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是兰晓龙创作的军事题材小说,首次于2007年2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以2004年出版的《士兵》为原型。

《士兵突击》围绕许三多展开,他来自北方山村,因入伍初期表现差,被分配到红三连五班。通过坚持训练和完成修路任务,他被调至钢七连,并成为全连第一。之后,他通过选拔进入特种兵A大队。在A大队的一次行动中,他失手击毙嫌犯,由此产生退役念头。与钢七连战友重逢后,他重拾信念,决定继续留在A大队。

《士兵突击》曾获得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其于2008年改编成的电视剧获得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

作品内容

剧情简介

许三多来自北方的一个山村,入伍时因害怕坦克而举起双手,受到连长的批评。在新兵连期间,他训练表现较差,正步踢不好,且因将保密手册写进信里导致全连战士一同受罚抄写。与他一同入伍的同乡成才在新兵连中表现优秀,分配到了钢七连,而许三多则被分到偏远的红三连五班。在五班,许三多坚持训练,帮助整理内务,尽管班里的老兵对他不满,他依然坚持做自己。在修路任务中,他独自完成了工作,改善了班级的整体表现。由于此项成绩,许三多被调到钢七连。进入钢七连后,许三多的训练成绩从全班垫底提升至全连第一,并在联合军演中赢得了连长高城的认可。在钢七连解散后,许三多通过选拔进入了特种兵A大队。在A大队,许三多通过了严格的训练,并在反恐演习中成为第一个敢于脱下防护服的学员。尽管同班的成才在演习中选择放弃,许三多却坚持了下来。在一次围捕毒犯的行动中,他不慎击毙了一名嫌犯,产生了退役的念头。此时,他与钢七连的战友重逢,重新找回了当兵时的信念,最终决定回到A大队,继续迎接新的挑战。

作品目录

第1章 《士兵突击》人物表

第2章 楔子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以上参考来源:

原文试读

第一部分

许三多抬起一只摘下了手套的手,兴致勃勃看着在他指端上爬行的蚂蚁,他觉得它像他一样,有些不安。 炮弹撼动着这处几十年前修筑的废弃防空工事,撼动着头上的大地,撼动他、成才、吴哲和袁朗,撼动他们不管制式,好用拿来就用的混杂装具、九五短突、九五标准型突击步枪、九五班用轻型机枪、八八式狙击步枪、夜视仪、指示仪、跳频电台、定仪装置、干粮袋、水袋、急救包等一切人类为战争发明的复杂到莫名其妙的专用工具。

第二部分

许三多的家乡无疑是个小村子,小到一根香烟跑到头的村子,一家喜事就是大家喜事,死头牛马便是全村人的重大议颖。大家伙儿齐拥在许百顺家门口,直教个水泄不通,屋里终于传出一声婴儿哭声,人群便齐齐轰出个“好”字。许百顺后来者居上,连钻带拱地往里冲锋,肘扒脚踹。绰号“老地主”的老头吃了痛,恨恨回头。

第三部分

史今对许三多的安慰,让伍六一有些受不了,他挽起袖子,也过来了,边走边说:“我来给你整两下,管你不会有反应了。”说着就是狠狠的两拳,捶得许三多一下就没声了。

第四部分

张干事躲避高城目光,东张西望地寻找救援,终于看到了一位,便喊了过去:“黄参谋,你说他们这是不是借题发挥?”那黄参谋没好气,说:“我瞧是你太不懂野战连队的那本经。”李梦看看这样下去不是个道理,只好硬着头皮说:“行了行了,你们回吧,我们会商量的。”

出版历史

相关作品

获得荣誉

《士兵突击》曾获得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其于2008年改编成的电视剧获得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

作者简介

兰晓龙,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一名职业编剧。曾创作话剧《红星照耀中国》,电视剧《石磊大夫》《步兵团长》《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等。其话剧《爱尔纳·突击》于2002年获得全军新剧目展演编剧一等奖。2005年2月《爱尔纳·突击》获得老舍文学奖曹禺戏剧奖。

参考资料

士兵突击.豆瓣读书.2025-01-14

士兵突击.QQ阅读.2025-01-14

士兵突击.起点中文网.2025-01-14

兰晓龙 Xiaolong Lan.豆瓣.2025-01-15

好书荐读(六)万象人生,坚守自我.微信公众号.2025-01-15

士兵突击.微信公众号.2025-01-14

《士兵突击》试读.豆瓣读书.2025-01-14

《士兵突击》试读:《士兵突击》第一章.豆瓣读书.2025-01-14

《士兵突击》试读:《士兵突击》第二章.豆瓣读书.2025-01-14

士兵突击.豆瓣读书.2025-01-14

士兵突击.豆瓣电影.202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