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簇桥

簇桥

簇桥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南部,东邻华兴街道,南与双流区隔河相望、西与金花桥街道接壤、北邻簇锦街道。辖区面积8.95平方千米。

秦汉时期,人们取区域内黄河上的竹索桥名“笮桥”为地名;区域因植桑、养蚕和丝绸生产交易而闻名,成为南方丝绸之路起始段上的重镇。东汉时期,有“小成都”之称。唐宋时期,区域内形成专营桑蚕、丝绸的交易大市,人们因此将“笮桥”又称为“蔟桥”(也称“茧桥”)。朱允炆建文年间(1399—1402年),笮桥改建为5孔石拱桥,取繁荣集聚之意,场镇和桥名均改“蔟”为“簇”,称“簇锦桥”,简称“簇桥”。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簇锦镇(与簇桥乡合一),属双流区管辖。

1956年,华兴乡并入簇桥乡。1958年,改为簇桥公社,1959年4月,划归华阳县;7月,划归温江区;10月,划归成都市郊区。1960年,划归成都市金牛区。1984年,改公社为乡。1990年底,划归新成立的武侯区。1996年,簇桥乡殷家林村划归高新区。2004年,簇桥撤销乡建制,实行簇桥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2007年3月,街道管辖区域一分为三,分别划归簇桥街道和新成立的华兴、簇锦街道。2010年1月,马家河村、凉水井村、新苗村划归金花桥街道;金花桥街道的七里村、瓦房村、双凤村划归簇桥街道。2015年,武新花园小区划归机投桥街道,世豪嘉柏小区划归簇锦街道。2022年末,辖龙井、七里、双凤、新城、成都市5个社区,常住人口为10.07万人。

基本现状

全街道以家具、皮革、汽配市场为产业支撑,辖区内有八益家具城、西南食品城、中国女鞋之都、西南物流中心等省内闻名的专业市场。位于武侯区着力打造的武侯新城腹地,集高端住宅、商务、文化、生态、旅游于一体,以现代都市服务产业为主、服务成都市、辐射西部的一流现代化商贸发展园区。随着开发的进一步深入,片区配套、交通的进一步发展。2014年实现财政收入25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6亿元,人均收入达到26520元。

历史沿革

簇桥古镇从秦汉笮人聚而居之,形成村落,始建于三国时期,名为“簇锦桥”,现位于成都市南郊,面积28km平方米,辖2个行政村107个村民小组,4个街道居委会。

中华民国分属华阳、双流区

1954年置簇桥乡(Cuqiao)为双流县治。1960年,簇桥人民公社30平方公里划入成都市金牛区

1990年划入武侯区

1996年5月,武侯区的原永丰乡、原簇桥乡的9个村划入成都高新区。

1997年,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马家河、新苗、文昌、三河、南桥、殷家林、凉水井镇、高碑、顺江、铁佛、龙井、沈家桥12个行政村。是全省首批百个小城镇试点镇之一。

2001年成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

2003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41号)批复同意武侯区簇桥乡政府驻地由簇锦南路9号迁至福锦路二段239号。

2004年7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21号)同意撤销簇桥乡,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

2007年,武侯区行政区划调整,新设立簇锦街道:管辖区域为原簇桥街道顺江村高碑村铁佛村三个村管辖范围。新设立华兴街道:管辖区域为原簇桥街道南桥村、三河村、沈家桥村、文昌村管辖范围。

2007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簇桥街道管辖区域为原簇桥街道龙井村、新苗村、马家河村、凉水井村管辖范围。管辖面积为9.3平方千米,人口约1.8万人。办事处驻福锦路二段239号。

古镇簇桥又名簇锦桥,是古时成都西通康藏,南接滇缅的重镇,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个驿站。“簇”是供蚕吐丝作茧的用具,多用农作物秆如油菜秆、麦秆等扎成。簇桥在明代以前为竹索桥,即笮桥,与都江堰的笮桥相同。朱允炆建文年间(约1400年)改建为五孔石拱桥,跨度30米,桥下可行船,两边有石栏杆(1972年改建为水泥平桥)。清代初期,簇桥正式得名且沿用至今。

簇锦镇盛产蚕丝,自秦汉以来,栽桑养蚕业十分兴盛,丝织品和生丝交易亦十分繁荣。唐宋时期,因蚕丝交易兴旺,簇桥一度被称为“茧桥”。明清之际,无论东路的资州资阳市),北路的三台县(三台),南路的乐山市乐山市),西路的灌县古城,还是陕西省、湖北、江西省广东省等地的丝绸商人,均云集古镇,每晚十时后仍然灯火辉煌。随着交易市场的扩大,丝绸店铺不断增多,建起了儒林祠、灵官楼(遗址现为簇桥乡工商行政管理所)、铁佛庵、文昌宫、湖广会馆(禹王宫)、江西会馆(万寿宫)、广东会馆(南华宫)、陕西会馆。

这四座会馆均为三开间院落式,大门临街,左右两间为次间,开间宽大。整座房屋为二至三进深,内部都有一大一小两个天井。院落内一般无戏台,但其后院均有十分宽敞的院坝,栽培着花卉、竹木,占地小则三至四亩,大则六至七亩,均为砖木结构的四川民居风格。

