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甘紫菜

甘紫菜

甘紫菜,分类学上属红藻门,紫菜属,是我国海藻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甘紫菜藻体形态变化比较大,呈卵形、竹叶形或不规则的圆形,体高一般为20 -30厘米,少数可达60厘米以上,宽10-18厘米,少数可达30厘米以上。色紫红、紫或紫蓝。基部楔形或心脏形,边缘稍有皱褶,边缘细胞排列平整,藻体较薄,厚度20 -30厘米,单层细胞,色素单一,雌雄同株。

概况

【来源】藻类红藻门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Kjellm.,以叶状体入药。

【形状】多卵形、披针形或不规则圆形,高20—30厘米,大者可达60厘米,宽10—18厘米,少数可达30厘米以上。基部楔形、圆形或心脏形,边缘多少有皱褶,平滑无锯齿。藻体比较薄,厚仅20—33微米。

【功能主治】主治瘤脚气。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简介

营养价值

1.营养丰富,含碘量很高,可用于治疗因碘缺乏病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紫菜有软坚散结功能,对其他郁结积块也有用途;

2. 富含胆碱和钙、铁、能增强记忆,治疗妇幼贫血,促进骨骼,牙齿的生长和保健;含有一定量的甘露醇,可作为治疗水肿的辅助食品;

3. 紫菜所含的多糖具有明显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显著降低进血清胆固醇的总含量;

4. 紫菜的有效成分对艾氏癌的抑制率53.2%,有助于脑肿瘤、乳腺癌甲状腺癌淋巴肉瘤等肿瘤的防治。

相关

中国古代已开始食用紫菜。始见载于晋代左思吴都赋》的“纶组紫”,据吕延济注其中之“紫”乃“北海中草”。唐代《集异记》有采紫菜的记载。元代时,“南澳岛紫菜”已开始出口外销。明代《五杂俎》指出人们将荔枝、蛎房、子鱼、紫菜作为福建省的“四美”,《本草纲目》载“瘿瘤脚气者宜食之”,《随息居饮食谱》载“和血养心”。

约三百多年前中国福建已用洒氢氧化钙或放锦屏藤等方法繁育紫菜,也普及至内地。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家研究出紫菜孢子的来源问题,为人工养殖创造了条件。

地理分布

分布辽宁半岛、山东半岛及浙江省、福建沿海。朝鲜日本也产。

主要品类

紫菜属红藻类植物,生长在浅海岩礁上,颜色分红紫、绿紫和黑紫3种,干燥后均呈紫色,因可入菜而得名紫菜。为红毛藻科植物甘紫菜的叶状体。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