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又名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新馆),坐落于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天鹅湖畔的安徽省文化博物园,是一个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独具安徽特色的地质古生物综合类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现任(2024年)馆长为夏茂林。旧馆位于包河区包公街道芜湖路239号,是合肥市四大仿古建筑之一,博物馆建成于1956年。1986年5月,安徽省地质矿产陈列馆(新馆)筹建,1988年,更名为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并对外开放,2008年4月,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旧馆),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主体共三层。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27187平方米,陈列面积16902平方米,馆藏标本达5万件,收藏了不同地质时期各类化石、各类矿物岩石宝玉石,其中包括国内著名的生物群化石系列,如“贵州海生爬行动物群”“辽西热河生物群”“山东山旺动物群”等,安徽特色化石群标本,如“淮南生物群”“巢湖龙属动物群”“皖南恐龙动物群”等,各种尺寸的矿物晶体、造型石、观赏石、石陨石等。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设有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常设展厅,附设临时展厅、特效影院、科普教室(实验室)、综合商店、学术报告、互动体验、地质文化餐饮休闲、室外景观等区域。
2012年1月,成为“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9月,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经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成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0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再次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2022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获评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前身为安徽省地质矿产陈列馆。1986年5月,安徽省地质矿产陈列馆筹建,隶属于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下属的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988年,安徽省地质矿产陈列室更名为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并对外开放1997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划归安徽省地矿局下属单位安徽省地质试验研究所。
2004年2月26日,经安徽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安徽省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在原属安徽省地质试验研究所的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基础上组建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同时加挂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两块牌子,为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直属事业单位。
2008年4月1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建设得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被列入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安徽“861”行动计划。2012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整体搬迁至政务区,安徽地质博物馆陈列大楼在原址继续使用。2018年9月,经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同意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0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旧馆),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主体共三层。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总建筑面积(新馆面积)27187平方米,陈列面积16902平方米。
外观特征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旧馆)屋面采用仿古单檐庑殿顶的设计,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故又称四阿顶。整座建筑为规整的方形对称结构。屋面上,青瓦铺底、飞檐翘角;屋檐下,彩绘装饰气势恢弘、结构流畅;屋外青砖砌墙,屋内马赛克铺地。大楼建成后,与安徽省图书馆、原安徽省粮食局大楼三座建筑成三角状交相辉映,成为当时合肥市的地标性建筑。
馆内布局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旧馆)的陈列室有两大一小一共3个展厅,展品及数量都非常有限。但在上世纪80年代,填补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空白,成为地球科学科普的基地。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常设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资源环境厅、矿物岩石厅,附设4D科普影院、中庭休憩区、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室外景观区,并以标本、图片、文字、场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系统地展示地球结构,海陆变迁,化石奥秘,生物演变,岩石矿物等。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序厅
序厅位于南楼东一层入口处,面积480平方米,层高6.6米,此区域是各类参观人员集中分散的场所。序厅进门中间位置摆放的是天然水晶球,其直径达1.61米,重达5.7吨。右手边是汉白玉浮雕墙,描绘的是地球生命进化简图;左手边是服务台,提供咨询引导服务。
地球厅
该展厅以“地球——生命的摇篮”为主题,以地球的活动为主线,介绍在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地球产生的“沧海桑田”变化以及形成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特征。其次介绍地球发展和生命起源及演化过程,以及相关的古生态、古环境变化特征,揭示生命与生态、环境的关联作用,强调地球生命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生命演化厅
该展厅以“生命之旅”为主题,展厅以生命演化为主题,以地质时间为线索,按生命演化的各个阶段分别介绍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发展和演化的进程,使观众了解生命从何而来,向何处发展。设置前言展区、前寒武展区、古生代展区、中生代展区、新生代展区、探讨、总结与互动展区等六个主要展区。
恐龙厅
展厅以“恐龙的世界”为主题,系统介绍恐龙的分类,时代,分布、演化以及兴衰史。分专题单元展区贯穿恐龙生存、进化、演变、灭绝的历史,并重点结合互动参与的形式,在互动区设计一些与各类恐龙比身高、比体重、比速度等展项;展出一些可触摸的展品,如恐龙大腿骨、恐龙蛋、恐龙足印;模拟恐龙发掘、装架现场,让观众零距离接触恐龙。用普通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单元陈列。
