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鳍莫(学名:Valamugil cunnesius),又名豆仔鱼、乌仔、乌仔鱼、乌鱼子,属于鲻科的一种鱼类。主要栖息于沿岸砂泥底质地形的海域,包括河口区红树林等半淡咸水海域,亦常侵入河川下游。以底泥中有机碎屑或水层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形态特征

长鳍莫鲻的头部短,圆筒形。吻短;唇薄,下唇有一高耸的小丘且具有长长的、纤毛的、有间隔的唇齿,上唇则有短且分散的唇齿。眼圆,前侧位;脂眼睑不发达,仅及眼眶缘;前眼眶骨宽广,占满唇和眼之间的空间,前缘有缺刻但随着成长而变为平直。

口小,前位;上颌骨末端远于口角后缘,尖刀状,不特别宽大,末端微弯曲向下;舌骨、锄骨和翼骨上长牙齿,骨则无。鼻孔每侧各一对。

稚鱼期为圆鳞,随着成长而变为膜性栉鳞;头部及体侧的侧线发达;侧线数目11-12条;侧线鳞37-43(通常为38-39);胸鳍末端前之侧线鳞12-13;第二背鳍起点垂直线前之侧线鳞23-26;环绕尾柄上之侧线鳞17-18(少数为15-16)。

鳃耙繁密细长,第一鳃弓下枝鳃耙62-75。背鳍两个,第一背鳍硬棘IV,第二背鳍鳍条I,8;胸鳍上侧位,具14-16鳍条,基部上端具黑点,腋鳞发达;腹鳍腹位,具鳍条I,5,腋鳞发达;臀鳍具鳍条III,9;尾鳍分叉;幽门垂数5-7条;具沙囊胃。

新鲜标本的体背灰绿色,体侧银白色,腹部渐次转为白色。背鳍、臀鳍及尾鳍淡色而具暗缘;胸鳍淡色,胸鳍基部无色,但在基部的上端有一黑蓝色的斑点。

分布范围

长鳍莫鲻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东非、南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留尼汪、阿曼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缅甸、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柬埔寨新加坡越南菲律宾、印尼、澳洲、新喀里多尼亚等海域。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沿岸砂泥底质地形的海域,而河口区红树林等半淡咸水海域亦常见其踪迹,亦常侵入河川下游。群栖性,常成群洄游,幼鱼在受到惊吓时,会有跃离水面的动作。

主要价值

长鳍莫鲻是一种经济性鱼种,主要为沿岸流刺网或待袋网等法捕获,但产量不多,且因本种鱼体型较小,又没有乌鳢有饱满的卵,故经济价值不像乌鱼来的高。鱼肉适合煮汤或红烧皆不错。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