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娟,女,澳大利亚 La Trobe 大学,心理学博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65年-1986年 中国科院心理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90年-1992年 澳大利亚 Newcastle大学博士后

1993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9年-1999年 美国 Michigan 大学,人类发展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和科技部863项目

社会应激环境下心理行为特点和心身交互作用 2000.7-2004.12 首席科学家 已完成

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估诊断和预测系统 2006.12-2008.12 副组长 已完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行为条件反射对免疫功能的调节 1994.4-1996.12 负责 已完成

心理行为因素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调整及机理研究 1998.1-2000.12 负责 已完成

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系统间相互作用(重点基金) 1999.1-2002.12 负责 已完成

脑神经颗粒素在应激诱发行为中作用 2004.1-2006.12 负责 已完成

在应激所致抑郁行为中的作用 2007.1-2009.12 负责 进行中

细胞因子在应激所致抑郁行为中的作用 2008.1-2010.12 负责 进行中

代表论著

在心理神经免疫学和生物心理学领域中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了150余篇论文。已获得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以下为代表作:* 通讯作者

林文娟,王玮文邵枫: 慢性情绪应激对大鼠行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的影响:一个新的情绪应激模型。科学通报,2003, 48(9): 926-929

林文娟: 精神与免疫.《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吉林出版社,1998,693-701

林文娟: 心理神经免疫学的研究及其思路问题. 心理学报, 1997, 3: 301-305.

林文娟, 汤慈美,王玉梅: 尿儿茶酚胺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测定法. 心理学报, 1987, 19(2): 215-219

林文娟, 汤慈美: 多动症儿童的家庭环境,注意行为及外周肾上腺素的分泌模式. 心理学报, 1985, 17(4): 410-417

林文娟, 汤慈美 : 隔离动物学习能力的研究. 心理学报, 1984, 16(1): 90-94

林文娟, 汤慈美: 社会应激对群体隔离动物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报, 1981, 13(3): 346-351

林文娟,王玮文,梁云明,黄景新:一种适于同时蒸发多个液态生化样品的干燥装置。中国, 专利号: ZL 03 1 37481.6 2008 (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

1. 林文娟,王玮文,梁云明,黄景新。一种适于同时蒸发多个液态生化样品的干燥装置。中国, FPI03034

2. 黄景新,林文娟,王玮文。一种适于对动物动态取血用的固定装置。中国, 03137480.8

科研成果

在心理神经免疫学和生物心理学领域中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了140余篇论文,被SCI和SSCI收录40余篇。

已获得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在有关应激与行为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原创性贡献

该工作于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并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列入“领先500人”。

自1992年以来,开创和开展了我国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用抗原作为非条件刺激所建立的条件性免疫增强模型,分析了条件性免疫的整个动态过程及规律。

在情绪应激、免疫与行为的交互作用的研究上,创建了无水空瓶刺激法的心理应激模型,论证了交感神经系统在情绪应激造成的抗体免疫抑制中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开展了心理行为干预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调整及其机理的研究,发现心理行为干预特别是放松

和意境想象训练能使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显著提高,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再生功能增强。并首次在国内编制了一套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为一体的针对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工具。

由于在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工作上所做的贡献,受邀分别在1996年亚太心理学大会和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作大会特邀报告。

主持和完成了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方向项目。现正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和863项目(副组长)的研究。

社会任职

《中国行为科学》杂志编委、《心理学报》编委

北京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荣誉获得

参考资料

林文娟-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