资源与环境厅
展厅以“富饶美丽的安徽”为主题,重点围绕安徽省的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进行展示,突出展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及测绘成果等安徽国土资源情况,以及安徽地质环境包括地质遗迹、地质灾害的情况,让人们牢固树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意识。
矿物岩石厅
展厅以“精美的石头”为主题,介绍矿物岩石的分类、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基本知识,展示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美丽可爱的各种矿物岩石。展厅分观赏石和宝玉石两个展区展出。从矿物岩石的基础知识的介绍入手,从人文美学角度让人们认识、欣赏各种精美的矿物和岩石。
临时展览
小石头·大学问——岩石矿物科普展
展览以地质学家汤家富先生个人收集为基础,结合本馆藏品,融合艺术性展示和科学性介绍,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岩石矿物科普展。
本次展览共分为三部分:赏、识、趣。第一部分“赏”,第一单元集中展示56件(组)展品,包括安徽灵璧石、南非红碧玉、宣石、萤石、青金石、月光石等等。第二部分“识”,以地球科学知识为背景,揭示岩石矿物标本内涵的科学道理。第二单元共展示了56件(组)展品,展品对应不同图文展板分别介绍了灵璧石的珍珠网纹。第三部分“趣”,第三单元展示了许多“不一样的石头”,有地质工作者野外发掘回来的各种精美矿物晶体标本,也有地质工作者野外收集来的喜马拉雅石、三峡大坝岩芯、南极石。这个单元还设置了许多互动展项。展厅的最后还设置了文创售卖区,提供了临展的延伸服务。
展览时间:2023年4月22日
展览地点: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负一层临时展厅
十周年发展成果展
该展览为纪念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开馆运行10周年的图像展,以“十年,砥砺奋进”为主题,以图像(包括图片和影像)为主、实物为辅,分多个展区来展现10年间的发展成果。序作为整个展览的开篇和序曲,呈现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发展历程的大全景。“筑就”版块呈现的是以新馆筹建、建设为背景,展示部分2012年开馆前的画面和故事,集中体现新馆刚起步阶段的工作协同发展的情况,涉及藏品、布展、研究、宣教、安保工作的协同奋进。“发展”版块展示的是正式开馆以来发生的画面和故事,有各部门的同志、参观者、志愿者,他们在地博里,相遇、互动、分享、欢聚,激发出无数的发展成果。“前行”版块呈现的是在新时期、新任务、新局势背景下。地博十四五的规划、建设和未来发展,展现地博人继承优良传统创新工作形式,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精神风貌。
展览时间:2023年1月20日
展览地点: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办公区)三楼
海上生“花”——海百合专题展
本次展览以棘皮动物中的代表性生物——“海百合纲”为主题,以沉浸式场景营造为展陈方式,结合馆藏海百合化石标本,向观众阐述海百合相关科普知识。
展览日期:2023年1月10日
撤展日期:2023年5月4日
展览地点: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负一层临时展厅。
生命·湿地主题展
展览主题围绕“生命”为题眼,阐述地球自然生态生命、湿地动植物生命、人类发展与湿地和谐共生的辩证关系,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湿地相关知识、法规和价值意义,传扬生态文明思想。激发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情,提升科学素养,增强生态(湿地)保护意识,引导广大公众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
展览日期:2022年6月1日
撤展日期:2022年12月20日
展览地点: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中庭公共区域。
飞向白垩纪——中国翼龙展
本次展览形式设计上,选用了天空蓝为展厅主色调,体现翼龙生活的蓝天。分块设计了若干立体图文、灯箱、艺术造型,犹如一条曲折蜿蜒的历史长河,静静诉说远古时代的翼龙奇迹。 展厅内藏有音响系统,模拟翼龙生活时代的环境声,再配合发光灯带远山造型等声光电技术手段,让观众在展厅内能听到来自远古的声音,增加参观神秘性。
展览日期:2021年1月1日
撤展日期:2022年4月30日
展览地点: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负一层临时展厅。
重要馆藏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是安徽省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2012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截至2023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藏品数量52469件(套),珍贵文物898件(套),汇集了省内主要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观赏石和宝玉石精品等。其中皖南恐龙蛋、恐龙骨骼、巢湖鱼龙化石等尤其珍贵。
化石
矿物
岩石
科研成果
2014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研团队在皖南地区开展恐龙化石群调查研究工作,对收集、采集古生物化石标本以及歙县博物馆移交来的多件恐龙骨骼标本修复和初步研究工作,建立了安徽第一个蜥脚类恐龙属种——安徽黄山龙。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上。
2016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研团队通过对馆藏标本研究,发现产自于辽西建昌的早白垩世今鸟类新类型,建立1新种,即安地博长嘴鸟,丰富了早白垩世今鸟类的多样性。该研究成果以《A new ornithurine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 sheds light on the evolution of early ecological and cranial diversity in birds.》为题发表在Peer J杂志上。
2017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研团队基于在安徽巢湖马家山剖面取得的详细的地层信息,包括地层自然层数、化石的地层分布数据、化石产出自然层的年龄数据等,以及重建的鱼龙目类群性状矩阵,应用高分辨率地层置信区间法和托马斯·贝叶斯形态钟分析,对鱼龙类群的起源分异时间进行分析,讨论演化速率的变化对计算起源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鱼龙类群在其起源的最初数个百万年间,其演化速率是晚期类群演化速率的六倍;高分辨率地层置信区间法将鱼龙类群的起源时间限定于距今249.8 Ma和250.1 Ma间,贝叶斯形态钟分析则将其起源时间估算为251.5 Ma,均为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之后;巢湖龙属类的起源分异时间估算为248.8 Ma与250.2 Ma间,且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可以相互验证。成果发表于2017年5月的《Proceedings of Royal Society B》上。
2018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研团队首次在早白垩世今鸟类化石中发现盐腺结构,在时间上比已有报道提前了4千万年,为非鸟类恐龙中盐腺的存在提供了最早的化石证据。该研究成果以《The earliest evidence for a supraorbital salt gland in dinosaurs in new Early Cretaceous ornithurines.》为题发表在Nature旗下刊物Scientific Reports上。
2018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研团队通过对黄山市地区中侏罗地层中发现的蜥脚类恐龙化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一蜥脚类新类型,建立一新的蜥脚类属种——地博安徽龙,这是中国东部第二个马门溪龙科恐龙。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同时也为中国马门溪龙科恐龙分异、演化与对比提供了新的材料。该研究成果以《The second mamenchisaurid dinosaur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eastern China. Historical Biology》为题发表在《Historical Biology》杂志上。