湖广会馆的建筑面街,坐东南向西北,正开间稍大于两次开间。正门为重檐金柱,檐柱上方置三重吊檐,垂柱花罩上人物、花卉纹式雕工精致。屋面为歇山屋顶,正檐翘角,正脊高大,瓦脊上塑有火柱、鸟禽雕饰。整座会馆深三进,双天井,四周有走廊、厢房相连,柏木房架高大粗壮。会馆对长幼尊卑的居住有明确规定,上方正屋一房一底,是安置祖先牌位和议事用房,两边厢房为同乡人住房,院内上房为长辈居住,过厅后两侧厢房为晚辈居住。后院掘有水井一口,厨房厕所均设在前后耳房内。会馆周围封闭严密,仅有侧门可通后院,大院旁边茂林修竹。建筑威严肃穆,结构合理。

据1911年统计,当时镇上从事纺丝织锦的多达300余家。嗣后,因日本生产的人造丝绸大举入侵加上连年军阀混战、中国抗日战争,簇桥丝织业逐渐衰落。到1950年,镇上仅存丝绸店铺六家,1966年后则消失尽矣。

景点介绍

簇桥八锦

明清之际,无论东路的资州资阳市),北路的三台县(三台),南路的市中区乐山市),西路的都江堰市,还是陕西省、湖北、江西省广东省等地的丝绸商人,均云集成都市的簇桥古镇,每晚十时后仍然 灯火辉煌。随着交易市场的扩大,丝绸店铺不断增多,并形成了簇桥独具一格的簇桥八大景,又称“簇桥八锦”。

龙井二泉

古有云:龙井二泉通地脉,凤亭万壑滴天浆。一朝情动波翻浪,道是龙君思故乡。

簇锦凉风

古有云:簇桥凉风解酷暑,凉风亭上细品茗。灵官福佑长相守,桥楼钟鼓报寒更。

石牛卧波

古有云:石牛卧波玄女观,水涨水落知深浅。牤牛遁逃归天去,只剩母牛恋人间。

玉柱参天

古有云:玉柱高标欲擎天,杏叶飘飞金满园。三圣宫里多故事,接引佛正参禅。

寒鸦蔽日三婆殿

古有云:寒鸦蔽日三婆殿,送子观音忒多情。炉烈火冲天起,黑夜白昼难分明。

望锦海潮

古有云:望锦桥上望簇锦,五彩斑斓耀眼明。海潮庙下海潮涌,惊涛拍岸听潮声。

新桥飞堰

古有云:波翻浪涌清河水,杵磨石磨气势宏。新桥一架通南北,飞堰奇观现彩虹

五桂飘香

古有云:五桂芬芳立江岸,香飘十里沁心田。一桥弯弓卧江上,清波荡漾打渔船

交通现状

外环路、北京三环路、武侯大道、川藏路作为对外连接的主要通道。簇马路、簇锦路连接机场高速路;5701厂铁路站台、太平寺机场位于辖区内,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近在咫尺。文昌路、簇马路、聚龙路、金航路等都是连接各村的重要交通要道。全辖区已形成四通八达、村村通水泥路的道路交通网,总里程达90公里,路网密度为3.2公里/平方公里。四、区划变更 2007年,原簇桥街办一分为三,原簇桥街道办事处将分为簇锦、簇桥、华兴三个街道办。簇锦街道办事处驻地在高碑村村委会办公室,管辖面积为6.7k㎡,人口约2.1万人。管辖区域:原簇桥街道顺江村、高碑村、铁佛村三个村管辖范围。簇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福锦路二段239号,管辖面积为9.3k㎡,人口约1.8万人。管辖区域:原簇桥街道龙井村、新苗村、马家河村、凉水井村管辖范围。华兴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南桥村村委会办公室,管辖面积为12k㎡,人口约1.6万人。管辖区域:原簇桥街道南桥村、三河村、沈家桥村、文昌村管辖范围引。

发展前景

簇桥乡作为四川省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1998年获得了成都市五城区唯一的省“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先进镇”的殊荣。1999年被省上定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乡党委被中共四川省委授予“红旗乡党委”称号,被评为成都市先进基层党委,创农业部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区级文明单位15个。1998年实现财政收入4,000多万元,是武侯区经济实力最强的乡镇之一。

五年内,成都市武侯区域内的簇桥、金花、机投三大城中村将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和优势,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城区,形成城南“金三角”,成为成都“南扩”的重要发展区。昨日,这三项改造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这也是成都市市区12个乡镇城中村改造的第一枪。

簇桥改造区域北至百锦路、西至武侯大道、南至川藏路、东至5701厂规划道路围合区域,该区域内面积约2643亩。此次改造将拆除45.5万平方米的房屋,规划道路总长度为12.73公里。结合簇桥过去十余年小城镇建设成果和现有发展态势,簇桥城中村的改造主要针对几个尚未改造的小区域板块进行,将分别打造成武侯区西南区域的商业综合体、休闲娱乐中心、商业金融服务中心、商务服务中心和商务文化中心,使簇桥成为全面实现城市化的典范区域,呈现出一个全新的“现代簇桥”。

参考资料

簇桥简介.武侯区人民政府.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