔岭】
交通
高速公路
国道三号(福尔摩沙高速公路)
白河地磅站(313)
白河交流道(311)
公路
市道165号:白嘉公路
市道172号:白新公路
市道172甲线
市道172乙线
市道175号
铁路
昔日白河曾有糖业铁路白河线连接至乌树林车站,于乌树林车站转乘乌树林线可至纵贯线新营车站,目前已结束客运业务并拆除。
公共自行车YouBike
至2023年9月15日止,白河区共设1站,分别为:
白河区图书馆
旅游景点
关子岭温泉及关子岭风景区位于白河区,是该区的著名景点。此外,白河区还有水火同源、红叶公园、莲花公园、白河水库、火山大仙寺(旧岩)、火山碧云寺(新岩)、玉竹绿色隧道(玉丰-竹门)、顶福安宫、白河战俘营、小南海、林初埤、木棉花道、鹿水库、洪厝溪洲兰花瀑布、林子内、白河万里长城等旅游景点。
特产
白河区的特产包括喜米、竹笋(绿竹、麻竹、桂竹)、甘蔗街道、莲花、莲子、莲藕、南寮、青皮柑和桂圆干等。其中,莲花、莲子、莲藕是白河区的代表性特产,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文化活动密切相关。
关于“白河区”的基本信息,以下面内容为准:
白河区的面积为126.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