重要活动
2016年9月8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参与参与承办了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2016化石保护研讨会。
2017年5月27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开展的“地质研学游”成功身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科普进展十大新闻。
2018年8月28日,安徽省第二届国土资源摄影大赛专家评审会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召开。
2018年9月28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巢湖龙说”生命演化之树科普项目获得第四届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三等奖。
2019年9月20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应邀参加了由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以“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为主题的 2019年“全国科普日”。
2022年6月27日,在第32个全国“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联合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前往合肥市经开区绿城育华蒙泰幼儿园开展科普进校园宣传活动,科普古生物化石标本和矿物岩石标本。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起停止取票、入场);星期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闭馆。
交通信息
所获荣誉
数据截至2024年1月4日
参考资料
本馆概况 - 机构-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地址博物馆.2024-01-04
我省又有6家博物馆成功定级为国家二级,有你家乡的吗?.安徽发布.2024-01-02
我省四家博物馆通过国家一级博物馆定级评估 - 安徽 - 安徽财经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4-01-02
升级了,我的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通过国家一级博物馆定级评估.安徽省自然资源厅.2024-01-09
老城复兴丨藏在时光深处的“石头记”~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故事,你想听吗?.微信公众平台.2024-01-02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科普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10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自然资源厅.2024-01-16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4-01-10
云探秘|第一站——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2024-01-16
安徽省.安徽省自然资源厅.2024-01-16
馆内概况.www.ahgm.org.cn.2015-11-19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带您探索自然资源的奥秘.微信公众平台.2024-01-02
序厅.安徽地质博物馆.2024-01-02
地球厅.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02
生命演化厅.安徽地质博物馆.2024-01-02
恐龙厅.安徽地质博物馆.2024-01-02
资源环境厅.安徽地质博物馆.2024-01-02
矿物岩石厅.安徽地质博物馆.2024-01-02
《小石头·大学问—— 岩石矿物科普展》.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13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十周年发展成果展》.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13
《海上生“花”——海百合专题展》.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15
《生命·湿地》主题展.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15
《飞向白垩纪——中国翼龙展》.安徽地质博物馆.2024-01-15
这些博物馆“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腾讯网.2024-01-02
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4-01-03
化石.化石 - 精品藏品 - 藏品-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03
发现安徽地区第一个蜥脚类恐龙——安徽黄山龙.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03
发现早白垩世今鸟类新类型.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03
首次揭示鱼龙类群起源时间和早期演化速率.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03
首次在早白垩世鸟类化石中发现盐腺结构.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03
发现一个新的蜥脚类属种——地博安徽龙.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03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2016化石保护研讨会在合肥举行.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03
我馆地质研学游入选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科普进展十大新闻.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03
安徽省第二届国土资源摄影大赛专家评审会顺利召开.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03
“巢湖龙说”生命演化之树课程获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三等奖.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03
礼赞共和国,我馆首次亮相全国科普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03
全国土地日∣科普进校园.安徽地质博物馆.2024-01-03
参观指南.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24-01-03
请您放心,我们不骄傲!——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微信公众平台.2024-01-03
这个可以有-点赞!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荣获2017-2021年度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荣誉称号.微信公众平台.2024-01-03
好消息!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2024-01-03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荣获优秀组织奖.微信公众平台.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