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鳞趾虎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壁虎科,鳞趾虎属的一种动物。雌性哀鳞趾虎可以不需要雄性,直接产出可孵化蛋卵,野外雄性极少。高雄标本在白天于离地约lm处的树皮下采到。Cuellar和Kluge (1972)发现哀鳞趾虎是双倍体孤雌生殖的物种,2n=44,可以由一只雌性繁殖形成一个群体。雄性标本很少,在菲律宾的200个标本中仅发现了4个雄性(褐色 and Alcala, 1978)。哀鳞趾虎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
哀鳞趾虎不具显殊的大颏片;鼻孔接吻鳞;第II-V指、趾远端的4攀瓣对分。雌性标本头体长41 mm,吻鳞接鼻孔。鼻孔位于2枚上鼻鳞、第一上唇鳞、吻鳞及1枚后鼻鳞之间。两前上鼻鳞间有1枚稍扩大的鳞。上唇鳞11-12,最后的1枚上唇鳞极小,仅比周围的鳞大一倍。下唇鳞10。颏鳞三角形,比相邻的唇鳞小。在颏区前部有稍扩大的鳞,无显殊的大颏片。体背面被小粒鳞,吻部的粒鳞比体背面的大。眼眶中点处眶间鳞37列。体中部鳞133列。腹面被扁的圆鳞。指、趾长,中等扩展。指、趾下面远端3-4或更多被攀瓣,第I指9,第IV指14-15,第I趾11,第IV趾13。除第I指、趾外的所有指、趾均具爪。第III与第IV指、趾间约五分之一蹼。无肛前孔和股孔。肛部每侧有3枚稍扩大的鳞。尾中等纵扁,背面稍圆,腹面平。液浸标本体背面浅灰色,在肩和胯部的背侧各有一对暗斑。在颈部、前肢稍后处背侧部及尾部有相似的但稍小的斑点。一暗褐纵纹自鼻孔经眼眶及耳孔至前肢基部。体腹面乳白色,在腹部及后肢有许多暗色点。
分布范围
哀鳞趾虎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东南亚、印澳群岛、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巴拿马共和国、哥伦比亚西海岸、台湾岛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南太平洋塔希提岛。哀鳞趾虎白天常躲藏于露兜树、槟榔、香蕉或其他叶片较大的植物叶基部位,或是藏身于树皮下及缝隙中。在1984年以前的很长时期中未在台湾发现此种,Ota(1986)推测它不是台湾所原有,而是近期人为传入的,正在发展为一新的地方种群。
生活习性
哀鳞趾虎常在夜间活动,以昆虫或小型节肢动物门为食。
参考资料
(2023年)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 - 规范性文件 - 宁乡市政府门户网站.宁乡市人民政府.2024-03-04